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优化产业链条 促进节能减排

来源: 来源: 《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07年11月09日

    这个“挤”字写得很“硬” 

    从太行山麓西柏坡下的生物产业基地,到渤海湾畔曹妃甸上的循环经济示范区,从黄河北岸赵州桥前的邯钢废气回收发电工程,到长城脚下老龙头后的世界最大消防电子基地,节能减排,挤掉污染,已然成为燕赵大地上的一种风尚。 

    11月5日,位于唐山市南部的开滦煤矿塌陷区里这个叫季家屯的村庄边,一家小酸洗厂里只剩下一个看门人了。站在刚刚停转的酸洗炉前,谷桂芳还没从工作初战告捷的兴奋中平静下来,这位唐山市路南区环保局副局长指点着不远处刚被关闭的两个渣选厂告诉记者,从11月2日到今天这4天间,仅他们区就对区内5家高耗能、高污染的非法小企业实施了关闭。谷桂芳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党中央这么重视,我们更要把减排治污工作做好。过不了多久你再来看吧,这里将建成一个20多平方公里的湿地公园。” 

    季家屯这一幕,只是唐山市11月1日开始的“治污减排百日攻坚战”中的一个场景;唐山这一场攻坚战,只是河北全省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工作的一部分。 

    在10月30日结束的河北省委七届三次全会上,这一个“挤”字写得很“硬”,有时间、有数量目标还有地点:从全省选定30个耗能排放大的县市,制定省级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县市长在明年初召开的河北省人代会上向人民代表做出承诺,3年内完成目标任务,如若完不成任务,县市长要“自动引咎辞职”;选定30家耗能大、排放高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省级节能减排目标管理,责任状也要在人代会上正式承诺,如果3年内能耗和污染排放指标达不到国家标准,企业领导“就应免职”。没被列入两个30的县市区和企业也不轻松,各地都层层设定了节能减排目标,这些目标是要确保完成的任务,是“拒绝理由”的任务。 

    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节能减排指标之“硬”、任务之艰巨、行动之迅速,既让河北干部群众兴奋,又令他们咂舌。但他们都特别理解支持省委、省政府的做法。因为河北挟钢铁产能优势及煤铁资源优势,用4年时间实现了GDP和财政收入翻番,以全国第6的身份跻身“万亿GDP”之列。然而,燕赵大地也为这个万亿付出了巨大的资源与环境代价。 

    以钢铁生产为例。河北企业吨钢耗水7立方米就算“好”,大多在8立方米至10立方米,而国家标准是6立方米,好的企业达到5立方米或以下。排放方面,相当一部分大中型企业没有达到国家标准,而如开头所述的各类小企业的排放就更为严重,尽管政府和企业一直在努力减少污染和排放,但一些钢铁大市的烟尘排放还是对群众生活环境构成影响,也对城市形象造成损伤。 

    河北省委书记张云川在刚结束的河北省委七届三次全会上郑重指出:“对我省来讲,环境问题更具有严峻性和紧迫性。”“要强化单纯的经济增长不等于发展的理念”,“要认识到经济规模不完全代表总体实力”。他指出,“发展经济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要作为一条重要原则,作为一条必须把握住的底线。” 

    于是石家庄行动起来了,在“宁可暂时牺牲一些财政收入,也要挤掉污浊的GDP”呼声中,对太行山区域131家粉尘污染企业实施关停治理;计划对135家重点流域水污染企业取缔或治理;对104台锅炉实施拆除和治理……紧紧抓住工程治理减排、产业结构调整减排、监督管理减排、严控污染增量等关键环节,强力推进减排工作。今年上半年,该市COD削减了3.519万吨,二氧化硫削减了1.3657万吨。 

    率先打响此次关停治理战役的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鹿泉市。根据鹿泉市设定的机立窑水泥企业关停时间表,今年年底前,淘汰年设计能力10万吨以下的所有水泥生产线;2009年底前,淘汰关停30万吨以下生产设备29条;2010年底前,淘汰关停全部71条机立窑生产线,削减水泥熟料产能309万吨。 

    唐山,这个钢铁大省里的钢铁大市,这个靠钢铁从地震废墟上站立起来的城市,从11月1日起,在100天里展开治污减排攻坚战,将关闭取缔901家无证非法、污染重、耗能高企业,同时对516家企业停产整顿和限期治理。 

    衡水市规定全市11个县市(区)必须于2009年之前全部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并投入运营,火电脱硫和建设集中供热项目也必须在2009年之前全部完成。为确保措施落到实处、如期完成任务,该市建立了污染减排工作定期报告制度,并组成4个督察组,分片包干,每个月对全市环保重点项目建设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进行全面督导检查和调度。 

    调整升级 做优做强 

    在挤掉污浊GDP的同时,要培植绿色GDP以代之。这就是今天的河北。他们并不单一地治污减排,而是利用节能减排这个抓手,引导各地的企业调整结构,做优做强。 

    11月2日的保定,天空如洗,阳光无遮无拦地洒了下来。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流出的水,因清澈而显出欢快的姿态,阳光辉映下,闪耀着光亮出城去了,奔向远郊的白洋淀。 

    总工程师冯福泰告诉记者,过去由于这个城市的污水处理能力不足,近50%的生活生产污水直接排向白洋淀,而今天随着二期工程的试运行启动,全城90%以上的污水得到处理,而且设计能力还为城市生产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 

    就在这个污水处理厂试运行前不久,党的十七召开之际,邯钢集团废气回收联合循环发电CDM项目在联合国正式注册成功,成为河北省钢铁企业首家、全国冶金行业第二家在联合国注册的CDM项目。这个总投资92亿元的项目,通过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利用,可回收210亿立方米高炉富余煤气,年发电677亿千瓦时。如果换成火电生产,这6.77亿千瓦时约需消耗25万吨标煤,同时排放出66万吨的二氧化碳。 

    保定市在抓节能减排的同时,瞄准太阳能、风能、高效节能设备等新能源产业做发展引导,一批新能源和节电技术项目正在或即将建设,这个城市也因此被科技部确定为惟一的国家级新能源设备产业基地。 

    渤海湾最内里的沧州市,发展起步虽晚,但起点却很高。一个国华沧电一期工程就创下多个奇迹:耕地零占用,筑堤围海,吹沙造地;燃煤零运输、淡水零开采,海水淡化;烟囱不出烟、厂房不冒气、废水不外排。 

    邯郸市在取缔3000家小造纸、小水泥等五小企业的同时,投入治理资金20多亿元,实施了200多个重点污染治理工程,削减烟粉尘7.8万吨、二氧化硫3.29万吨、化学需氧量1.26万吨。目前,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由2000年的3.34吨标准煤下降到2006年的2.34吨标准煤,下降29.94%。 

    唐山,因为各种要素都倾向于钢铁、水泥这些传统行业,所以调整结构非常艰难。但该市调动政策、金融和各种市场杠杆,尽最大力气橇动、引导甚至是迫使一些要素向钢铁、水泥以外的产业尤其是绿色环保产业流动。 

    推进节能减排的过程,也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走向科学发展的过程。 

    历经5年的节能减排改造,邯钢的吨钢综合能耗由826千克标煤降至637千克标煤、吨钢耗新水由10.13立方米降至3.81立方米,分别降低23%和62%。总计节标煤54万吨,节水2.15亿立方米。 

    邯郸众鑫煤焦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深有感触地说,“没想到治污染也能出效益,我们利用焦炉煤气发电,烧制陶瓷、白灰,利用焦油提炼粗苯、精苯,已回收焦油2万吨、粗苯0.8万吨、煤气5000万立方米,2005年以来仅副产品产值就达到了4亿多元。” 

    按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调整思路,河北全省上下正全力以赴。今年安排了2800万元和31200万元专项资金分别用于节能和减排,省科技部门公布的2008年省级科技资金投向,节能减排列在首位。 

    今年,河北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开始降低,扭转了“十五”以来的上升趋势;前三季度,全省关停小火电机组903万千瓦,超过全年关停任务的90%。这些机组关停后,同等电量由大机组代发,每年将减少原煤消耗136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700万吨;与此同时,钢铁企业的整合也在加速推进中,今年年底前,全省将淘汰钢铁落后产能近千万吨。 

    从北京到石家庄,从石家庄到保定再一路向东向北直至塞外坝上,记者真切地感到,2007年初冬,整个河北的天空比前些年明显变蓝了,河里的水明显变清了。当然,比记者感受更真切的还是河北人。20岁的丰润区西杨家营村村民杨雪梅,望着家门前满是红叶与绿松的山坡告诉记者,她小的时候“山上什么也没有,光秃秃的”,空气也“很呛人”。而现在,这个唐山城郊村庄的人们在花果丛中当工人,“谁还去外地打工?”姑娘说这话时眼中透着自豪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