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业整合大型企业将获资金扶持

来源: 来源: 中国货币网 发布时间:2007年10月29日

  面对水泥产业风起云涌的重组态势,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的底气或许将更加充足。昨日,国家发改委一份报告建议,对于国内大型水泥集团并购资金不足的问题,应予以研究解决,以使这些企业在国内水泥业的发展上与跨国集团全面抗衡。

 

  前8月行业利润增24

 

  发改委报告指出,自2006年国务院批准一系列水泥产业发展政策与规划后,我国水泥业通过重组,集中度已大大提高。据统计,目前我国最大的12家水泥企业集团的产量已占全国产量的25%。与此同时,我国水泥产业重大关键技术和装备国产化取得新进展,日产4000吨、5000吨水泥成套装备的国产化率超过95%。而且,国产水泥装备还打入国际市场,并已占据30%左右的国际市场份额。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水泥产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据统计,今年前8个月全国累计水泥销售收入2399.02亿元,比上年增长24.09%,实现利润总额123.07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24.09%

 

  “显而易见,水泥行业的不断重组提高了集中度,也提高了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水泥行业资深专家刘作毅对上海证券报表示,目前我国水泥区域性市场正在逐步形成。

 

  竞争激烈蕴含风险

 

  而另一方面,该报告同时指出,水泥行业在并购重组过程中,还存在三大问题:

 

  首先,“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外资、民营企业收购国有企业股权时,存在国有资产贱卖问题。国有企业收购民营企业时,也同样存在高买的问题。”

 

  第二,水泥业重组还存在不理性竞争问题。“企业大规模扩张会使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在不顾产业布局,竞相上项目,扩大产能的地区。”报告警示,市场的变化越来越剧烈了,如果企业一步不慎,不能规避战略风险,那么其多年基业就会坍塌。“有些地区的确存在重复建设、不合理竞争的情况,特别是一些大企业间的市场重合更为明显。”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虽然这些地区的水泥市场通过重组整合提高了集中度,但“由于双方的产量都很大,结果导致产品价格上不去”。

 

  第三,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大型水泥集团重组还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一个大问题,即可用于并购乃至发展的资金不足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企业集团参与较大规模并购的步伐。”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的经营管理主要由“二把手”们负责,“而‘一把手’都在四处寻找资金”。

 

  国内大型企业受扶持

 

  今后,这一问题可能会出现转机。“应研究解决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发展及购并所需资金融资的机制问题,使国内大型企业集团能够在水泥工业发展上与跨国集团全面抗衡。”发改委报告明确表示。

 

  记者注意到,目前我国水泥市场重组整合已呈现“国进民退”的态势。近期,以中国建材集团公司和中国中材集团公司等两大央企动作不断。其中,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的中国建材集团,以并购为主,建新线为辅,先后整合了浙江、江西、福建水泥市场,斥资百亿打造“南方水泥”。不久前又与唐山市“结盟”,意欲再斥资百亿打造“北方水泥”。而中国中材集团在收购新疆天山后,将主要力量集中于广东、湖南。

 

  实际上,“央企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业内人士表示,“自去年开始,对于重点支持的大型水泥企业所开展的项目投资、重组兼并,政府部门和银行在项目核准、土地审批、信贷投放等方面均予以优先支持。”该人士分析认为,根据发改委报告的建议,今后大型企业在整合中可能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它们将成为全国水泥重组整合舞台上的主角”。

 

  2006年水泥企业熟料产能排名(单位:万吨)

  海螺:6085.3

  华新:1540.7

  台泥:1370

  中联水泥:1336.1

  拉法基瑞安:1335.82

  冀东:1246.2

  山水:1178

  三狮:1044.7

  亚泥:962.6

  红狮:930

  中材:920

  华润:796.7

  同力:775

  天瑞:775

金隅:7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