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内河水运的优势和潜力尚未充分发挥,高等级航道里程少,规模化、专业化港区不足,船舶船型标准化程度低,与国民经济和综合运输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为此,“十二五”期间中国内河水运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成为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战略重点之一。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预计全国内河水运建设投资将超过2000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倍。到2015年,中国内河高等级航道达标里程较2010年增加3000多公里,港口吞吐能力增加13亿吨,船舶平均吨位提高67%,单位运输成本较2010年降低10%,与陆路运输相比新增周转量每年可节约运输成本1370亿元。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通航条件显著改善,通过能力明显提高,长江干线煤炭及铁矿石运量超过7亿吨,京杭运河煤炭运量达到1.4亿吨,西江航运干线煤炭及水泥运量超过5000万吨,对沿江(河)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内河货运船舶单位能耗较2010年降低7%,与陆路运输相比,新增周转量每年节约柴油约1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10万吨。
内河水运是中国综合运输体系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运能大、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安全可靠等特点,是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业内人士认为,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不仅有利于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调整优化沿江产业布局,而且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流域经济协调发展,对进一步发挥内河水运比较优势,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极大推动作用。
“十一五”期间,中国开始大规模进行内河航道整治建设,新增和改善内河航道4181公里,全国内河通航里程达12.4万公里,其中三级及以上航道为9085公里。虽然内河通航条件大为改善,但是内河水运的优势和潜力尚未充分发挥,与铁路、公路等运输方式衔接不畅,是综合运输体系的薄弱环节,亟需加快发展。
2011年1月21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提出利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
《意见》称,到2020年,中国内河水运货运量达到30亿吨以上,建成1.9万公里国家高等级航道,主要港口和部分地区重要港口建成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港区,运输船舶实现标准化、大型化,长江干线运输船舶平均吨位超过2000吨。
《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加快内河水运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成为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战略重点之一,内河水运发展迎来了新一轮重大发展机遇。
3月24日,中国内河高等级航道“十二五”建设启动仪式在湖北、广西和江苏三地同时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专栏)出席湖北长江中游航道建设工程主会场启动仪式,这标志着“十二五”期中国内河高等级航道大规模建设拉开序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