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泽民:甘为孺子牛、七十书华章

——记原重庆市水泥协会会长马泽民

来源: 来源: 数字水泥网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21日
 
原重庆市水泥协会会长马泽民
 
    人生犹如一本书,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版本,诸如:快乐人生、苦难人生、坎坷人生、执著人生、豁达人生、浪漫人生……
 
    如果说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马泽民充满苦难、饥寒交迫的少时经历便是人生第一笔丰盛的财富。如果没有苦难的磨练,也不会有最终耀眼的光彩!
 
    艰苦的童年
 
    一九四四年的十二月寒冬,马泽民出生在四川仪陇县城一个穷困的家庭,外公是当地一位颇有名的中医,生父母家四个孩子,泽民排行老二。
 
    艰苦的童年,不曾享受过家庭的温情。由于家里实在太穷,几个弟兄经常只有一碗饭吃。他自小就跟随舅舅生活,原本是曾姓,随之改名换姓。虽然舅舅家没有子女,但家里境遇也很艰难,条件只能算稍微好点。
 
    从小就喜欢读书是青少年时期的小泽民给人留有的印象。
 
    尽管那个年代因客观原因,学校停课一年多,但小泽民并未受外界的干扰而中断学业,依然躲进图书馆,如饥似渴地吸吮各种知识。在校期间,他仍然较全面地掌握了基础理论课程和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
 
    凭着对书本的热爱,凭着对未来生活的向往,1964年,马泽民考进了西安矿业大学。这时的他身高不足1米5,所有的家当只有16块5的政府助学金,包括15块5的生活费,1元钱零花钱,甚至连一件御寒的棉衣都没有。
 
    抱怨就像喝海水,越喝越渴。既然抱怨生活无用,何不乐观积极地应对?最终这份苦难经历的磨砺,反而在这位少年的心中成为了一笔人生最重要的财富,培养了他不服输的个性,凡事你行我也行!自踏入工作岗位,从国有企业到政府机关,马泽民的心里只有一个理念:凭本事吃饭,靠务实立身,公道正派、襟怀坦荡,勤勉敬业。
 
    这些苦难所赋予的财富,也成就了他的事业,成为他回报社会取之不竭的来源。
 
    三年工人生涯
 
    昂扬的奋发进取之志,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
 
    1969年,年轻的马泽民从西安矿业学院机电系顺利毕业,由学校组织下厂学习,后分配到铜川矿务局机修厂当钳工。1970年8月,他又被派遣至华蓥山南段煤田建设指挥部机电队担任技术员。
 
    这工人一当就是三年。
 
    这三年里,马泽民与工人情同手足。由于条件限制,当时的工舍实际就是一个大车马铺,一百多号人分为上下铺热热闹闹地挤在一起吃喝拉撒睡,朝夕相处令彼此的感情特别真实。
 
    每逢回忆起这段生活,马老心里仍有诸多感慨,单纯淳朴的情谊因岁月而愈发弥坚,时至今日,班组的成员依旧保持联络,偶尔还一起聚会。
 
    虽然当时作为专业技术员在别人眼里显得“优越”那么几分,可在马泽民的心底,工作并没有高低贵贱,自己并未因技术工作而高人一头,大家都是平等的,普通工人能干的活,自己也能干,也应该干。
 
    1972年7月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6月起,马泽民由组织安排担任了华蓥南段组织部团委书记,党委委员,政治部副主任。
 
    铮铮工矿岁月
 
    煤与瓦斯突出是指煤矿井下采掘的生产过程中,在较短的时间内,突然从煤岩体内喷出大量煤岩与瓦斯的一种能量突然释放的复杂动力现象,具有突发性,且破坏性极大,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主要灾害之一。
 
    长久以来,我国煤矿是世界上煤与瓦斯突出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最大一次突出发生于1975年8月,重庆天府矿务局三汇坝一矿在揭穿煤层时发生,突出煤岩 12780t、瓦斯140万m3,为中国第一,世界上第二大突出。
 
    没料想到是五年后,1979年5月,马泽民走马上任了这个早已“盛名在外”矿务局的第一任矿长、副书记。
 
    新官上任带给他的不是欣喜,而是提心吊胆,时刻担忧着矿上作业的安全。实际上我国煤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不仅次数多,而且突出强度大,尤其以重庆地区的煤矿更为典型。
 
    接踵而至的问题还有当时煤矿坑木的消耗很高,按测算,平均采用万吨煤炭要消耗坑木约400m3。
 
    消耗太高,产量上不去。究竟怎样才能降低消耗从而减轻成本?尽管当了矿长,他依然没有任何官架子。在采煤队蹲点,挽起袖子和工人一起干了大半年,摸索采煤工作,通过以钢代木的支护技术,很快坑木的消耗降下来了,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
 
    由于矿上作业几乎没有周末和节假日,更何况繁重的党政工作都落到一个人头上,连续高强度的工作终于令这位矿长的身体吃不消了,他时常感到疲乏。
 
    1982年,马泽民被诊断为肝萎缩,住院治疗。
 
    大病初愈,1982年4月,马泽民正式离开了矿务局,走马上任江津盐井水泥厂、铁厂(重庆市第二水泥厂)任厂长,常委。这期间由于工作业绩突出,马泽民受到了省冶金厅和冶金部的表彰,并在1983年出席了冶金部在山西省平定县召开的小铁厂扭亏增盈工作会,向在座的同行交流了经验。
 
    踏上从政之路
 
    一晃十数年,1983年12月,马泽民被任命为合川县副书记、县长,这一职场生涯的重大转折,为他整整14年国有企业的光阴划上了句号。
 
    在合川县政府工作期间,马泽民身上的担子从未轻松过。当时县乡为三年一届,三年下来,马县长居然只休息了屈指可数的5天。
 
    由于在群众心中有极高的声望,离开合川后,仍然有人联合提名马泽民继续当县长,由此可见他在当地百姓心中的地位。
 
    如果说合川县执政开头的一两年只能算是历练,基本是一边学习一遍实践,探索规律,调查研究,摸石头过河地前进发展。
 
    那么如今通过四年执政工作经历的累积,把多年经济工作的经验与区内经济发展的现状相结合,马泽民成功完成了从县长到区长的转变。
 
    北碚一上任,他就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了经济建设和改革工作中。
 
    为了尽快熟悉全局工作,掌握工作主动权,他一面抓紧时间翻阅有关资料,利用一切机会与各级领导交谈,一面深入基层,到委、办、局,跑遍了十二个镇、乡和五个街道办,跑遍了区属重点厂矿企业,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与基层领导一起研究制定发展经济工作计划,措施。从北碚区情出发,提出了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粮食多种经营为两翼的发展农村经济的路子,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振兴北碚经济的战略重点来抓。
 
    乡镇企业年年有发展,捷报频传:在1986年的基础上已翻了一番,在全市区县中,乡镇企业总产值由第十四位上升至第十位,连续五年在各项指标考核中名列前茅。
 
    1990年3月,马泽民正式担任北碚区副书记、区长。
 
    初涉建材工业
 
    1997年,香港回归,普天同庆。
 
    这一年,根据工作需要,马泽民由组织部调任至重庆市建筑材料工业总公司任党委书记、总经理(局长)职务。
 
    如何变陌生为熟悉,化被动为主动,尽快实现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的转变?马泽民深深地思考着。万变不离其宗,依靠群众,坚持改革,促使他再一次在所做岗位上敢办大事、难事、好事、实事,并收获了应有的实效。
 
    1997年,在建材工业发展交出的答卷上,市政府对建材局考核的18项指标在经委系统名列第一,机关第一次获得门前三包先进称号,班子团结了,队伍凝聚了,面貌改观了。
 
    伴随马泽民的上任,1998年成为了重庆建材工业发展的分水岭。
 
    这一年不仅是推进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又是企业改革,资产重组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一年;还是建材工业管理尤为,狠抓党建工作的一年。
 
    在担任建材局长时期,还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那就是投资近8亿,日产熟料2000吨,年产水泥70万吨,历时十二年的重庆水泥干法生产线即将竣工投产。该工程当时在工艺、设备、建设、经济效益等方面堪称世界水平,为重庆工业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一晃三年,不平凡的2000年来到了,既是国企改革脱困年,又是“九五”划句号年,既是机关机构改革年,又是建材局撤销年。
 
    对马泽民来说,这一年确实难忘。在他的职场生涯中,他主持的原建材局机关改革划上了一个历史性的句号。
 
    这一年,在他的述职报告中,提到了抓好行业重点——水泥。
 
    在马泽民眼里,重庆水泥业存在问题,发展相对滞后,结构性矛盾突出;而行业的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调整结构,合理布局。
 
    协会写春秋
 
    2005年3月,马泽民正式退休,经市经信委推荐到重庆市水泥协会任职,早在2004年5月28日第二届会员大会上被选举为会长。
 
    如今十年过去,十年历程记忆犹新。
 
    很难想象,当时重庆市水泥协会处于三无之地的境况:无办公场地、无办公条件、无办公经费。有的只是仅有5个人,一块牌子办公。
 
    这样的协会为谁服务?服务什么?怎么服务?没有人知道答案。
 
    不知协会运作规律事小,但协会缺乏法律地位,缺乏社会认知,缺乏专业人才,在他的眼中,这是协会长期处于边缘化境地的根本原因。
 
    在协会3800天的日子里,马泽民开启了“接地气”的工作模式,重庆大小新老水泥厂至少走了五遍以上。由于走动频繁,连企业领导和部分职工都与他成了忘年交的朋友。
 
    唯有这样,才能切实了解到企业有什么,缺什么,需要什么。
 
    也正是这些接地气的实际走访,让马会长了解到了企业发展的症结:企业离开政府寸步难行,但企业又害怕政府,多头管理,各自为政,政出多门,政策打架的情况时有发生,即便企业对政府部门有意见,但想说不敢说,违心绕弯弯。
    
    针对上述症结,他精准找到了协会工作的着眼点,在发挥协会联系政府和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上下功夫,做文章。
 
    2007年~2009年,重庆市新型干法进入跨越发展期,15条生产线建设遇到了资金短缺,协会主动与银行协调,为15条生产线争取到近20亿资金贷款支持。
 
    2009年,马泽民因工作成绩突出,被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评为重庆市工业经济和信息产业系统社会团体先进个人。2012年,他被重庆市民政局聘请为“重庆市社会组织评估专家”。
 
    这位年已花甲的老人,由衷地让我们感到敬佩。
 
    在他演绎的人生中,回顾每一个片段,仿佛咀嚼着一种精神,我们体味到了酸甜苦辣般的世间百味,体味到了他从一至终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对每一个工作岗位的无限深情和热爱。
 
    他是高尔基笔下掏出心脏做火把的丹柯,照亮道路,领引大家走出泥沼,走出丛林。
 
    俯首甘为孺子牛,愿洒汗水写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