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聚焦|美丽中国 双碳制度 控煤战略 严把准入

来源: 来源: 数字水泥网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04日

2024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发布。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水泥行业要把美丽中国建设融入到自身发展当中。

(一)国家重点控制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将如何影响水泥行业?水泥企业有哪些新能源应用典范案例?

重点控制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重点关注:

1.控煤路径

水泥行业控制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一是应用节能降碳技术装备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二是应用固体废物、危废、生物质替代燃料协同处置技术和新能源替代技术。

目前节能降碳技术装备以迭代技术为主,缺少颠覆性技术。未来,大数据、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AI、云计算等将为能效提升注入新动力。

在替代燃料技术方面,我国头部水泥企业生产线的燃料替代率达到40%以上,但水泥行业整体燃料替代率不足2%,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

在新能源替代技术方面,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一体化项目成为企业满足用电需求的投资首选。与此同时,BIPV即光伏建筑一体化在水泥行业中也蓄势待发。

新能源替代案例

案例一:工厂美化亮化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西南水泥丽江水泥厂作为水泥行业BIPV应用试点,采用碲化镉发电玻璃对水泥厂进行美化,同时补给园区用电。今年宣城海螺建筑光伏科技公司3.65MW“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年发电量452.79万度,相当于每年减排3749.1吨二氧化碳,节约标准煤1365.16吨。

案例二:除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外,水泥头部企业探索绿氢煅烧水泥熟料关键技术。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的绿色氢能煅烧水泥熟料关键技术应用基础与中试研究,山东东华水泥有限公司的氨供氢替代煤在水泥熟料产线中的绿色氢能降碳工业化示范应用,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牵头的双供氢系统水泥熟料氢能煅烧及窑炉烟气CO2转化利用中试研究。据相关报道,八宿海螺研发西藏首个水泥行业氢能源利用项目,主要投资预计约9亿元。

2.新能源+储能

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而储能则是破解新能源“靠天吃饭”的关键支撑技术,也是在峰谷价差体制中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对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应对极端事件、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支撑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能源局公告(2024年第1号)将56个项目列为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试点示范项目包括了压缩空气储能、混合储能、重力储能、飞轮储能、锂离子电池储能、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二氧化碳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铅炭电池储能、液态空气储能、铁基液流电池储能、锌铁液流电池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

新能源+储能应用案例

海穰新能源科技(芜湖)有限公司,安徽海螺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10MW/80MWh二氧化碳储能示范项目一次调试成功,并网发电,这是全球首套二氧化碳储能项目,总投资约2.2亿元。该技术结合水泥生产工艺特点,利用水泥窑废热提高储能效率,将水泥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压缩至高压状态,储存在高压储气罐中,然后通过放气阀将压缩的二氧化碳释放,带动涡轮机转动发电。

由安徽海螺融华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海螺新能源有限公司、大连融科储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枞阳海螺水泥6MW/36MWh全钒液流储能电站项目,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全钒液流电池用户侧储能电站,采用削峰填谷运行方式,具有调峰、调频等功能,可以有效缓解高峰供电压力,增强公司用电可靠性,降低公司用能成本,提升厂区电网调节灵活性。

新能源+储能技术投资合作战略方向

水泥企业在加大新能源+储能技术创新力度的同时,也加强与新能源储能头部企业的战略合作,有的企业还进军光伏、储能等产业链,布局多晶硅、半导体等。例如,海螺集团与隆基绿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光伏业务、电站项目、氢能应用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红狮成功并购亚洲硅业,多晶硅板块初具规模,为实现“水泥+多晶硅”双主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上峰与光伏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旗下阳光新能源、合肥凭新等达成战略框架协议,共同布局光伏发电、储能等绿色能源产业。

新能源+储能技术投资建议

新能源和储能技术百花齐放、各有利弊,水泥企业在进行新能源和储能投资布局时要做好可行性研究,在充分考虑安全、成本、寿命、资源回收、新能源配储比例、利用效率、经济效益等前提下,取长补短,选择适合实际需求、符合应用条件、满足应用场景的多层次新能源和混合储能技术相结合路线。

(二)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如何?水泥行业要做哪些筹备?

▶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强碳排放双控基础能力和制度建设。

进一步发展全国碳市场,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方式,建设完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重点关注:

1.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法律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逐步完善

2020年和2021年,生态环境部印发《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部令 第19号),以及《碳排放权登记管理规则(试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则(试行)》和《碳排放权结算管理规则(试行)》。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于2024年1月25日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第一部专门的法规,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了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主要从注册登记机构和交易机构的法律地位和职责,碳排放权交易覆盖范围以及交易产品、交易主体和交易方式,重点排放单位确定,碳排放配额分配,排放报告编制与核查和碳排放配额清缴和市场交易这6个方面构建碳排放权交易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主要从强化重点排放单位主体责任、加强对技术服务机构的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和加大处罚力度这4个方面防范和惩处碳排放数据造假行为。

2.水泥行业何时纳入碳市场?

目前,水泥行业还没有纳入国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部分企业参与了7+1个地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生态环境部在全国范围内对水泥行业组织开展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工作。约有170家水泥企业参与到地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2023年10月,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3—2025年部分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的通知》指出,2023年版水泥行业核算与报告要求按照附件2《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填报说明水泥熟料生产》进行核算与报告。通过市场化交易购入使用非化石能源电力的企业,需单独报告该部分电力消费量且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包括《绿色电力消费凭证》或直供电力的交易、结算证明,不包括绿色电力证书),对应的排放量暂按全国电网平均碳排放因子进行计算。

近日,国新办举行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生态环境部介绍开展扩围的专项研究情况时指出,对重点行业的配额分配方法、核算报告方法、核算要求指南、扩围实施路径等,开展了专题研究评估论证,相关的技术文件起草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并表示正在积极推动,争取尽快实现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首次扩围。

3.水泥行业应如何面对国家碳市场?

水泥企业要积极应对谋划,运用新质生产力,加大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低碳技术方面:关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类(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技术,先进储能技术,能源互联网技术,氢能开发利用技术等)、重点领域降碳类(工业领域降碳技术,建筑领域降碳技术,交通运输领域降碳技术等)、储碳固碳类(CCUS技术、生态增汇与监测技术等)、数智赋能类(数字赋能效率提升技术,温室气体排放智能化管理技术,数据中心降碳技术等)和非二氧化碳减排类(甲烷减排技术、氢氟碳化物减排技术、氧化亚氮减排技术、其他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等)。

碳排放权交易方面,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运用大数据、AI可视化、区块链等技术做好碳排放数据管理,保证碳排放数据的真实、准确、有效、可靠,做好碳盘查、碳核算工作。

碳金融产品方面,2022年,证监会发布了《碳金融产品》(JR/T 0244-2022)标准,将碳金融产品分为碳市场融资工具(碳债券、碳资产抵质押融资、碳资产回购、碳资产托管)、碳市场交易工具(碳远期、碳期货、碳期权、碳掉期、碳借贷等)和碳市场支持工具(碳指数、碳保险、碳基金等)。而碳金融是以碳资产为基础,水泥企业要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在加强碳资产管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碳金融产品,做好碳资产运作。

4.什么是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与碳排放配额的关系是什么?

依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部令 第19号),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是指对我国境内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在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

符合条件的自愿减排项目必须具有真实性、唯一性和额外性。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同构成我国的碳交易体系,两者都是通过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两者既有区别、独立运行,又有联系、互为补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强制性的,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是自愿性的。

5.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进展

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相关规则办法,体系制度建设不断健全,顶层设计逐步完善。

2023年10月,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公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部令 第31号),同月,生态环境部制定发布了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红树林营造等4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2023年11月,北京绿色交易所发布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和结算规则(试行)》(绿交文〔2023〕76号),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发布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规则(试行)》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与实施指南》。

2023年12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实施规则》。

2024年1月,《国家认监委关于开展第一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机构资质审批的公告》(2024年第2号)。

2024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市场启动首日总成交量37.53万吨,总成交额2383.53万元,平均每吨价格约63.5元。

案例:中国建材集团所属中建材绿色能源于首日交易购买1万吨林业碳汇核证自愿减排量,成为首日交易中交易规模最大的建材行业企业。

统筹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严把准入关口,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实施清洁生产水平提升工程。

重点关注:

现行的涉及环保能源类的文件都强调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水泥企业要重点关注,随着水泥需求总量缩减,环保节能等约束条件收紧,新建水泥项目很难达到预期收益,甚至可能出现亏损。建议以兼并重组、优化升级存量项目为主要发展策略,暂缓新建水泥项目。

水泥行业要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下功夫,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李琛  中国水泥协会副秘书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碳专委秘书长

往期推荐

新质生产力 产业体系 化解过剩 专精特新|学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看水泥行业发展动向

污染防治 鼓励导向 标准规范 脱硝技术|超低排放要从全生命周期角度统筹考虑节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碳市场 CCER 碳资产管理|碳排放权交易将如何影响水泥行业?

双碳制度 绿色低碳 新能源|新征程上坚定不移推进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 数智技术 商用密码 协同处置 安全生产|5G赋能 密码护航 推动传统制造业安全高质量发展

能源政策|关于取消合同外新增电费由工商业分摊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