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水泥厂24家降至15家 水泥业缩了
来源:
来源: 济南时报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27日
1月25日,山东省政协常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栾新出席山东省政协供给侧改革专题记者会现场。栾新介绍,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两年,青岛已经开始为解决过剩产能问题,在五大行业做了准备。
2009年,青岛市成为全国第九个规模以上的、工业总产值过万亿的城市。栾新介绍,针对上级对产业结构调整做出的部署,青岛主要针对钢铁、水泥、炼油、轮胎、平板玻璃、船舶六大行业。
“针对青岛的钢铁行业,我们在几年前就已着手实施青钢集团搬迁工作。老城区已完全停产,已迁到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董家口临港产业区,紧邻新建的董家口港。”栾新表示。记者了解到,新厂区紧邻40万吨级矿石码头,已经筹建了青钢专用矿石泊位和钢材发运泊位,具有很好的地理优势。项目总投资164亿元。搬家之后,企业更名为“青岛特殊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企业的产品属性也发生了改变,特钢比重占到50%以上,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特钢企业。
此外,青岛的水泥厂已从原来的24家降到了15家。“一般来说,产能利用率在75%以下的就被认为是产能过剩,目前水泥的产能利用率是55%,再加上青岛没有水泥的熟料生产基地,对于水泥行业青岛正在大量压缩。”栾新介绍。
在青岛的平板玻璃产业中,总体来说多为高附加值企业。栾新表示,对现有的加工厂来说,可能没有太大的“去产能”压力,但仍需要进一步淘汰低端产品,全面向高端产品过渡。
青岛的船舶行业中,目前有3家造船厂,产能利用率仅维持在40%左右,多面临附加值低、产业升级周期长等问题,“创新”则是解决该行业产能过剩的主要手段。“目前一些造船厂正在尝试制造LNG船,这种船被喻为世界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市场前景非常好。”栾新表示。此外,青岛轮胎企业现在有9家,产能利用率超过了112%,但容易受汽车行业市场影响,将继续鼓励生产附加值高的产品。
“通过这些行业的调整,目前整个产能利用率达到76%,超额完成了省里下达的指标。”栾新表示,“早在中央下达相关文件两年之前,我们就出台了各区县去产能的硬性指标,并帮助传统企业搬迁布局,并严控落后产业,对此类企业一定不予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