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总体产生较大冲击的可能性不大;对物价上涨的可能性仍要保持警惕;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有可能不超过7.5万亿元;购房贷款增速连续两个月下滑,房地产调控措施初见成效
7月27日,央行发布了2010年二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报告认为,二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基本面进一步回升向好。央行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仍持谨慎乐观看法。今后一段时期,仍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提高宏观调控的灵活性与针对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报告认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使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趋于复杂,但对我国经济总体产生较大冲击的可能性不大。
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经济运行基本面依然良好。央行认为,虽然当前经济增长表现出一些放缓迹象,但目前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良好。未来经济放缓趋稳的可能性较大,但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主要依据是:(1)制造业景气指数(PMI)虽然有所回落,但仍在50%以上运行;(2)城镇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仍处于历史相对较高水平;(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较快增长,居民消费稳定增长态势不变;(4)全球经济总体保持复苏态势,我国外部环境好于去年,6 月份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5)从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测算的经济景气指数看,目前经济一致合成指数和先行合成指数呈下行态势,但从指数水平看,仍然处于历史高位。
当前经济增长放缓是前期过快上涨的回调,有基数的原因;同时,也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约束地方债务膨胀、管理通胀预期的宏观政策调控的结果,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在分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已连续下滑3个月的原因时,央行认为:一是国内外需求下滑,PMI分类指数中,反映国内外需求的新订单指数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已连续两个月下滑;二是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部分企业为达到减排指标而减产,部分“两高”产品产量增长下滑。二季度,水泥、钢材、氧化铝、十种有色金属和粗钢产量同比增幅分别较上季下降2.5-8.4个百分点。
投资增速回落,中央项目作用减弱,民间投资增速持续提升。上半年累计,中央项目、地方项目投资同比增速均比上年同期减缓,两者增速差收窄8.2个百分点,显示今年中央项目在投资增长中的作用减弱。从结构上看,民间投资(非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速持续提升,累计增速连续4个月超过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速。上半年累计,民间投资增长28.6%,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长21.5%。
物价上行压力有所减缓,未来价格翘尾因素减小。央行认为,对物价上涨的可能性仍要保持警惕。从6月份CPI走势看,物价上行压力减缓,上游PPI、CGPI(企业商品价格)涨幅也有回落,有利于下游物价的稳定,物价上涨压力略趋缓解。但央行仍强调,对物价上涨的可能性要保持警惕。一是食品价格的涨幅可能回升;二是前期货币信贷高增长的时滞效应还未完全显现;三是劳动力价格的提高也会推高物价水平;四是通胀预期仍较高。
依据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测算的物价景气指数,CPI一致合成指数继续上扬,与先行合成指数在2009年上半年的触底回升形成呼应。目前,CPI先行合成指数已经触顶后出现了小幅下降趋势,但指数水平仍然居于高位,未来仍存在上涨可能。
总体来看,据初步测算,2010年翘尾因素将拉动CPI上升1.2个百分点,其中,6、7月份,CPI翘尾因素均为2.1%,达到全年最高水平。下半年,CPI翘尾因素逐月减小,新涨价因素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未来信贷总体需求将呈逐步趋缓态势。央行指出,如果2010年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保持6月份18.2%的水平,2010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将不超过7.5万亿元。信贷结构进一步改善:一是对中小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大型企业贷款,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二是中、西部地区贷款余额同比增速高于东部地区,经济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间信贷资源不平衡的状况继续改善;三是房地产贷款增速回落,购房贷款增速连续两个月下滑,房地产调控措施初见成效。央行认为,总体看,未来信贷总体需求将呈逐步趋缓态势。
央行表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继续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重大举措,更有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和金融市场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