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亿资金热捧 水泥产业酣唱“竞合”大戏

来源: 来源: 上海证券报 发布时间:2007年11月09日
    你方唱罢我登场,在数百亿资金的搅动下,我国水泥产业今年上演了一台台令人眼花缭乱的重组、并购大戏。由此,我国水泥产业也步入真正涵义上的“战国时代”,以安徽海螺、中国建材、冀东水泥、中国中材、山东山水和中联等诸雄为代表的区域市场格局初步形成。

  群雄各据一方,逐鹿之争其实刚刚开始。中国水泥产业的并购、重组和整合,远未到就此结束的时候。

  环渤海之争暗流涌动

  继北京之后,天津正在成为另一个“大工地”。

  11月1日,上海证券报记者自北京坐火车到天津,抵达的却是一个临时站台。据了解,自今年1月起,总投资约32.84亿元的天津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启动,预计2008年7月建成投入使用。记者了解到,天津火车站站房工程总建筑面积19.5万平方米。如果按每平方米需0.2吨水泥粗算,仅此一项工程就需要3.9万吨水泥。

  实际上,天津火车站改扩建工程仅仅是环渤海经济圈“大兴土木”的一个缩影。据有关机构测算,未来4年中,包括天津滨海开发区、曹妃甸、南堡大油田三地固定资产投资带来的水泥需求为8300万吨,平均每年约新增2000万吨水泥需求量。而据记者了解,就在不久前举行的一个行业会议上,有专家预测,仅天津2007年水泥需求量就达到1500多万吨,2008年将达到1700多万吨,2010年预计超过2000万吨。

  正是如此大的市场空间,环渤海经济圈被全国水泥企业视作“天堂”,引来众多关注。

  “细心的人可能注意到,目前产量已达亿吨的全国水泥企业老大——安徽海螺集团的迅速成长,恰恰就是受益于长三角经济区域的发展。”水泥行业资深专家、数字水泥网总裁刘作毅向上海证券报表示。在他看来,安徽海螺集团恰恰是把握住了经济发展周期的规律而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全国水泥NO.1。

  “海螺在2001年开始大规模建线,由于建设投产超前,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当2003年、2004年华东地区经济高速发展,水泥工业的销售利润率同步增加,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海螺由此迅速成长为巨人。”他说。

  “环渤海经济圈又一次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位居全国排名前列的水泥企业蠢蠢欲动,希望抓住机遇,像海螺一样迅速长成巨人或小巨人。”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达了相同的关注点。

  事实上,环渤海之争正暗流涌动。就在记者从天津返回北京之际,坐拥京城的金隅集团联手太行水泥的相关事项披露了。

  “金隅集团对太行水泥的间接增持,距离金隅集团正式入主太行水泥相隔并不远。”银河证券水泥行业资深研究员洪亮分析认为,如果金隅集团将水泥资产注入太行水泥后,其水泥产能将达到1500万吨,将是京津冀地区除冀东水泥外的另一区域龙头。

  而此前,更有两大央企——中国建材、中国中材集团“会战”唐山等等一系列动作。另外,京津冀鲁4省市150多家水泥企业(包括冀东、金隅、大坝等)有意联手打造环渤海区域水泥市场,构建“大天津”水泥格局……

  冀东水泥成众矢之的?

  在环渤海区域谈论水泥产业,无法回避的一家企业就是冀东水泥。

  “水泥是‘短腿’产品,水运距离一般在1000公里以内,火车一般在800公里以内,公路在500公里以内。如果再远,运输成本就过高了。”河北省某市一位原建材局长告诉记者,另一方面,水泥生产所需的矿产资源,即石灰石一般也是就地取材,否则也会造成生产成本上升。正是由于这两个原因,水泥产业有很强的地域性。

  “在以京津唐为核心的环渤海经济圈里,冀东水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银河证券水泥行业资深研究员洪亮向记者直言,近一段时间冀东水泥发展势头非常好,具备迅速发展壮大的可能。

  冀东水泥作为中国新型干法水泥工业的摇篮,拥有两个“第一”:国内第一条现代化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第一条日产4000吨国产化示范线。“北冀东,南海螺”曾为我国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的佳话。

  而且,目前冀东水泥也是国家重点支持的12家全国性大型水泥企业集团,在行业中的地位仅逊于海螺水泥,屈居第二。据国家发改委统计,冀东水泥产能已经超过2500万吨。“定向增发项目实施完成后,公司的水泥产能将扩大到3700万吨。”国金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预测。

  然而,就是如此举足轻重的一家企业,其未来却最让人无法猜测。

  根据中国建材集团与唐山市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建材计划在2010年以前投资100亿元,整合唐山及周边地区建材产业。而冀东水泥恰恰位于唐山。对此,业内人士猜测,中国建材与冀东水泥将实现强强联合,谋求华北水泥市场“霸主”地位。

  “从中国建材的角度来看,冀东水泥将是其能否真正成为我国水泥产业霸主的最重砝码。”数字水泥网总裁刘作毅说。对此,中国建材一位内部人士乐观地表示,“一切皆有可能,目前中国建材正按计划进行。”

  然而,冀东水泥能否辅助中国建材却是一个未知数,一些业内人士并不看好这桩“姻缘”。

  “与中国建材相比,冀东水泥同样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型水泥企业,而且发展势头和区域环境又非常好,完全可以做强做大、独自称雄。”洪亮分析认为,冀东与中建材更多会采取强强联合的方式合作。

  “目前,公司层面的合作还没听说,仅仅是政府高层与中国建材间的战略合作。”冀东水泥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实际上,安徽海螺集团也意欲与冀东水泥联合。不久前,海螺意图借冀东水泥定向增发之机挺进华北市场的消息曾在业界广为流传。

  中建材领衔整合大戏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冀东水泥何去何从,都标志着中国水泥产业的发展模式正悄然发生变化,即以资本为纽带的整合并购重组正代替原有新建生产线的发展模式。从某种程度上说,以冀东水泥为焦点的环渤海经济圈水泥业整合,仅仅是今年我国水泥产业重组整合的一个缩影。

  国家发改委最新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自2006年国务院批准《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以及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印发《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后,我国水泥行业重组并购、做大做强的好戏连台。作为央企,中国建材集团在2007年更是上演了一出精彩的“独角戏”。

  “斥资100亿,中国建材组建的南方水泥公司横空出世、气势磅礴,令各方为之惊叹。”刘作毅感慨道,金融资本的介入推动了市场整合规模升级。

  据了解,中国建材集团利用香港股市融得巨资,投资百亿组建南方水泥集团,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重组联合等方式,在东南经济区四省一市(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实现一亿吨产能,市场份额达到30%。

  “南方水泥公司无论是并购规模、资金投入,还是并购方式,都开创了我国水泥企业并购的先河。中国建材先后与18家水泥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和意向,重组完成后,水泥生产线达到42条,生产规模达到3000万吨。”刘作毅说。

  “虽然从全国统计一时难以估算资金量究竟有多少,但以中国建材为主角的整合已经涉及上百亿资金。”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向上海证券报表示。

  记者注意到,涌动的资金并不止这些,浮出水面的就已有数百亿。除中国建材外,海螺水泥、冀东水泥以及国际金融资本也没有“闲着”。“国际私募资本巨头KKR宣布投资平顶山天瑞水泥有限公司,入股资金加上外资银行的长期贷款共4.5亿美元。有KKR强大的资金支持,天瑞集团将有能力完成对河南市场的整合,同时参与辽宁市场竞争。”刘作毅表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将会释放出极大能量,从而推动我国水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市场整合步伐。

  据了解,另一家央企中国中材集团在收购新疆天山后,将主要力量集中于广东、湖南。就在不久前,继中国建材之后,中国中材也与唐山市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似乎也要移兵渤海湾之意。

  区域市场格局露端倪

  “显而易见,水泥行业的不断重组提高了集中度,也提高了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水泥行业资深专家刘作毅对上海证券报表示,目前我国水泥区域性市场正在逐步形成。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最大的十二家水泥企业集团产量已占全国水泥产量的25%,其中,浙江三狮超过1400万吨,山东山水超过1700万吨,台泥和拉法基瑞安水泥等超过1600万吨,湖北华新超过2000万吨,河北冀东、中国联合超过2500万吨,安徽海螺集团达到1亿吨。由上述大企业形成的区域市场格局初露端倪。

  “经过中国建材的一系列动作,江西、浙江等地的区域市场格局基本定型,目前已经进入‘收官’阶段。”洪亮分析指出,除此之外,山东山水和中国联合占据山东市场;冀东水泥、金隅集团占据华北市场;中国中材集团的新疆天山占据西北市场。

  未来一段时间,“东北辽宁、河南、湖南等中部地区将是水泥产业整合热点。”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告诉上海证券报。对此,刘作毅也表示,长期以来,东北水泥市场一直比较封闭,致使当地较长时间内大型水泥企业的数量几乎为零,随着冀东水泥的进入和亚泰集团的崛起,格局将逐渐改变。

  与此同时,湖南成为新型干法水泥投资热点。“2007年度,湖南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达370亿元左右,投资规模持续两位数增长,极大地拉动了对水泥的需求。资料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水泥产量增长20%,水泥价格是‘淡季已旺,旺季更旺’。”刘作毅说。

  据了解,目前江西、广东、广西、湖北等地水泥陆续进入湖南市场,湖南由传统的水泥外销大省,转变成为外省水泥的销售市场。无论当地投资者,还是外省投资商,纷纷在湖南攻城略地,投资新型干法水泥项目。

  目前,安徽海螺集团、中国建材集团、中国中材、华新、台泥等大企业都聚集于此,特别是中国建材、中国中材两家央企,都与湖南省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分别投资30亿左右资金,用于新建多条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等项目及产业整合。

  2007年下半年水泥业整合一览

  ●8月17日 中国建材集团决定设立南方水泥公司,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力争水泥产能达到1亿吨;市场锁定浙、赣、湘、沪、闽四省一市;并与该区域内18家水泥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和意向。

  ●8月21日 中国建材集团与湖南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到2010年在湖南完成投资达30亿元。

  ●9月16日 中国建材集团与山东德州晶华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9月25日 中国建材集团与浙江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2010年前投资50亿元,用于发展浙江建材工业。

  ●9月25日 华伦集团6.33多亿元收购陕西秦岭水泥20.08%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9月26日 由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浙江尖峰集团、浙江虎山集团、浙江水泥有限公司、江西万年青水泥有限公司等企业以及湖南省国资委共同组建的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涉及上海、浙江、湖南、江西、福建等四省一市和3000万吨水泥产能归属的企业大联合、大并购、大重组大功告成。

  ●9月27日 中国中材集团与湖南省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到2010年完成投资34亿元,在湖南省重点发展新型干法水泥产业。

  ●10月8日 中国建材集团与唐山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2010年以前投资100亿元,整合唐山及周边地区建材产业,打造北方水泥公司。

  ●10月22日 中国中材集团与唐山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0月23日 中国建材集团与江西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到2010年使江西新型干法水泥产能超过3000万吨。

  ●11月1日 金隅集团协议受让太行华信11%股权,持股比例增至61.84%,间接增持太行水泥。

  ■观察

  一切有待市场考验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重组、整合,我国水泥行业已经正在逐步告别“全国一盘散沙、生产技术落后”的局面,大的水泥区域市场格局初露端倪。同时,在资本之“手”的支持下,通过并购重组“跑马圈地”的新发展模式似乎代替了新建生产线“自力更生”的旧发展模式。然而,上述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都还需要等待市场的考验。

  从2000年开始,水泥市场开始走好,至今已持续了近七年时间,期间仅经历了2005年的短暂调整。这七年间,我国水泥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型干法水泥比重由2000年的不足15%,提高现在的53%以上,预计今年底能达到55%。

  与此同时,市场持续升温也为大企业扩张提供了良好机遇,大型水泥企业快速成长起来,企业集中度大幅提高,截至目前,我国最大的十二家水泥企业集团产量已占全国水泥产量的25%,以海螺水泥、冀东水泥、华新水泥为首的大型水泥企业脱颖而出。

  “至少在1998年前,我国水泥行业还是一盘散沙。”在河北某市一位已退休的原建材局局长的印象中,当时市属各县各自建有一条甚至多条几万吨的立窑水泥生产线,整个产业的分散状态和污染程度可想而知。

  显而易见,正是在今年水泥市场持续向好,资本市场资金充裕,以及政策引导多重作用下,水泥区域市场开始成型。特别是因由金融资本的介入,使中国建材、四川金顶等企业分外耀眼。

  “四川金顶控股股东浙江华伦集团,以6.3亿元现金收购秦岭水泥,对于一个目前总资产23亿元的民营企业来说,是近三成的身家。这不得不让人猜想,华伦集团背后一定有金融资本的支持。”一位业内资深专家分析说。

  实际上,利用资本之手迅速做大,以取得未来的规模效益,似乎成为今年水泥产业的主题。记者了解到,随着能源以及其他生产成本价格的上涨,水泥企业的规模效益好坏直接决定其命运。

  “规模大了,在区域市场的话语权、定价权方面都会占主动,反之将受制于人。”银河证券研究员洪亮认为,这正是多家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跑马圈地”的根源所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资本市场中的资金不断涌动,并购重组的成本也随之上升。如何平衡整合成本与规模效益两者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复杂。

  据了解,受上述因素影响,拉法基、豪西盟、海德堡等外资企业扩张步伐已经放缓。同时,一些业内人士也开始关注:资本天空下整合形成的水泥区域市场,其生命力究竟有多强?“有些地方已经出现竞争过度、相互压价的苗头。”一位业内人士说。

  资本市场的“华丽舞蹈”代替不了对市场的“精耕细作”。从这个层面来看,资本天空下的水泥区域市场格局在继续调整的同时,更有待市场的考验。

  ■访谈

  2008年,

  好戏还将连台

  ——访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

    记者:今年我国水泥行业重组、整合动作不断。请问,明年这一趋势是有所收敛,还是继续下去?

  孔祥忠:这种趋势还会持续。近几年内,我水泥行业将是一个不断重组、整合的过程。就今年而言,实际上是中国建材集团一家整合动作比较多,相比其他企业,更加引人瞩目。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将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扶持大企业,提高企业集中度,改变无序竞争的状况,一批小企业甚至一些中型企业也将逐步退出市场。因此,我认为明年我国水泥行业将会有更多企业重组、整合、并购、合作,而不仅仅是某一家企业一枝独秀。

  记者:今年江西、浙江、福建等地成为水泥企业较为关注的热点地区。请问,明年哪些地区会成为焦点呢?

  孔祥忠:目前我国部分水泥市场区域格局初露端倪,但远还没定型。以浙江、江西、山东等地区来看,仅仅是形成了中国建材、海螺水泥、山水水泥和中联水泥等几家大企业共同占据主要地位的局面,还没有形成绝对的优势。因此,这些地区仍需要关注。例如,北京地区金隅并购太行水泥,直接影响到环渤海地区的水泥产业格局。

  另一方面,东北、河南、湖南,以及陕西等地区,由于目前仍处于市场相对分散的状态,因此必定成为明年水泥产业的焦点地区。以中部地区的湖南、河南为例,水泥市场发展空间巨大,目前已经有包括中国建材等一些企业在关注。

  记者:今年对水泥行业而言,可谓是个丰收年。请问,未来我国水泥需求量是否还会持续增长?水泥产业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孔祥忠:近年来,受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影响,水泥需求平均每年增长30%左右,水泥需求目前正在从东向西、从南向北延伸,农村对水泥的需求量非常大。从当前情况来看,国内水泥需求增长势头才刚刚开始,预计还将持续较长的时间。

  就目前来看,产业集中度仍不够高,未来10年,国内水泥行业年产3000万吨以上的企业将达到10多家,占总产能的30%;年产500万至3000万吨的企业将达到30至50家,占总产能的30%;剩下的年产500万吨以下的企业,占到总产能的40%左右。

  再者,企业大规模扩张会带来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必须兼顾产业合理布局。另外,国内大型水泥集团可用于并购乃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相关部门还应给予一些帮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