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材”浮出水泥整合或先行

来源: 来源: 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18日

  继“中国神钢”、“中国神电”后,“中国神材”也终于出炉。

  9月11日,中国建材(03323.HK)及中材股份(01893.HK)合并完成时间表公布,中国建材执行董事兼总裁曹江林公开表示,上述两家企业预计今年12月或明年1月完成合并。此前9月8日晚间,中国建材及中材股份联合公布合并协议。

  中国建材的管理层还透露,合并后的中国建材水泥总产能将达到5.3亿吨,成为全球最大的水泥生产商。

  业内分析,两公司的合并,预示着原有“两材”业务整合将加速,并预测合并将在主营业务水泥板块先行展开。与此同时,在水泥去产能的大背景下,“中国神材”在提高行业集中度、去产能等方面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合并方案落槌被指先动水泥

  中国建材与中材股份合并正在稳步进行,业界对未来的“中国神材”如何配置业务板块充满猜想。

  停牌5日后,中国建材与中材股份于9月11日复牌,当日,中材股份报收4.03港元/股,涨12.57%;中国建材报收4.92港元/股,跌1.99%。

  此前在9月8日,中国建材与中材股份联合公告宣布两公司签订合并协议,由中国建材吸收合并中材股份,交易完成后,后者将从港股退市。

  曹江林于9月11日公开表示,合并将按照正常时间表程序进行,股东会将在11月份进行投票,若顺利预期今年12月份或者明年1月份完成合并。

  值得注意的是,合并公告也重点提及,中国建材和中材股份作为国内第一大和第四大水泥生产商,此次合并将提升部分区域水泥行业集中度。

  对于双方合并,国泰君安研报表示,中国建材和中材股份的主营业务均为水泥,合并后将形成产能超过5.2亿吨的全球水泥新龙头,产能布局将更加互补与完整。同时,由于之前两家企业的经营范围存在一定重叠,合并重组后能够一定程度缓解全国竞争问题,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实际上,在两大上市公司合并之前,集团层面合并已经完成。2016年8月,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建材集团”),作为重组后的母公司,吸收合并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两材”合并前的2010年,中材集团曾向其子公司承诺,为消除公司水泥业务潜在的同业竞争,将用5年时间,逐步实现对水泥业务的梳理,并将集团内部水泥业务整合为一个发展平台。“两材”集团层面合并后,中国建材集团在2016年9月承诺到期后再度申请延期解决,承诺2-3年内完成底下各个产业板块的重组消除同业竞争。

  国泰君安认为,水泥业务的整合可能将在承诺解决期内加速落地,并有望形成一个或者数个水泥业务A股上市平台。

  高价下去产能两难

  中国建材及中材股份合并减缓同业竞争,提高市场集中度,去产能也符合水泥行业发展要求。

  援引中国水泥协会报道,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认为,两家企业合并,顺应建材水泥行业的发展趋势,在深化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去产能和去产量的成效明显。

  此次中国建材及中材股份合并,对水泥行业将产生怎样的实质效果呢?

  中国水泥协会秘书处主任张建新对记者分析:“中国建材和中材股份合并,产能集中度会提高是无疑的,但由于两家公司的水泥市场分布区域不重叠,对市场整合较难产生明显效果。”

  招商证券国际也指出,水泥行业整合长期看好,但短期市场协同效应有限。就水泥市场而言,中国建材与中材股份地域重合度不高。重合的地区大约有1亿吨产能,据中国水泥网的统计,此次重组能让5个省份产能占比有4%-8%的提升(主要集中在南方市场),因此这方面的协同效应有限。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近期水泥价格涨势抢眼。

  中泰证券指出,根据统计,全国各主要省份均已普涨一轮,涨价幅度普遍达到30-50元/吨。同时,当前水泥库位比往年低10%左右、较多区域熟料明显供给紧张,各地企业已经开始酝酿后续新一轮涨价。

  曹江林在8月底也曾公开表示,预计未来3个月会有3次提价,基本保持“每月一涨”的节奏。

  然而价格的上涨,对于以市场化主导去产能的水泥行业来说,陷入更艰难的困境。

  “水泥行业错峰生产主要是在保持产量平衡,真正去产能是要将生产线拆掉,生产线拆除需给予企业补贴,行业正在艰难探索如何自筹这笔补贴,利用市场化的方式去产能。如今水泥价格上涨,企业退出市场要求的补贴资金则会更高,但如果都亏损,又没有企业能拿出资金进行补贴,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行业也在寻找合适的平衡点。” 张建新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