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祁连山水泥)为甘肃省最大的水泥企业和西北地区特种水泥生产基地。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支持的12个重点水泥企业之一,公司产能规模达1000多万吨,拥有“祁连山”和“鸳鸯”两个甘肃省著名商标。其中,“祁连山”牌水泥为国家免检产品。2010年上半年祁连山水泥实现营业收入达14.11亿元,同比增长19.49%;营业利润达2.81亿元,同比增长60.07%。
战略布局:称雄甘青藏
祁连山水泥快速发展与其所在的大西北甘青藏地区不无关系。近年来,政策导向、地理优势、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利好因素带动甘青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西部城镇化推进速度随之加快,甘青藏地区的水泥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水泥消费较大的兰州、白银以及西宁等地区的建设项目,都给祁连山水泥提供了巨大的业务空间。
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脱利成告诉参加通达中国水泥万里行活动的记者:为了不断提高产能,扩大市场占有率,巩固公司在甘青藏地区水泥市场的地位,他们实施“两圈两带”(以兰州、白银为中心的陇中水泥产业圈,以西宁为中心的青海海东水泥产业圈,以平凉、庆阳、天水、陇南为一线的陇东南水泥产业带和以武威、张掖、酒泉为一线的河西走廊水泥产业带)。预计到2012年,干法水泥年生产能力将达到3000万吨以上,甘青两省重点区域水泥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
目前,祁连山水泥年产量已突破1000万吨,加上公司正在建设的永登三线、青海二线和漳县项目,在不久的将来,祁连山水泥将在甘青两省形成西北四厂八线、东南五厂七线和兰州、天水、陇东、陇南、青藏等多个水泥的销售区域。
发展思路:并购为主 新建为辅
为了抓住周边地区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发展契机,为了完善区域布局,祁连山水泥结合市场形势变化和中材的“西北战略”,将“新建为主、并购为辅”的发展思路调整为“并购为主、新建为辅”。通过兼并增加产能,祁连山水泥加强对甘青藏地区水泥市场的整合。
祁连山水泥的整合步伐始于2003年。那一年,祁连山水泥先后并购了武山水泥厂和甘谷浴佛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对天水地区的战略布点,将“祁连山”的触角伸向陇南和陕西。
2006年,祁连山水泥收购了甘青藏地区第二大水泥企业兰州大通河公司28.71%的股权,鹿寿山水泥厂和甘谷水泥厂也被其收入囊中,由此初步形成了中控兰州、东突平庆(平凉、庆阳)、南扼陇南(天水、甘南、陇南)、西进青藏、延伸河西的战略格局。
2010年祁连山水泥开始布局甘肃省文县,巩固市场地位。之后不久,祁连山水泥又增资甘肃省第二大水泥企业酒钢宏达,一举成为甘肃省水泥市场老大,进一步夯实了霸主地位。
文化融合:提升凝聚力
脱利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并购重组将成为祁连山水泥实现快速扩张的外延式成长捷径。祁连山水泥不但看重兼并重组过程中的资本、财务、市场、项目控制等指标,而且注重最本质最核心的要素——员工认同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
如何管理一个个充满文化冲突的企业?如何运营“无机嫁接”的业务?如何消化吸收突如其来的资源?如何调配不同省份、来源不同、观念各异的员工?经过几年的摸索,祁连山水泥成功地实现了企业文化的融合,达到了1+l>2的协同效应,创造了规模效益。
首先,公司发挥国企优势,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企业文化的整合。
第二,祁连山水泥建立了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机构,确定负责人和工作人员,明确对口单位。祁连山水泥以整合企业的管理制度为参照标准统一全公司的管理制度,使被整合企业遵循新的管理制度。另外,公司还对工作进行统一的布置与统一的考核。
第三,在整合中,公司注重双方人员的高效沟通,开展以中层管理人员为重点的交流培训,注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强化他们对整合后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依靠他们的影响力来引导基层员工转变观念。
第四,公司加大宣传思想工作的力度,通过开展以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活动来凝聚人心和激励斗志,促进员工的观念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