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隅冀东水泥树协同发展新范本

来源: 来源: 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30日
    一边是产能过剩的行业新常态,一边是水泥企业陷入恶性竞争的价格战。2015年,华北地区水泥业出现历史罕见的全行业亏损,总亏损额度达到42.1亿元。
 
    重压之下,京冀企业联手去产能,拉开了国内最大规模的水泥行业整合重组大幕。记者获悉,北京和河北水泥行业的“领头羊”——金隅股份和冀东水泥日前完成股权重组,资产重组也即将尘埃落定。重组完成后,金隅股份将成为冀东水泥的控股股东,冀东水泥将作为金隅和冀东唯一的水泥、混凝土业务平台,一跃成为中国第三、世界第五大的水泥企业。这一重组案例,也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实体经济领域推进的范本。
 
    供需矛盾 产能过剩加剧竞争
 
    早9时,70余辆水泥罐车从唐山冀东水泥三友有限公司驶出,1个小时后抵达唐山港京唐港区码头。“几天后,这批水泥就能送到新加坡的客户手中。”三友公司总经理杜晓峰说,公司旗下的美标水泥代表着国际最高水泥标准,2016年出口了27万吨,是前一年出口总量的近7倍。
 
    在冀东水泥员工看来,这个数字在一年前“想都不敢想”。2016年初,冀东水泥陷入了资金链随时可能断裂的境地,员工降薪两成。行情惨淡,金隅股份的水泥业务板块也在2015年出现了亏损。
 
    是什么让这两家老牌国企犯了难?原来,京津冀区域内众多中小水泥企业和大量水泥粉磨站为了打开销路,搞起了“以价走量保市场”的恶性竞争。这样的企业集中涌现,产能猛增,水泥价格持续下跌。雪上加霜的是,落后产能及规模较小产能的存在,还导致行业高污染、高能耗情况严重。
 
    “水泥行业合理的集中度是平衡供需矛盾、提高效益的前提。”金隅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德义说,发达国家的水泥行业集中度高达70%至80%,而反观京津冀区域,2015年熟料(水泥半成品)产能利用率仅为50%,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姜德义说,作为京津冀区域最大的水泥供应商、国家重点支持的十二家大型水泥企业(集团)之一,金隅有责任也有能力“要做规范区域市场竞争秩序的引领者、先进管理思想的输出者、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践行者和积极履行国企社会责任的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