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34号文件精神,云南省工信委编制了《云南省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委托云南省水泥协会召集省水泥骨干企业近30名代表,于2016年7月30日在昆明召开了云南省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实施方案座谈会。云南省工信委原材料处处长王宜国到会,中国水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孔祥忠、副秘书长齐欣应邀出席会议。
会场全景
孔祥忠与云南省工信委原材料处处长王宜国
座谈会由云南水泥协会会长、云南水泥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杨红林主持。云南省水泥协会秘书长李敏代表协会做了关于《云南省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实施方案》的调研情况反馈及意见汇报。协会在组织多次对具有代表性的片区进行专访并以调查问卷形式广泛征求全省大多数水泥企业的意见的基础上,反馈了广大企业坚决按照7月27日李克强总理关于法治化去产能机制的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执行国办发[2016]34号文 ,依法依规化解过剩产能的呼声。针对《实施方案》中水泥熟料总产能控制数量,清理违规项目措施、淘汰落后或获得奖补支持的退出产能的补偿标准划分、错峰生产停窑时间以及充分发挥协会作用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华新水泥副总裁杜平、西南水泥副总裁郝宇明、红狮集团西南区总裁郭其正、海螺水泥西南区域管委会副主任王和平、华润水泥西南大区销售副总监李华强以及大理州水泥集团、滇西红塔、普洱尖峰等水泥企业的领导人先后发言,表达了对《实施方案》的响应支持,并结合云南水泥及企业自身的现状提出建议与意见。
左起:红狮红狮集团西南区总裁郭其正、海螺水泥西南区域管委会主任黄小明、云南水泥协会会长、云南水泥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杨红林、华新水泥副总裁杜平、西南水泥副总裁郝宇明
中国水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孔祥忠做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国务院办公厅34号文件是引导水泥行业以稳增长为前提,以调结构为手段,以增效益为目的的纲领性文件,抓住了产能过剩、结构扭曲、无序竞争等主要问题,提出了严禁新增产能、压减落后产能、推进联合重组、开展错峰生产的手段措施,为水泥行业设立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开展区域整合、维护行业自律提供了有效的政策依据,更是执行有效协同治理、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尚方宝剑“。建立区域市场的协同治理是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重要手段,由于行业集中度不高,如果不搞好协同,即使产能去了,也不可能实现效益增长。发达国家经验已经证实,产品价格与产能利用率的关系不是绝对的。所以市场协同建设与去产能要同步进行。协同中应注重以省为单位,分为若干区域,不但要搞好各区域之间的协同,还要注重与周边省市的协同。开展错峰生产是协同治理最好的佐证。因为错峰生产不是单纯的压缩产能,而是根据市场需求,通过调节产量,达到市场供需平衡的科学手段。区域整合与协同治理,依靠的是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的统一认识,依靠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与企业文化的底蕴。云南水泥因产能过剩严重,加之市场集中度不高,造成即使投资需求旺盛,企业效益依然很差的现状。本省五大水泥企业如不能统一思想,就不可能带动中小企业开展行业自律,更不可能维护好公平的市场环境,所以在企业间开展以交叉持股、委托经营、产能相互置换等多种模式的重组同时,更应注重区域市场的协同治理,才能实现效益的稳定增长。云南省的经济发展增长速度很快,云南水泥企业应该努力,效益更应走在全国同行业的前列。
孔祥忠指出:从《实施方案》的内容上可以看出云南省政府及主管部门动了脑筋,下了功夫。云南省水泥协会在主动协助政府措施出台提出建议,积极反馈企业意见与诉求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从云南的地理与历史条件看,仍属于经济相对封闭的省份,但这也为市场协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云南又属边境省份,边贸经济的开展条件是其他多数省份无法比拟的;云南的水泥五大企业为全国水泥工业结构调整与技术提升做出过巨大贡献,相信他们同样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做好云南区域整合与市场协同的智慧与能力;云南省政府主管部门对市场调控的态度是积极支持的。有这些有利的因素存在,云南水泥的前景是令人充满信心的,也是值得期待的。
孔祥忠做重要讲话
云南省工信委原材料处王宜国处长就《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中关于水泥行业的内容进行了解读,表示要积极听取企业意见,在政策依据指导下对相关内容进行修正后,近期向社会公示,最终由云南省政府出台下发正式文件实施。
会后,孔祥忠、王宜国、杨红林、杜平接受了新华社、人民日报及云南媒体的采访,就云南省水泥工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出的问题。
接受记者采访
7月31日至8月1日,孔祥忠赴云南丽江与华新水泥、西南水泥等企业领导进行座谈并现场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