“一带一路”打造国际产业合作新模式

来源: 来源: 上海证券报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22日

    杨健豪带领我们站在园区的制高点远眺,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7.87平方公里核心区的版图在眼前徐徐拉开: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鸣声裹着塔式吊车的转动声传来,具有浓郁东南亚风情与现代生态城市风格的产业新城正拔地而起,宽阔的马路两旁,树木葱郁,充满生机。

    作为中马钦州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杨健豪和产业园员工一起,见证着中马产业在钦州的交融。

    在遥远的南海另一侧,马来西亚关丹岛,这个园区还有一个姊妹园区,马来西亚-中国关丹产业园。它们共同开创了“两国双园”国际园区合作的新模式。

    经济相连,星罗棋布的产业园区正成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纽带和引擎,重塑国际间产业发展的合作模式。

    据参与方案制定的专家向上证报透露,“一带一路”将采取“点轴带动”发展模式,即通过核心城市节点,连接综合交通运输干线,并以其为发展轴线,带动经济带的发展。其中,在核心节点城市建设产业园区就是一大重任。

    “目前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有70多个在建的经济产业合作区项目,年产值超过20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20万个就业机会。”近日在福州的一次公开论坛上,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副司长刘劲松如是表示。

    从概念到规划落地的转变

    中国三部委联合下发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出,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促进沿线国家加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深入合作,推动建立创业投资合作机制。

    该文件指出,扩大服务业相互开放,推动区域服务业加快发展。探索投资合作新模式,鼓励合作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各类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仅仅数月的时间,这一愿景正逐步变为现实。

    走进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管委会大楼,上证报记者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巨大的园区沙盘模型,墙上巨大的LED显示屏播放的园区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远景让人热血沸腾。大楼外面,相关基建工作正紧张而有序的进行中。

    这是中马两国投资合作旗舰项目,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探索和实践,也是广西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一个国家级平台。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由中马共同投资,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园区功能分区包括工业区、科技研发区、配套服务区和生活居住区。首期15平方公里,其中启动区7.87平方公里。在产业选择方面,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材料及新材料、生物技术和现代服务业六大产业。

    记者看到,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中马粮油加工、慧宝源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完成。马来西亚三宝清真食品项目、LED芯片制造及新型衬底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等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后续一批光电、中药民族药、卫星应用以及智能制造等产业项目也将跟进。园区的招商工作正全面铺开,不仅瞄准中马两国企业,同时将橄榄枝抛向了全球厂商。

    这个园区在马来西亚关丹岛的姊妹园区——马来西亚-中国关丹产业园,基础设施和招商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展开。对于“一带一路”建设来说,这种“两国双园”模式将具有广泛示范效应。

    而在宁波的中意(宁波)生态产业园,记者看到了另一番繁荣景象。据介绍,中意双方将坚持“政府引导、中介桥梁、企业主导、市场运作、互利共赢”原则,将中意宁波生态园建设成为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典范,中意双边经贸合作的亮点与示范。

    显然,一切才刚刚开始。

    作为“一带一路”重点建设领域,产业、产能合作是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亮出的最重要的一张合作牌。

    近日在福州召开的亚洲合作对话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论坛暨亚洲工商大会上,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直言不讳,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进入工业化的成熟期,拥有大量优势产业和产能,包括钢铁、水泥、汽车、造船、发电设备等。当前中国正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动优质富裕产能走出去,中国愿意同亚洲国家加强产能合作,为提升整体产业发展水平共同做出努力。

    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看来,“中国现在的阶段相当于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要往外转移,谁要是能够抓住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期,谁就可以快速发展。”

    上证报记者近日在调研中发现,“一带一路”愿景和行动规划发布后,金融力量开始发力,产业园建设呈加速之势,不少原计划下半年或明年开工项目都在近期准备动工。

    其中,位于中巴经济走廊上的瓜达尔港中巴产业园就是样本工程之一,目前已实质启动。记者获悉,瓜达尔港中巴产业园将集聚中国所有在“一带一路”建设引领下赴巴基斯坦投资的企业,届时中芯国际、华为等企业都将入驻。

    “串珠状”经济合作格局成型

    一头连着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连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途经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走廊,“一带一路”战略谋篇经济的共同发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林桂军教授披露,“一带一路”建设有几个重要时间节点,包括:2016年,基础设施开工,沿线国家和地区形成共识,自由贸易区建设实现突破;2024年,沿线国家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基本形成;2049年,贸易通、设施通、政策通、民心通、资金通“五通”基本实现。作为跨国经济带,“一带一路”采取发展路径也不是“摊大饼”式的模式。

    参与起草“愿景和行动”方案的专家对上证报记者说,“一带一路”将采取“点轴带动”发展模式,即通过核心城市节点,连接综合交通运输干线,并以其为发展轴线,带动经济带的发展。

    根据相关规划,将围绕已初步确定的包括南疆—巴基斯坦走廊、中亚跨国走廊在内的四条发展轴线,选择30至50个节点城市,根据自身发展优势和功能定位,建立农业、工业、旅游等产业园区,形成“串珠状”经济合作格局。

    专家称,目前优先发展城市与城市群名录也在制定中,国内将主要是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以乌鲁木齐为核心的北疆城市群,并率先启动50个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首期项目,积极推进亚欧路网中跨境骨干通道重点项目的建设。

    目前,在“点轴带动”发展思路下,“一带一路”未来发展轴线已进一步细化为包括中俄蒙,新欧亚大陆桥,中伊土、中巴在内的九大经济走廊,沿各经济走廊将建设重点产业园超20个。而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除已公布的瓜达尔港、关丹港外,还包括西哈努克港、雅加达港等进十处。

    一位知情人士向上证报透露,20余个重点产业园中,位于新欧亚大陆桥沿线的产业园区为“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新城经济特区”;位于中俄蒙经济走廊的则为“满洲里、二连浩特和绥芬河(东宁)、吉林延吉(长白)重点开发实验区”;位于中新(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则包括“中码钦州产业园”、“马中关丹产业园区”、“印尼-中国综合园区”、“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等。

    八大产业获发展先机

    未来在“点轴带动”发展模式下,哪些产业将获得先机?受访的专家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包括8个重要领域,分别是基础设施、贸易、产业投资、能源资源、金融、生态环保、人文和海上项目。其中,能源合作将是重中之重。

    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副司长刘劲松表示,能源资源合作特别是清洁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的重要领域之一。据其透露,在绿色丝路上,中国与沿线国家有很多大项目和中长期大合同,有许多生态城和大量环保产品、环保科技的合作规划。

    此外,旅游经济和海洋经济也被业内广泛看好。刘劲松表示,“一带一路”要推进丝绸之路特色旅游,还要全面发展海洋经济,这两个领域都是目前全球经济中的亮点。以旅游为例,预计到2020年全球旅游人数将达到14亿人次,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接待的旅客将超过发达国家,“这将是一个历史性变化”。

    其实,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投资已经呈现向好发展趋势。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年均增长19%,直接投资年均增长46%。即使在全球贸易不景气的一季度,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仍达到2360亿美元,对沿线国家的出口增长10%,占到中国出口总额的28%,大幅领先整体出口增速。“预计10年后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额有望突破2.5万亿美元。”刘劲松表示。

    投资方面,今年一季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16.8亿元,而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5.6亿美元。专家们认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占中国对外总投资的占比不到20%,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以产业园为支点,“点轴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生态将重唤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