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等工业大省—陕西"去产能"路径探析

来源: 来源: 金融时报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19日

    2015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开启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提出了“五大任务”,排在首位的就是“去产能”。陕西作为工业大省,煤炭、电力、水泥、焦化、造纸、电石、钢铁等多个行业都面临产能过剩,且大部分产能过剩行业企业亏损严重,存在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为掌握陕西省工业行业的产能利用状况,笔者梳理了2002-2014 年陕西省22个重工业行业及14个轻工业行业数据,使用DEAP SOLVER软件对36个工业行业产能利用效率进行了测算。
 
    陕西省工业行业产能利用效率状况分析
 
    (一)轻工业的产能利用情况好于重工业。从细分行业来说,轻工业产能利用效率相对处于低位的行业主要有两个,分别为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而重工业产能利用率比较低的行业有四个,分别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与陕西省政府2014年发布的《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实施意见》中提到的煤炭、电力、水泥、玻璃、纺织、造纸等产能过剩行业比较吻合。从前沿面的角度看,在轻工业14个行业中,有12个行业在这13年间达到过生产有效前沿面;而在重工业22个行业中,有11个行业在这13年间达到过生产有效前沿面。
 
    (二)重工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是产能利用效率相对较低的几个行业。近几年,陕西省水泥市场整合加剧,但行业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状况仍相对严重,陕西省水泥实际产能超9000万吨,而达到供需平衡只需5800万吨,产能发挥率只有65%。同时,受宏观经济低迷影响,钢铁市场不景气,建材、煤化工产业煤炭需求萎缩以及清洁能源的利用导致煤炭需求萎缩,6月底,陕西省煤炭销量19269万吨,同比减少1353万吨。电力行业也在需求下滑的背景下,由短缺行业迈入产能过剩行业。而中国的化学工业市场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规模已经从2000年的1.6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14年的7.4万亿元,是全球第一大化工市场。就陕西省而言,肥料、农药等产品均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
 
    (三)通过对轻工业的筛选,可以发现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两个行业的产能利用效率较低。虽然陕西省纺织业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不断完善,产业承接能力不断增强,并凭借其物流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优势,不断扩大纺织规模,健全纺织产业链。然而纺织工业过剩局面不断加剧,特别是化学纤维行业,拖累纺织行业利润率难以走高。产能过剩问题在造纸行业也由来已久,近几年陕西省大幅淘汰造纸业落后产能,但行业整体仍面临较大的产能过剩压力。随着经济增速的下滑,造纸业产能过剩与需求不足的矛盾愈加突出。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去产能”路径探索
 
    (一)加强信贷政策引导,加快处置“僵尸企业”。首先,摸清陕西省煤炭、水泥、焦化、造纸、钢铁等行业“僵尸企业”具体情况,建立“僵尸企业”数据库,对全省“僵尸企业”进行细化分类,为后期以不同方式精准处置“僵尸企业”打好基础。其次,制定实施“僵尸企业”处置方案。采取兼并重组、资本运营、改造提升、关停退出“四个一批”的方式,把推动“僵尸企业”有序退出与助推困难企业脱困发展结合起来,分类制定国有和非国有“僵尸企业”处置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最后,停止对“僵尸企业”投入资金,着手清理“僵尸企业”。同时,加强信贷政策的引导,分别建立《煤炭、钢铁等行业客户准入名单》,引导金融机构停止对“僵尸企业”续贷,依法倒逼“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实现“僵尸企业”三年市场出清,困难企业脱困升级。同时,最大限度做好“僵尸企业”职工安置工作,妥善分流人员。
 
    (二)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目前,陕西省煤炭、水泥、焦化、造纸、钢铁行业市场集中度低造成过度竞争,提高产业集中度是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重要手段。一是完善和落实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财政、金融、土地等政策措施。由政府部门牵头,支持煤炭企业以及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企业参与兼并重组,延伸产业价值链,支持大型骨干企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企业竞争力;二是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配合,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优势产业和企业的信贷投入,实行分类管理,引导规模较小、布局分散、技术水平较低的民营中小企业主动对接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优化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配置,实现优势互补、做优做强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三)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煤炭行业要发展,就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打破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不断地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一是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煤炭、水泥等行业整体科技水平,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引领和技术支撑。二是加强煤炭、水泥等行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淘汰落后的产能,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以产业技术升级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三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资源、技术、信贷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效率的有效提升。
 
    (四)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加快产能输出。引导产能过剩产业向海外转移是发达国家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常用手段。结合陕西省实际,一是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引导企业“走出去”。就我国而言,钢铁、水泥、煤炭等产业供大于求,均面临产能过剩,而对于全球范围来说,这些产业却供给不足。陕西省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政府应引导煤炭、化工、石油、钢铁等产能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一批生产基地,带动装备、技术、资本及劳务输出,同时拉美和非洲国家与我国经济互补性很强,也可作为主要方向,逐步拓展市场,科学布局建设境外产业园区。二是发挥国际产能合作协同机制作用,加快产能输出,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参与产能国际合作,进一步提高陕西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支持陕西企业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国际产能合作项目以及铁路、电力等重大装备“走出去”建设项目,在建设多双边合作机制、制定重点国别规划、设立股权投资基金等工作中对陕西省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