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东水泥并购重组大同水泥纪实

冀东水泥并购重组大同水泥纪实

来源: 来源: 中国建材报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1日

  11月26日,记者到大同冀东水泥有限公司采访,在山西大同市城南口泉镇原大同水泥集团厂址上,2条日产4500吨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产线在阳光蓝天白云映衬下,显得格外雄伟壮观,厂区周边空气清新,生产现场道路宽阔,初冬的大同气温已在零度以下,这里仍能见到草地、树木的绿色;车间机器设备有序运转,厂门口等待拉水泥的散装车整齐地排着队,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个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建材企业。据悉,到目前为止,大同冀东公司今年销售收入已达7.5亿多元。

  谁能想到两年前,具有50年历史的大同水泥集团的7条湿法水泥生产线由于生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而被全面叫停。这家水泥主业就拥有3000多名职工的国企,在资不抵债的无奈之下,于2008年10月30日宣告破产。

  2008年5月,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并购重组大同水泥。两年来,冀东人与大同人共同在并购、改造、发展中书写着精彩华章。

  并购大同水泥是发展战略的需要,也增添了地方工业的活力

  谈到并购、改造大同水泥,冀东水泥董事长张增光告诉记者,并购大同水泥是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社会责任感的驱使。冀东水泥在大同的发展得到了大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大同水泥重新起飞,是对大同市政府、大同市及山西省人民及几千名大同水泥员工的回报,将有效调整区域水泥产业结构,促进大同市实现“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战略目标。

  大同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水)前身是大同水泥厂,于1954年3月建厂,1957年3月建成投产。设备为“一五”期间从民主德国引进,并由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建设的新中国第一条湿法水泥生产线。经过多年的发展,年产能已达120万吨,是我国水泥行业骨干企业之一。大水生产的云冈牌水泥曾是驰骋市场50多年的老品牌,南京长江大桥、北京人民大会堂、北京亚运村等诸多知名建筑都留下了它的身影。1997年,由大水优质资产组成的大同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建材行业较早的上市公司。

  2003年以来,大水由于经营不善,投资失误,连年巨额亏损,大同市委、市政府始终关注着这个曾为共和国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老企业,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脱困。大水集团也积极寻找改革出路,在政府帮助下先后与多家实力雄厚的企业进行重组洽谈,但始终未果。最后曾经辉煌的大水终因生产工艺落后、经营资不抵债走向破产。

  大同市经信委主任刘建明对记者说,近些年来,大水选择的投资方向错误是企业失败的重要原因。企业连年亏损,职工工资发放困难,引起职工情绪不稳定。2006年,大同市政府通过决议对大水进行重组。在众多前来洽谈的企业中,大同市政府通过公开招商引资选择了冀东水泥。主要看好冀东水泥的经济实力、技术优势、管理优势,更看好冀东水泥是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国企,相信冀东水泥能担此重任。2008年5月,在大同市政府和冀东水泥的共同努力下,大同冀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购买部分大水资产,拆除2条湿法生产线,承担1600名破产职工的安置就业,投资15亿元建设2条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产线。

  大同市国资委主任荆虎认为,大水集团曾经是一个有影响、有发展优势的企业,衰败的重要原因有企业管理的问题。冀东水泥并购重组大水,项目的成功建设,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这为大水职工提供了就业岗位,提高了职工工资,维护了社会稳定;为大同市城市建设提供了优质水泥,对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大同市招商引资起到典型示范作用,是对投资环境的有力宣传。实践证明,大水的并购重组是个明智的决策,我们就是要引进像冀东水泥这样的企业,促进大同市尽快实现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

  重组老国企比建一个新企业难得多,冀东人交了一份合格答卷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张人为曾交给记者一个任务,调研总结冀东水泥并购老国企的成功经验。每当记者提及此事,张增光总是说,并购一个老国企比建一个新企业难得多,我们会不断努力,争取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重组大水面临众多问题,要安置好破产企业职工,更需要老员工思想观念的转变,对现代企业制度、机制的理解认识,还需要双方文化上的融合及对先进文化的接受,这一系列问题是大同冀东公司必须解决好的。以总经理王学刚为首的大同冀东公司对此已有充分认识和成功实践。

  保稳定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重要的社会责任。大同冀东公司积极和地方政府沟通、协调,经过多次艰难的谈判,仅安置方案就历经11次易稿,终于在大同市国资委、大同市公证处、大水集团、大同冀东公司的共同努力下,根据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与大同市政府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最大化体现公平、择优录用方式安置原大水职工1600人,经多方探讨,大同冀东公司安置人员以抽签方式决定,异地安置工作以大水职工自愿报名为主。截至目前,企业共安置职工近800人,安置本地员工人数达原计划的120%以上,极大地缓解了大水破产后引发的社会矛盾和政府就业压力,树立起冀东水泥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形象。

  大同冀东公司实实在在地为员工做好事、实事。为确保稳定,最大限度地保障安置职工的利益,大同冀东公司支付60多万元把责任之外的被安置职工上岗前断缴的养老、医疗等社保予以续接;支付45万元解决企业职工生活用水等遗留问题。接收后的职工人均收入较在原大水集团人均收入提高了1倍多;企业在项目紧张施工期间,不忘关心职工生活,改建装修了职工食堂、浴室,提高了员工饭菜质量;还为困难职工捐款解忧。目睹这一切的大水员工,从怀疑、观望到最终的信任。员工们说,现在工作节奏快,干活很踏实,企业氛围好,员工心情舒畅。收入增加了,员工有钱了,穿着时尚了,两口子全上班的都有买车的了。员工们真切感受到了老企业的新变化,体验着新理念、新管理、新机制、新生活。

  大同冀东公司利用母公司冀东水泥深厚的管理经验,强调制度化、强调执行力,提倡严谨、高效的工作作风,打造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公司成立以来,建立健全各项管理体系流程100多项,内容涉及供应、销售、调度、设备等各专业,较系统地健全了各项工作的运作流程,有力地保障了项目建设和公司运行的规范化管理。

        企业实行目标管理、细节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目标管理是指标分解,层层把关,各职能部室有明确的分工和管理范围,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有确定的工期目标,各单位有自己落实任务的保证措施,每个工作人员有考评数据。细节管理强调工作联系、工作任务都要落实在书面,有据可依,有据可查;安排工作必须有反馈,有责任人、完成时间和质量标准。人性化管理是以传、帮、带为主,逐步按标准落实到位,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软着陆”。公司强调各级领导必须树立现场意识,要勤下现场,主动到现场倾听声音,收集信息,善于在现场发现问题并查找根源,在现场拍板敲定解决问题,以此来提高决策、执行的准确性和效率。

  为提高上岗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2009年,大同冀东公司通过组织到集团子公司学习培训、公司集中学习交流、基层单位业务培训、下发教材自学并考试等方式,从岗位知识、专业技能、安全知识、企业认知等方面入手,对上岗人员进行灌输式教育,累计共有580多人次参加了各类培训,其中公司内部培训430人次,组织152人分3批次在冀东集团闻喜、滦县、丰润三期、武川等子公司进行了系统的干法水泥生产工艺培训,基本满足了岗位工作需求。

  两年多时间里,大同冀东公司亲历了看得见的项目建设过程,也经历了看不见的思想观念转变过程。员工们用朴素的语言叙述着变化。据磨机工张富强介绍,原来职工上班差5~6分钟才往厂里走,迟到早退是家常便饭,现在提前30分钟就到厂了;原来接班的找不到交班的,交班的见不到接班的,现在大家相当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巡检工温义海表示,原来上班当天和尚撞天钟,现在回家连睡觉还在考虑工作的事;看到“水泥巨人”站起来了,大家最大的愿望是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职工们还说,老国企几代人在这个圈子里,人际关系复杂,有背景的人岗位舒服拿钱多,没背景的人不甘吃苦找轻松;工人生是国家的人,死是“公家”的鬼,躺在党的阳光下晒太阳。现在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大家自觉地工作,每个人都有压力,有目标,有考核,有标准。原来干活靠监督,现在岗位交给了员工,是给自己干活。

  “我是冀东水泥的一员,我的失误会给冀东带来损失,我的进步会给冀东带来收获,我要脚踏实地,认真做事,成就冀东,成就未来。”这是冀东人的行为准则。通过组织40余场各层次人员参加的学习、宣传、讲解、答疑等活动,以及企业文化岗前培训、企业标语的张贴和“我与公司共成长”演讲比赛等一系列健康有意义的活动,原大水员工逐渐认识并融入进冀东文化氛围,逐渐转变成为一名真正的冀东人。水泥磨主管刘震称,原来有制度是挂在墙上,现在制度落实在行动上,工作紧张但很充实。原来天气冷了,水泥不好卖,现在每天还销售6~7千吨,让我们既兴奋又惊讶,企业兴旺大家干活也踏实。原来看机床按电钮开关就行,现在工作是巡检,有问题用对讲机与中控室联系,要学习机械设备,还要学习电脑,我都40多岁了,还要进步才行。员工们反映,原来一个科室还没有一台电脑,现在只要工作需要,人手一台电脑,基本实现了办公无纸化、管理信息化。

  令原大水职工体会最深的则是从冀东水泥公司本部来的10多名干部和管理人员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的表率行为,它潜移默化地感染着、触及着人们的灵魂。工程师庞继平说,冀东干部办事果断干练,责任心强,脏活、累活抢先干,冀东文化我们认同。安全部高景川说,总经理王学刚和其他副总、管理人员每天在施工、生产现场与员工一起解决问题,在调试、抢修时,他们吃住在厂里,24小时不离开岗位;他们家不在这里,全身心投在企业,根本没有节假日,我们很敬佩。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把企业当成家。冀东人以“共创、共赢”的文化理念和“团结、创新、诚信、敬业”的企业精神,给大同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冀东水泥入驻大同,不仅带来了先进技术,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管理和先进企业文化。在并购老国企的过程中,冀东集团交了一份合格答卷。

  水泥巨人迅速崛起,企业一天一个新变化,每天都有令人感动的故事

  大同冀东公司把两条新型干法生产线建设视为企业生命线、生存线、发展线。一期工程2009年12月18日点火运行,二期项目于2010年8月18日点火投产,建设周期分别只有10个月、10.5个月;包括并购资金在内全部建设资金不到15亿元,比预算节省5000多万元;两条生产线创新了点火运行后10.5天、9.5天达产的新纪录,在冀东集团和整个行业内,堪称又好又快的标杆工程。采访中员工们纷纷表示,企业一天一个新变化,每天都有令人感动的故事。

  新生产线建设过程中,既需要有和谐环境,又需要尽快发展,来提振全体员工的信心。大同冀东公司的建设从拆除落后生产线、清理建设项目现场、各有关手续过户等系列工作开始,需要与各方面进行有效协商沟通,需要主动构建和谐诚信的人文环境。场地清理是建设的基础,公司在已购买原来大水土地上,发现了1304座坟,还掺杂着遗留问题和矛盾。迁坟工作在场地清理中,是牵涉面较广、政策性和敏感性较强、难度较大的工作。公司高度重视成立专门领导班子,在大同市政府和大同市国资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南郊区委和口泉乡及口泉村委会的全力配合下,通过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投入180多万元资金妥善解决迁坟遗留问题,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大同冀东公司从2008年10月开始,用了近两个月时间对原大同水泥大有公司两条旧的湿法水泥生产线进行了拆除,并进行了新线的地质勘探工作。紧接着,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一期工程基础施工于2009年元月正式启动。

  王学刚是长于项目管理的职业经理人,是冀东公司近几年快速发展培养出来的优秀项目管理人才代表。据他介绍,大同项目具有原有资源整合利用的优势,比较纯新建项目有潜力可挖。节约成本、高效运作、科学管理、争创一流是建设目标,要以“经营”的理念做项目,合理利用各种资源。

  在王学刚等一班人的带领下,公司优化设计、科学谋划、倒排工期,根据当地气候特征与施工条件,制定了项目建设总体规划,确保了建设进度。公司通过明确施工工期、核定施工人数和入场时间等一系列合理规划和有力措施,保证了施工质量,减少了交叉作业和安全隐患;在工建和安装阶段,每天一个调度会,加强协调配合,及时解决建设中的问题,以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精准化确保建设项目提前竣工。建设中各类施工设备进入现场,经常会遇到土建与安装、一期生产与二期建设的交叉作业,工期和进度是如何挤出来的呢?王学刚介绍了一个小故事:在工期最紧张时节,有土建、安装、余热发电、收尘等4家公司抢着争用一个40多平方米的狭小空间,经过了解用地目的、时间要求,以10分钟为单位,合理安排在24小时内4家公司人员进入,结果全部完成既定工作,时间还略有盈余。

  大同冀东公司在高效运作新建项目的同时,果断保留原水泥磨系统,投资近640万元进行技改复产,从总部调运21.5万吨熟料,于2009年3月正式投入水泥生产,不仅解决了项目用水泥需求,还为水泥销售做了前期铺垫。充分利用原有资源优势,尽力采用自身生产的水泥、石料等建筑材料来建设工程,使闲置设备有效利用,还节省了大量建设资金;企业在项目建设中,根据其矿山19层中10层是矿石9层是废石的实际情况,增加了石灰石破碎项目建设,将废石破碎后作为混凝土的骨料,既实现了对废石的再利用,又节省了废料堆放场地;大同冀东公司还根据山西省非煤爆破必须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公司进行作业要求,成立了冀东集团内第一家爆破公司,使爆破矿石每吨节约成本1.2元,年可节约资金1000多万元。
  大同冀东公司两条生产线全部运用新工艺和新技术,实施余热发电项目,充分利用工业废渣作原料,实现循环发展,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明显。企业在厂区内设立了污水处理厂,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经净化处理后供厂内绿化和道路喷洒用水,厂区排水实现了零排放。大同冀东公司在项目环保、收尘设备等方面的投资达4800多万元;近期又投入近200万元进行厂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规范企业文化视觉标识,使厂容厂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公司还制定了努力打造“花园式”工厂的长期规划。员工张建平说,原来大水到处是粉尘,职工劳动条件差,现在走在干净美丽的厂区里,心情特别舒畅。

  大同冀东公司新生产线建设周期短,投产即见效益,到目前为止,累计生产熟料181万吨,生产水泥195万余吨。大同市市长耿彦波在全面投产仪式上说,大同冀东公司两条生产线的全面投产,是大同市近10年来第一个招商引资过10亿元的项目,也是2008年以来第一个竣工投产的招商重点工程,它标志着大同市传统的水泥产业升级、转型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该项目无论是产能、技术装备还是经济效益,都是大同水泥行业的“龙头老大”,速度、效率和质量均创大同历史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