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南方的谈判筹码

来源: 来源: 数字水泥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22日

    “我们不想打仗,但必须具备打仗的能力。”刚刚结束会议匆忙赶来的谢家振坚定地说,“有实力、有价码才能谈联合。”

    2007年8月,中国建材集团与湖南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湖南南方开始生根发芽。作为一个颠覆了传统发展模式、通过资本手段大规模收购、短期内从零成为“航母”的水泥大集团,南方水泥自成立之初就一直站在风口浪尖,或有人震撼于其大战略大手笔,或有人质疑于其联合重组的底气。而更为复杂挠头的还是其整合问题,作为众多湖南本地“山寨”企业的组合,某些民营企业对南方仍旧不服气,如何形成凝聚力成为了摆在其面前的一道严峻考验。

    2008年8月,谢家振挂帅湖南南方水泥。对“非主流”出身的南方水泥,要震住这些不讲规矩的收购企业,启用谢家振无疑是明智的——原湖南金磊水泥的董事长,技术科班出身,基层成长经历,干脆、魄力,在他的领导下,金磊水泥从濒临倒闭成为了湖南省标杆企业。

    并购的历程当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的曲折也许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也有打架的,把保卫人员肋骨打断的都有。但最终我们还是要面对它,解决它,按照规划继续往下走。”谈起当初并购历程中的艰难,谢家振只是轻描淡写几句带过。

    市场经济当然不会只看个中艰辛,实力才是唯一的谈判筹码。2009年湖南南方水泥以4个多亿的盈利成为南方水泥的主要利润点,谈判桌上,它手里的筹码显然重了许多。

    然而,这份光辉的成绩单,还不能让谢家振完全满意,“湖南南方水泥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整合、伤筋动骨的整合,是从今年开始的。”

    差异化的装备路线

    五大水泥集团扎堆在一个省里来做,并且投资力度都很大,这是其他省份没有过的,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相比其他水泥企业,湖南南方水泥旗下的企业大多是起步较早的本地企业,生产线并不具备规模优势。而海螺水泥的成本控制力有目共睹,成熟可靠的装备、迅速到位的执行力、滚动发展的人才,强大的竞争力使很多企业“闻海螺色变”。面对自己的劣势和对手的优势,谢家振却很坦然:“海螺值得我们学习,而且有些是我们能够借鉴但学不到的。”

    这份坦然,来自于自信。

    2500 t/d的生产线要都换成5000t/d的是不可能的,接手湖南南方之后,谢家振一直在思考着如何制胜。煤炭占到水泥生产成本的60%,但湖南本地没有充足的煤炭,如果通过铁路从外省调煤,价格甚至将高于浙江用煤。谢家振由此敏锐地意识到,也许这就是成本优势的突破口——通过差异化的技术来降低用煤成本。

    说起技术,谢家振可是行家,湖南建材学校水泥工艺专业毕业,对水泥窑的核心技术如数家珍,据说曾有位设计院院长在与他谈论窑头装备时也不得不甘拜下风。现在湖南南方水泥的技术改造也全部由企业自己做,因此有人誉称他为湖南南方水泥的总裁兼总工程师。经过技术改造之后,生产线的产量不受影响,但对煤热值和品质的要求则大幅降低,通过挖掘本地煤炭的使用效率而减少了对外运煤的依赖。这个细微之处使湖南南方的水泥生产成本降低了一大块,在其他企业还并未意识到或者已经意识到了却并未引起重视的时候,湖南南方已经走在了同行前列。从今年春节到上半年,湖南南方针对此项技改的资金已经投入了2个亿。

    除改造原有生产线,湖南南方也在积极布局大规模生产线,从今年9月份开始一直到年底,所有重组和新建的企业每个月都将各投产1条 4500 t/d生产线,从而拉升整体装备水平,“从战略上考虑,我必须拿下大规模设备。不可能总靠小米加步枪跟人家飞机加大炮去打,小米加步枪要有,飞机大炮也要有。”

    伤筋动骨的管理革命

    整合特别是文化的融合,都需要一段时期的沉淀,这是以并购为主的湖南南方避不开的话题。并购后第一年更是关键期,有时双方之间互不服气,别说人员调整,就连技术改造都困难重重。“但我要让他们磨合,不会完完全全地按和稀泥的搞法,第一年没有举动,对此今年将有非常大的力度。上半年开始改造,下半年开始动人。”对湖南南方下一步的方向,谢家振已经非常明确,他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次的管理革命——“伤筋动骨”。

    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对标——跟集团对标,跟行业对标,跟国家对标,这种对标分煤耗、电耗、成本、人员工资等共几十项指标,主要是对利润,而不是只对产量。细致的对标,让大家都有了压力,“为什么我们完成不好?”先让负责人自己拿意见,解决不了的再通过大家一起努力,把问题拿出来,原因分清楚——利润还有一些市场因素、原材料因素,不完全是企业自己的问题,如果是企业装备上的问题,就加以改建。再一个就是鼓励他们互相学习,组织公司主要负责人一起到某个公司去参观,先考察这个公司的生产线,一起进行点评,然后再开一个对标会议。

    和其他很多企业老总坐在办公室里看汇报材料不同,谢家振经常一个一个企业实地跑,年度计划是他跟下属企业负责人一个细节一个细节敲定出来的。有差距可以,今年要压缩多少?没达到标准,一年要进步多少?所有企业的煤耗、电耗、产能、利润、停窑次数等等数据都在他脑子里装着,企业答不出来的时候,他也不看本子,直接把数字摆出来,这让下属很羞愧,再不敢掉以轻心。解决问题时,谢家振习惯于快刀斩乱麻,存在的问题、要解决的问题,尽快汇报尽快解决。曾有一个企业老总花了整整一星期弄了份23页的报告,交到他手里时却被很干脆地打回,“一个表一些数据就能说明白的事情不需要那么冗长”。中国建材讲“和谐”,对“和谐”,他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谐是指企业内部的和谐,是你们要干事,我们给创造条件;而不是你干不好,我不纠缠你还要夸你。这不叫和谐,这是和稀泥。”

    面对海螺等大集团的区域扩张,湖南南方也及时调整了管理模式,从今年7月份开始实行产销分离,企业生产就管产能发挥、管质量,销售统一管理,集中销售、集中采购,南方水泥的集团化威力开始逐渐发挥。 “我承认还有差距,但预计两三年时间就能把这个差距弥补上。管理跟上去之后,再扎扎实实干一两年,肯定会有很大变化,队伍就拉起来了。”谢家振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