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中的中国经济何去何从?会有人替中国的经济转型买单吗?

来源: 来源: 港股那点事儿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5日

  一、一个城市的道歉与样本

  在118日对河北省487名责任人实施问责,其中5人被追究刑责后,上周四(20161117),河北省石家庄市下发并实施了“史上最严防污染方案”。

  方案规定,自20161117日起至年底前:

  1、 对火电企业实行“以热定电”,最大限度减少火电企业发电量;

  2、 全市所有钢铁、水泥、焦化、铸造、玻璃、陶瓷、钙镁行业全部停产;

  3、 对全市制药、化工、包装印刷、家具等行业实行清单式管理,原则上所有挥发性有机物生产工序全部停产。

  4、 非承担居民集中供暖任务的20蒸吨及以下燃煤工业锅炉、燃煤茶浴炉及花房、苗圃、蔬菜大棚、畜牧生产设施等未采用清洁燃料的燃煤设施一律停止使用。

  5、 未经市政府批准,主城区及县城建成区一律禁止建筑物拆除、道路开挖、混凝土搅拌及土石方、喷涂、焊接、切割等施工作业;

  6、 全市所有露天矿山、采砂、石材加工、砂石料加工等行业全部停工停产;

  7、 继保定、衡水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后,采取机动车单双号限行;

  ……

  脑补一下以上场景,我们不难得出结论:石家庄这个城市暂时停止了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为此,市政府以公开信方式“向广大市民表示深深的歉意”。

  这到底算壮士断腕的长远救赎,还是明知不可而为之,于事无补的面子工程?

  但无论是哪一种,都深刻揭示了这座城市进退两难的尴尬与无奈:要消除雾霾,那就得以损害经济增长为代价。

  这就如同经济学家王福重在今年初参加广东卫视《财经郎眼》节目里谈到华北雾霾时说的(他的这些大实话,几乎引起了全河北人的反弹与讨伐)

  1、工业生产是雾霾的第一大来源,河北正在工业化前期这个阶段,它主要的工业形态就是钢铁、水泥,“这些东西可以排出大量的雾霾,如果想让北京消灭雾霾,河北省的工业生产就要停顿。但是,河北省工业生产一旦停顿下来,以河北人现在的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的水平,那他去搞什么呢?

  2、“两种选择。第一种,空气特别干净,但是饿得两眼发昏,另外一种就是吃饱了撑得,但是空气脏了,他肯定是要后一种。北京……你想呼吸没有雾霾的新鲜空气(的权利)并不高于我们河北省要发展生产、要排放雾霾的这种权利。”

  3、“再说一次,京津冀地区的雾霾,将持续几十年,急也没用……。如果用非常手段治理,会把污染留给后代,因为污染只是生产的投入品,你不投入,后代就得投入。这既是我们的幸运也是不幸,时代的局限。”

  事实上,石家庄,乃至河北,其实只是整个中国、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我们发展经济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与未来,但美好的生活与未来,在我们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又貌似被我们自己一点一点埋葬。

  这是一个悖论,更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我们曾经对过去的经济成引以为傲,但至少在今天,在中国经济突然失重,老经济穷途末路,新经济不见踪影,找不到任何抓手,结构转型暂时看不到任何前景的当下,可能多数人都不会再那么理直气壮肯定过去的“经济奇迹”了。

  这就像现在浓雾中痛苦摸索出路的石家庄与河北:生产线总不能停一辈子?

  要吃饭啊!

  二、雾霾中的中国

  自11月以来,京津冀区域就陷入了例行的,一年一度的深深的“霾伤”。

  不少网友纷纷调侃道“瞎的太突然了”、“XX大楼又被发射了”、“拍个自拍都自带虚化效果”。“在北京的人肺里差不多都有一块板砖。岁数大的可能有5块板砖。”

  一年一度的机拍雾霾图也在上周重现江湖,北京上周出现中度到重度霾,大部分地区能见度在100~300米,局地能见度不足100米,首都机场国内进出港航班大面积取消。

  国泰航空CX312航班在北京降落三次失败后,最终又飞回了香港。

  俄航SU200从莫斯科飞北京的航班,在半夜12点于内蒙古上空足足转了八圈半,终于等来了北京的大风,将雾霾吹散之后于209分成功降落首都机场。

  尽管对于雾霾这件事,网民们充分调动幽默细胞,各种调侃戏谑,但是现实仍然充满了无奈:中国经过30年的努力,终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与此对应的是:

  1、 中国最大的500座城市中,只有不到1%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

  2、 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

  据《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测算,中国空气污染,仅引致的疾病成本,估算就占GDP1.2%,年经济损失超过8000亿元。

  如果考虑环境污染导致的其他更多的隐形成本,我们所谓的“经济奇迹”,或许只是一场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透支式狂欢,狂欢后,甚至等不及由我们的后辈来承担和收拾残局,我们自己这辈就已经无法支撑了。

  这是一个模仿欧美先污染,再治理的经济发展“必然规律”?还是我们自欺欺人的寅吃卯粮?我们不得而知,因为我们并不知道,我们还有没有欧美那种放弃污染型模式,发展高附加值的高科技,由新崛起的第三世界买单的幸运?

  但至少,我们非常清楚:除非有人为我们这种“污染式”发展经济的模式买单,否则目前这种模式一定难以为继,甚至万劫不复。

  谁会为我们买单?谁能为我们买单?

  三、雾霾中的中国经济

  如果污染模式能让经济增长持续,能一直在大道上狂奔,那污染也未必是一个很坏的选项。

  问题在于:身处雾霾的中国,经济也在“雾霾”之下,何去何从,无人知晓。

  2008年的金融危机,结束了中国长达数年的高速增长,2008年底推出的“四万亿”财政刺激只起到了麻醉剂的作用,在其刺激效应逐渐丧失后,中国的GDP增速便义无反顾地从20112季度的高点20%下滑至今年三季度的6.7%

  如果去掉基建和虚拟行业(金融+房地产)的影响,实际GDP增速更是只有可怜的3.6%。因为名义GDP增速中有近一半都是这三者的贡献,而这三者几乎都是由信贷推动。国内的经济增速不仅仅显著下滑,目前已经很可怜的6.7%GDP增速中泡沫还多多。

  钢铁、水泥、煤炭等高耗能、重污染产业,以及严重依赖这些的基建、房地产等,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驾马车,也是头号的环境污染来源之一。

  煤炭使用占到了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近70%,而煤炭燃烧往往会产生大量的SO2Nox以及烟粉尘等污染物质。根据2012年数据,煤炭直接燃烧造成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烟粉尘排放量分别占到了全国排放总量的79%57%44%。所以,中国的能源结构中过分依赖煤炭导致的环境污染过于严重,雾霾问题频发且愈演愈烈。

  但就算是这驾马车,在2016年剩下的日子里和2017年接下来的年头也明显跑不动了。

  自政府推出新的限购措施并收紧抵押贷款规定后,北京10月住宅销售量同比大跌41%,上海降18%。较小的城市的成交量下降了50%。开发商和住房所有人在降低价格方面行动缓慢,与此同时潜在购房者因房价高于预期,或希望有折扣出现而推迟购房。房地产是一个比股市还要放大预期的市场,一旦行业到顶的预期形成,量价齐跌会比股市更凶猛——这对严重失速的中国经济,绝不是好消息。

  曾经让中国经济创下连年辉煌的外贸,是中国经济的第二架马车。但是,这驾马车自去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已贬值9.4%的代价下(这等于中国出口商品打了九折)仍然丝毫不见起色。

  (今天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快速跌破6.9大关,收报6.934)

  10月进出口增速不及预期,季调后的出口和进口同比增速分别为-6.3%-1.2%,外需表现十分疲软。

  中国经济如今就处在“前无去处,后无退路”的雾霾摸索中。以“两高一低”(高耗能、高污染、低人工成本)为特征的传统老经济,明显已经无法做指望。经济能不能转型成功我们不知道,但在污染成本急速上升与人口结构迅速老化的背景下,我们能确定的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经济模式,肯定是来日无多了。

  事实上,我们的经济结构与模式造就了雾霾,但雾霾已反过来开始严重拖累经济。从GDPCPI和财政赤字等宏观经济数据,到能源、钢铁、房地产、农业等代表着经济神经血管的产业经济,再到天然气、水资源价格等财税政策变革,雾霾正悄无声息地深入中国经济脉络。

  据亚洲开发银行与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称,中国空气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基于支付意愿估算高达GDP3.8%

  这种损失还是较为直接和显性的,如果要真正治理雾霾,这一环境问题对经济的负面拖累将更为严重。市场最乐观的预测是,以雾霾为代表的环境治理会导致未来GDP增速每年至少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

  从这个角度而言,目前股市狂炒航运、集装箱、有色、煤炭等大宗,与中国“污染型”经济模式如出一辙:一场注定没有未来的短暂狂欢而已。在中国生产了全球近一半的煤炭(47.66%),一半以上(50.41%)的钢铁、接近6(57%)的水泥的情况下,没有人会相信这些玩意还有明天。

  尾声、会有人替中国的经济转型买单吗?

  雾霾产生的真正原因是中国的经济结构。

  这也是所有人都知道,但所有人都不知道怎么做的“斯芬克斯难题”——未来5年,做好了,我们是欧美。做不好,我们就是拉美。

  去年中国经济第三产业比重达到了50.5%,这是第一次超过50%,但相较发达国家如美国80%的比重仍然非常低。而三大产业中,工业是污染最为严重的,尤其以钢铁、煤炭等行业为首,我国的钢铁和煤炭行业又恰恰是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雾霾问题产生几乎无法回避。

  这个现象,现在的发达国家在早期的时候也经历过类似问题,但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的崛起,为它们的“放纵”买了单,保证了它们经济的平滑过渡与再创辉煌。

  很明显,放眼世界格局,几乎可以确定的是,我们不会有欧美那样的幸运。传统经济体量与既得利益的积重难返,官僚结构的僵化与保守,人口结构的迅速老化,世界经济结构的加速更新,可能令我们的选项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自力更生,自我消化。

  这意味着,我们的国家GDP、社会与个人财富增长曲线,不会有欧美的那种平滑,而极可能出现明显的、相对大幅度的回撤。

  直到我们在雾霾中幸运地摸索到一条出路,真正完成了经济转型为止。

  换句话说,相信我们的经济会是“L”型,大概率是一厢情愿。即使是“L”型,也不会是一个“L”,而应该是多个连接的“L”。

  这意味着如下事项:

  1、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我们的经济转型一定能成功;

  2、我们的经济奇迹未必会戛然而止,从此“泯然众人”,但除非特别幸运,我们想再次拥有上世纪的“奇迹”,很难;

  3、这轮经济调整,大概率不是经济内生周期的自然调整,而是一次也许不能推倒,但必须重来的生死攸关的大考;

  4、这个经济冬天,可能会比多数人想象的长,和冷;

  5、经济下滑、资本外流、货币贬值,会在一个时期内持续,甚至可能加速;

  6、投资上,保守会是最可取和赞赏的态度。

  但无论如何,中国经济具备巨大的弹性,我们的体制红利仍有巨大释放空间。我们还是祝福我们的经济最终能走出雾霾,即使这看起来会很艰难,很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