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国家最新权威数据解读 中国经济可能下行

来源: 发布时间:2005年06月15日
  通货紧缩风险不可不防   剪刀差:PPI高于CPI 

  2005年即将过去一半,一些重大的数据也相继出炉。 

  6月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上涨1.8%.与4月份比,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2%. 

  6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较上年同期增长5.9%,增幅高于4月份的5.8%和3月份的5.6%. 

  一般而言,PPI是CPI的领先指标。但目前这两个指标的走向刚好相反,PPI大幅上升,CPI趋向稳定。统计显示,PPI高于CPI,它们所呈现出来的“剪刀差”,是自1996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和强度最大的一次。 

  这种“剪刀差”表明,企业增加的那部分成本基本上都被它们自行消化了,价格链条中上游价格变动难以传导到下游消费者。 

  也就是说,上下游的价格出现背离,生产过剩的隐忧已经存在,今后将存在较长的滞后效应。中国经济很可能面临通货紧缩风险。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真的只是一步之遥,在三个月前,中国的消费者还处在通货膨胀的恐慌中。 

  这是中国政府从2004年开始,就针对经济发展中的一些不健康和不稳定因素,持续进行的宏观调控的成效,也是经济降温的表现。 

  这正是财政部长金人庆愿意看到的。6月10日,他在伦敦接受英国《银行家》杂志评选的“2005年度亚洲财长”称号的颁奖晚会上说,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某些领域过快的固定资产投资已得到控制。他还说,今年第一季度财政支出良好,预计今年财政赤字将由去年占GDP的2.7%降到2%.中国经济正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目标发展。 

  金人庆的说法,表明了今后较长时间内中国在经济调控上的立场。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PPI高于CPI所形成的“剪刀差”,也将在较长时间存在。 

  上游蚕食下游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这种巨大的价格“剪刀差”的存在使得我国行业间的利润分布极为不均,大部分集中于上游能源原材料部门,对下游利润形成较大的挤压。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企业盈利前景并不乐观,大幅下降的趋势不可避免。从企业2005年第一季度的销售收入、库存、物价变化以及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测数据已经明显看到这种趋势。 

  并且,库存作为反映产销状况的重要指标,也在数据上有所反应。年初以来,即使是在盈利状况仍然较好甚至盈利增长继续加快的行业,库存上升加快的情况也已出现,这对未来行业的景气有信号作用。 

  其二,上下游价格背离,上游蚕食下游利润,将对企业盈利造成巨大影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游的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持续攀升,在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8.2%,涨幅高于4月份的7.9%和3月份的7.6%,拉动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近6个百分点。 

  5月份PPI增速继续加快主要是受原油、钢材和有色金属出厂价格增速加快的影响。其中原油出厂价较上年同期增长43.4%,增幅大大高于4月份的36.9%. 

  与生产资料价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却在持续走低,5月份的生活资料价格比去年同月下降0.3%.4月份的生活资料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下降0.2%.而3月份的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则比去年同月上涨0.2%. 

  汽车利润受到挤压 

  有迹象已经显示,中下游制造业的利润已受到挤压。 

  据统计,在香港上市的6家中国汽车厂商中,市值达208亿港元的骏威汽车在过去12个月股价累计下跌25%,而同期香港恒生指数上涨了15%.骏威汽车的大部分收入来自与日本本田汽车各持50%股权的合资公司。 

  另一支汽车股华晨中国市值则缩水近半,华晨中国与德国宝马合资,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微型客车制造商,这也是6家香港上市公司中惟一一家在纽约双重上市的公司。 

  值得市场关注的是,在国内钢材需求下降的同时,上游的钢铁行业仍在扩大产能。据统计,今年中国钢铁产量将达3.35亿吨左右,比上年增长22%.今年将有近3,000万吨的新产能投产。 

  摩根大通最近的一份报告称,很多行业都有这样的趋势。以水泥行业为例,由于国内需求下降、原材料成本上涨,过去一年,国内的5,700家水泥生产商中有1,900家实施了减产或停产。 

  里昂证券亚太市场的首席经济学家沃克表示,从一些重要经济指标的变动,如投资放缓和利润率缩减看,将造成未来18个月经济增长放缓。 

  看得见的谷底 

  中国经济可能正进入下行阶段。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师谢国忠认为,过去10年全球低通胀令货币成本减少,并鼓励了投机行为,推动资产价格涨至不切实际的水平。随着投机驱动型房地产热消退,明年东亚国家,特别是中国将面临通货紧缩风险。 

  谢国忠认为,正是房地产投机带动此轮价格上涨,其结果是杠杆作用过度和产能过剩。随着此轮周期结束,预料明年一些国家会出现通缩。特别是中国拥有巨额的经常账盈余,最易受到周期性通缩的影响。除楼价下跌外,中国还面临制造业、基础建设和房地产业的产能过剩。而中国国内物价下跌将迫使区内其它国家的出口价格回落。 

  中国经济真的进入下一个谷底了吗? 

  太多不确定因素值得忧虑。 

  PPI高于CPI所形成的“剪刀差”,放缓了固定资产投资脚步。但它的存在伴随着贸易冲突的“不期而至”,出口摩擦阻力正在增大,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两大车轮似乎面临着同步减速的趋势,为中国经济增长陡然增加了诸多不确定因素。 

  不仅如此,全球经济在经历过去一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疲弱姿态已隐隐显现。美国经济受累于巨额财政赤字、庞大贸易逆差和生产能力过剩的结构矛盾,欧元区则因德国消费不振和制造业下滑,蒙上了一层阴影。 

  全球贸易增幅减缓已成定局。而在此时,受国内政治的压力,美国和欧盟刮起了贸易保护的旋风,漩涡的中心是出口一直持续高涨的中国。 

  这些正是商务部在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的:目前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重要的制约因素。比如,庞大工业产能使70%以上的商品供大于求,并且不得不依靠投资增长和国际市场来消化;受国际市场资源类产品供求关系紧张和价格上涨影响,输入性通胀对国内经济运行的影响日益增大;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经济增长吸收劳动力的能力相对较低,就业形势严峻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国内消费难以实现大幅增长。 

  对外的依赖性过强,导致了另外一个不确定因素的存在,那就是一直喧嚣尘上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它犹如达摩克利斯悬剑。美元在过去两周强劲反弹,相应人民币对欧元亦较大幅升值,但这无助于解决中国对美国的巨大贸易顺差,美国仍会在汇率和贸易问题上对中国持续施压。 

  还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减弱。根据一家权威机构对市场主要的300~400家公司的盈利预测统计显示,第一季度可比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仅有6.5%,大部分行业利润大幅下滑。令人担心的是,分析师跟踪的这些公司大都为好公司,以上的数据还不能代表上市公司的整体水平。 

  这对处于多事之秋的国内A股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 

  整个形势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中国经济将往何处去? 

  储蓄意愿下降 

  这样的困惑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投资行为。 

  6月8日,央行公布的二季度全国50个大中小城市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在当前物价和利率水平下,居民对存款利率的认可程度有所降低,储蓄意愿较上季度下降了4个百分点,在居民除储蓄外的国债和股票两大投资选择中,股票受到冷落,为买房而储蓄的居民人数所占比例也出现下降。 

  与这一调查结果相呼应,日前新华社一则消息称,在股市不景气,国家加强对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的背景下,银行个人存款账户的“游资”开始增多,余额10万元的活期账户比比皆是,甚至超百万的活期账户也大有人在。 

  一点一面两件事,透露出了一个共同的信息,即大量的储蓄正在积极找寻并准备随时介入新的投资领域。谁有这个吸引巨额投资的机会? 

  在目前A股令人失望的情况下,国债得到了居民的热烈追捧。同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房地产热的抑制作用已经逐渐显现,炒房者的投机行为受到遏制,居民买房的意愿回落。 

  重庆的情况是,未来三个月准备购买住房的人数所所占比例例较上季度下降了3.7个百分点,上海居民反响最强烈,达到12个百分点。 

  “国内储蓄率太高,政府计划推出新的政策,刺激消费支出,这将鼓励进口,减少贸易顺差,有助于缓和与其它国家的贸易紧张关系,并减轻人民币盯住美元汇率的压力。”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北京举行的国际货币大会上表示。 

  新一轮考验政府智慧的关口又到了。 

来源: 时代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