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山集团位于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故乡——淄博市淄川区, 坐落于中国淄砚之乡——淄川区罗村镇,于一九七六年十年浩劫刚刚结束,改革开放的号角即将吹响的前夜应运而生,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历经四十多年艰苦创业, 埋头苦干, 目前已发展成为水泥、环保、新材料三业并举,跨地区发展的大型企业,为员工幸福生活和地区经济发展贡献着重山力量。
四十年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四十年负重奋进,奋斗不止。习近平总书记讲过,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四十年来,一代代重山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用奋斗推动发展,用奋斗书写历史,用奋斗引领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走出了一条从自我发展到科学发展的嬗变之路。
奋斗重山:奋斗创造幸福 责任重于泰山
自一九七六年企业创立之初开始,重山人满怀着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不论顺境逆境,一代代重山人始终传递着奋斗的接力棒,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不断解放思想,紧紧抓住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等历史机遇,历经四十余载的接力前进,从一个五小工业(小钢铁、小煤矿、小机械、小水泥、小化肥)背景下的村办小厂,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建材五百强企业、山东省建材骨干企业和淄博市工业企业五十强企业,初步形成了水泥、环保、新材料三业并举的发展格局。
穷则思变 艰难起步
十年浩劫结束前,南韩村由于历史条件和地理位置等原因,老百姓除了种地打粮以外,几乎没有任何经济收入。穷则思变,大伙逐渐明白了一个理:单纯依靠农业始终摆脱不了一个“穷”字,抓紧上副业成了村里的头等大事。1973~1975年,南韩大队党支部和大队革委会在一无技术、二无资金、三无人才的情况下,开始自力更生办水泥厂。1975年,生产出第一批水泥,让南韩村收获了第一桶金,在以副养农、以工促农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一九七八年,随着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国家工作重心转入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常轨道。十年浩劫,百业待兴。水泥作为经济建设的主要原材料,在当时之中国,属于典型的计划经济下的短缺产品。1976年村支部和革委会抓住机遇,于10月份对村内的水泥厂开始迁址,于村东北山脚下新建水泥厂。首先建成一台直径2.0×8m土立窑,因水泥质量过硬,1977年生产的水泥供应当时全国著名水利工程—太河水库配套的“万米山洞”水渠项目。
进入八十年代,中国经济进入一个较快发展阶段,各种建设对水泥需求日益扩大,南韩水泥厂迎来第一次扩大生产规模的机遇,于一九八三年开始筹划建设φ1.7×7m半机械化立窑生产线。由于建设经验不足和人才、技术缺乏,工程进展缓慢。1984年春天,南韩村和水泥厂召开誓师大会,决定让担任技术副厂长的李学牵头在三个月内建成投产这项艰巨的任务。在此后的两个月里,李学同志集思广益,发挥大伙的智慧,采取包干到人,奖惩到位等措施,调动大家积极性,一举啃下了这块“硬骨头”。1987年—1993年,南韩水泥厂一班人抓住机遇,先后建成4.4万吨、8.8万吨两条机械立窑生产线,为节省设计、建设、安装费用,两条生产线的基础设计都由时任技术副厂长的李学全部负责,而且工艺和施工图纸都是手绘完成,大部分设备都是由水泥厂机修工人仿制外部专业厂家自行制作和安装。其中1993年,第一条8.8万吨生产线从破土动工到投产试产,前后只用了不到8个月的时间,被众多上级领导和客户赞为“深圳的速度 、大庆的干劲”!
二次创业 加快发展
(一)抓住机遇,整体改制
1993年,南韩水泥厂更名为淄博鲁中水泥厂。1995年10月,鲁中水泥厂准确把握水泥工业发展规律和趋势,抓住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建设初期的历史机遇,制定企业发展计划,在接待淄博市委主要领导同志调研时,正任鲁中水泥厂厂长的李学同志提出用五年时间把企业规模做到50万吨的目标。在此后的三年时间里,他充分发挥其深厚的专业才能和技术改造经验,使企业产能突破了50万吨。
2002年,在国家政策和上级政府的推动下,淄博鲁中水泥厂在经过一系列工作程序和评估后,整体改制为淄博鲁中水泥有限公司,企业进入了一个新的经营阶段,企业发展取得了更大的自主权,迸发出了强劲的发展欲望,通过一边对老线进行技术改造,一边建设新生产线,一举建成了淄博市本土最大的水泥企业(九条水泥生产线)。
(二)投资电力 增强发展主动权
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用电矛盾凸显。用电成本和用电自主权受到较大制约,经过分析论证,2000年,企业决定突破用电瓶颈,建设35kV变电站。但在当时,电力投资仍然由政府主管部门实行计划管控,村办企业建变电站,几乎没有可能。经过反复与电力部门沟通协调,最终拿到了建设批复,为了赶工期,企业员工和施工人员吃住在野外,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建成了35kV变电站工程,增强了企业用电调度能力。但是用电成本仍然受国家电力调拨影响,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经过进一步深度思考和论证,2003年,李学等一班人决定继续向更大的电力领域进行投资,建设企业自己的发电厂。经过前期一系列的考察论证、立项、环评、审批……企业发展史上运作最规范的项目——热电厂拉开了帷幕。尽管在全市由民营企业自建电厂的先例并没有几个……这其中的困难和艰辛不言自喻,于2004年建成了热电联产工艺热电厂,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的用电成本和用电自主权。
(三)探索跨行业经营
2006年,热电厂运行进入成熟稳定期,不安于现状的重山决策者又开始了新的思考!如何充分利用热电厂的工业蒸汽发展循环经济,以创新、创业、冒险精神为鲜明特征的企业家精神再次体现在以李学为首的企业一班人身上。面对当时良好的市场需求和蒸汽、电力资源,企业迈出了探索多元化发展的第一步——筹资建设氧化铝厂。为了抢抓机遇,企业边筹资、边设计、边施工,从破土动工到投产运行,六个月建成20万吨氧化铝项目,使热电厂的蒸汽和电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四)顺势而为上旋窑 夯实主业基础
2008年中国的水泥工业在政府宏观经济刺激计划和水泥产业政策等相互作用推动下,加快了新型干法工艺线的推进历程,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在很多地区铺展开来,也敲击着李学等决策者的神经,决定企业命运的一个重大选择再次摆在案头。大浪淘沙,优者剩(胜)。几经权衡,几经进退,李学按下了炸毁四条立窑生产线置换一条新型干法生产线的按钮,其心之坚、其力之大、其情之畅,无以言表……
2008年2月,企业历史上投资最大的工程,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破土动工,此时,全国钢材等主要建设材料一路高涨,工程在很多干部职工的质疑、叹惜和担心中艰难启动……
2009年3月,山东重山集团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标志着企业步入集团化运作的发展创新阶段。
2009年10月,历经近20个月的艰苦努力,重山集团日产5000吨/日新型干法生产线点火投产,成为淄博市本土水泥企业建成的第一条5000吨/日生产线,生产线采用了大量工业废渣配料技术;新型无铬化耐火材料砌筑工艺;预热器陶瓷内筒以及电袋复合收尘工艺等一系列国内最先进的技术与装备,成为国内同类型示范生产线,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的一致赞誉。并于2011年在全市率先启动首个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项目,打破了水泥窑的传统功能和属性,由单一的水泥生产升级为具有强大工业废弃物处置能力的多功能生产系统,搭建起重山集团的环保产业平台——淄博重山思沃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并取得了山东省水泥行业第一张工业废弃物经营许可证证书。2011年7月,在当地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作为招商引资项目,重山集团实施飞地经济,投资收购赤峰鲁蒙特种水泥有限公司,建设日产2500吨干法水泥生产线,迈出了跨地区发展的第一步。面对当地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工程建设历经曲折,2013年4月,工程建成投产,该项目采用了二档窑、四代篦冷机等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技术与装备,成为内蒙蒙东地区重点水泥企业和纳税重点企业。
校企合作开新篇
2012年,重山集团在淄川区第五届百名专家淄川行活动中,与天津大学达成战略合作,出资2800万元买断其专利技术,合作成立全国首家硼同位素项目中试基地,标志着企业转型升级和校企合作迈出了新的步伐,进入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
谋篇布局 深耕水泥市场
2014年7月,重山集团凭借多年对河北及环渤海地区水泥市场的经营基础,抓住时机,收购河北黄骅三阳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在国家新一规轮产业政策出台之前,完成了水泥主业的谋篇布局,通过规范内部管理和一系列节能技术改造,有效的盘活了原有资产,摆脱了经营困境和破产威胁,一跃成为当地重要的水泥生产企业。
新旧动能转换结硕果
万物之中,成长最美,新旧转换,变革最新。2011年以来,重山集团领导面对企业内外部的各种挑战和可持续发展的压力,积极寻找发展方向,探索适合企业发展的转型升级之路,大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2015年,重山集团与以方治文教授为首的天津大学专家团队签约重山光电新材料合作项目,在研发氟碳新材料领域揭开了崭新的历史一页。2016年12月,山东理工大学—山东重山集团氟化碳材料联合实验室举行揭牌仪式。公司氟化石墨烯、氟化碳纳米管等碳材料产品赢得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并荣获大会组委会颁发的“新锐成长企业奖”。短短两年时间,氟化石墨烯、氟化石墨、锂硼合金等产品达到全国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由此,重山集团形成了水泥、环保、新材料三业并举的产业结构,进入了多元化发展、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一路走来,汗水与艰辛为伴,困难与成长同行,一批批、一代代重山人在艰难中坚守,在挫折中奋进,靠奋斗、靠执着,靠信念,收获发展,收获了幸福!
生态重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回顾重山四十年发展,特别是近二十年的工作,充分印证并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论断,一路走来,深深受益。水泥行业受历史背景和发展条件等因素影响,连续多年粗放式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贴上了“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标签,一九九五年李学上任之初,基于对这个行业过去二十多年的思考,他深刻洞察到这种方式的不可持续性,提出了“发展经济 环保先行”的理念,并为这项理念在当时的深入推行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观念引领 环保先行
环保治理在很多人看来是一项只投入、无产出的工作。甚至部分干部员工认为环保局又不要求又不查,何必花这个冤枉钱去上这些只花钱、不赚钱的设备……带着这些质疑声音,集团领导踏上了南下江苏无锡、广东惠州、北上哈尔滨、西至宁夏等国内环保治理的考察之旅。他们认定,只有从环保硬件上下决心投资新技术、新设备,才能快人一步,占据发展主动权。几年下来,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消化吸收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在各条生产线上投资尝试了大布袋收尘、水幕收尘、电收尘、水电复合收尘、低压脉冲袋收尘等一代代收尘技术与装备,俨然将生产线当成了每一种、每一代环保设备的练兵场,安了拆、拆了安,用这种试错性投资,找到了最适合水泥行业粉尘治理的环保技术和设备,并通过环保治理,倒逼了企业的生产技术和操作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即任何工序的生产操作必须在满足和保证污染物完善达标的条件下进行。
2005年,经淄博市环保局推荐,重山集团开始作为中国履行斯德哥尔摩环保公约示范试点企业参与到履约行动计划中,并先后在北京、成都、淄博召开了中美水泥窑项目成果发布会和经验交流会,分享履约实践成果,推进行业减排进程,为中国水泥参与国际环保活动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有限资源 无限循环
当“循环经济”在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工业经济建设中还略显陌生的时候,李学等一班人通过建设热电厂,解决企业用电自主权的思考中萌发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想法,如果一味的买进卖出,无限度的消耗原生资源,终究不可持续。热电厂建成投产后,在为水泥生产和周边企业、居民供电、供暖的同时,电厂产生的煤渣、煤灰、废水等全部综合利用于水泥的生产和设备冷却,实现了真正的零排放、零污染。
2006年投资建设的氧化铝项目,生产所需的电源和气源及水源同样来自热电厂,而产生的赤泥废渣被综合利用于水泥原料,由此形成了典型的重山经济循环模式。两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配套建设的余热发电项目年发电量7900万度,年节约标准煤近万吨。在解决了生产线近三分之一用电量的同时,通过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手段,履行了应尽的社会责任。
把企业建成花园
实施“森林重山工程 把企业建成花园”是重山集团在1996年提出的环保工作口号。提出之初,也同样经历了部分干部员工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相信到相信、从不支持到支持的过程。特别是经过不懈的投资治理,彻底解决了现场环保问题,扭转和改变了很多同志对环保工作的认识,集团领导将绿化美化工作纳入企业日常的重点工作,从年度规划到月度计划,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开启了重山集团旷日持久、久久为功的生态建设之路,先后实施了厂区全覆盖绿化工程、荒山绿化工程、矿坑修复工程等一系列生态建设项目,有效的改善了周边生态,提升了社会公众对传统制造企业的认知。
文化重山:为员工谋福祉 为社会做贡献
资源会枯竭,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
纵观重山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从一个村办小厂发展壮大成为集团化企业,靠什么在发展?唯一靠的是长期艰苦创业、执着向前的奋斗精神,并一以贯之地传承和影响着一代代重山人,形成了苦干、硬干、实干的重山奋斗文化。四十年的含辛茹苦,只有每一名重山员工及其亲人才能真正体会。活下来,是多么不容易!为了活下来,我们只能劳其筋骨,与严酷的自然环境搏杀,抓机遇、上规模;为了活得好,我们必须苦其心志,加强学习,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后劲;为了活得长,我们定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赢。
艰苦奋斗 勇往直前
从创建之初,全靠人力操作生产;从六个月建成一条机械化立窑生产线;从在内蒙零下二十多度冰天雪地建设新型干法生产线;参与其中的每一代重山人,每一名重山员工,没有问为什么!没有问加班费!没有问……有的就是执行命令——干,有条件要快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
几十年如一日地干,几十年如一日地熬,背后是一代代重山人用汗水和心血凝结而成的奋斗精神在支撑和延续。这种奋斗精神,不会因条件的改善和时空的变换而消失;这种奋斗精神,必将作为永远的重山基因延续给每一名重山人,生生不息,历久弥坚。
好学善思 创新求变
2003年春,李学提出:企业要想走得好、走得远,必须通过打造学习型组织来实现,由此开启了重山人的学习之旅和智慧之路。每年坚持派出了30余人参加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的工商管理高级研修,使企业管理团队的思想境界、发展能力、综合素质得到了质的提升和变化,为应对各种风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积淀。面对2015年连续出现的经营滑坡,集团组织干部员工开展了“我们将要去哪里?今后的道路如何走?”的大讨论活动,果断采取一系列变革措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对集团董事会和经营层进行调整,并实施股权激励,企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社会责任 和谐共赢
作为在党和政府改革开放政策引领下发展起来的一家社会企业,李学常讲,重山是大家的重山,重山是社会的重山。重山集团始终遵循并践行着“为员工谋福祉 为社会做贡献”的企业愿景,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生态建设,对内提高员工幸福感,对外增强社会责任感,统筹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把企业的发展壮大与社会责任同步推进,努力实现企业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先后为南韩村修建了淄博市首家老年廉租房;在坚持植树绿化、慰问孤寡老人,积极捐助“见义勇为基金”的同时,持续开展“重山教育奖励金”和“贫困学生救助金”;积极响应上级党委号召,参与“千企帮千村”脱贫攻坚行动。先后为千峪村捐助10万元帮扶金和扶贫水泥物资;为周边村居百姓发放“春节慰问金”100余万元;为赤峰巴林左旗扶贫捐款30万元;为鲁蒙公司驻地白音勿拉小学捐赠水泥,用于学校道路及操场硬化,改善了学校环境和办学条件;积极组织开展了淄博市首次大规模无偿献血活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被市献血办授予“公益爱心单位”,被市总工会授予“爱心互助基金先进单位”……切实将“为社会做贡献”的企业愿景落到了实实在在的行动上,履行着社会责任,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着重山力量。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是中国经济逐梦前行的四十年,也是重山集团艰苦奋斗的四十年,历经启蒙、历经风雨、历经千回百转,付出了青春、收获了成长;付出了辛劳、收获了财富。四十年的发展,重山人收获的最大财富就是奋斗,我们深知不奋斗将一无所有,不奋斗将永负芳华……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是一个奋斗者的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重山集团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紧抓住新旧动能转换的历史机遇,按照一体两翼(一体即水泥板块,两翼即环保和新材料)的发展思路,阔步新征程,躬耕新时代,绽放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