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8%以上的信号

来源: 发布时间:2005年12月04日
    李民是北京中关村国际商城的总经济师,一直为把圈起的63.2公顷荒地变成巨大的京郊购物中心忙碌着,她说商业地产投资大、回报期长,因此她最关心中国的经济走势和金融风险。
 
  像李民一样,许多企业都希望从明年的经济“脉象”中找到自己的商机。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之鑫不久前在行业发展论坛上说:宏观经济关键要看“势”。
 
  那么,明年的“势”是怎样的呢?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的基调是:明年会继续改善宏观调控,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实行“点”调控,“在总体部署中做到稳定政策、适度微调,把握大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关注民生,积极稳妥,留有余地。”
 
  一位参会学者告诉记者:明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期是8%以上。在他看来,这个预期透露的信息是中央希望明年的经济仍然“又快又好”。
 
  8%以上的信号
 
  “预期增长8%以上,比较切合实际。”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袁刚明说。
 
  看来,中央对明年经济的判断是既不会出现增长的“拐点”,也不会有陷入“通货紧缩”的太大隐忧,而是继续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基本面。
 
  去年宏观经济的预期目标是8%,从前三季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实际增长平均在9.4%。经济保持了“高增长,低通胀的好态势”。事实上从2002年经济进入高增长阶段,预期经济增长目标一直在7%以上。
 
  明年是“十一五”计划开始的第一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要如何开好头,起好步?
 
  参会的经济学家从中读出的关键字是“稳”和“调”。
 
  “稳”,是希望继续保持宏观经济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调”则是在平稳的前提下,集中精力调整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经济与社会关系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从“8%以上”这个信号读出的政策含义是持续稳定。
 
  “过去两年政府积累了宏观经济调控的经验,对经济形势认识更清楚,经济规律的把握能力更强了。中央将力求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
 
  今年关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争论不绝于耳。有学者担心9%以上带来了经济面紧张,能源原材料涨价,8%以下则带来就业和社会矛盾的压力。“8%以上”的数字背后包含着对经济的观察与微调。
 
  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战略研究处处长高辉清认为,明年经济发展不能太快,快了就会变得过热;但也不能太慢,慢了就会引发通货紧缩。考虑到2005年经济的收盘情况,侧重点应该放在“平稳”。
 
  这次中央将经济预期调到8%以上,显然既看到了经济持续增长的有利因素,也考虑到了影响增长的不利因素。
 
  开局之年,各级政府都会有发展的冲动。而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居民消费预期的攀升以及技术改造与城市建设投资等因素仍然支撑着经济的增长势头。但产能过剩,出口环境恶化又给经济带来下滑的可能。
 
  近期国内外机构纷纷公布了预测,一些机构比较乐观,预测明年将继续增长9%以上,而有悲观者认为将回落到8%以下,但大部分机构的预测都在8%以上。近期8家境内外研究机构都把2006年GDP增长速度调低了0.5%~1%,平均预测值为8.82%。
 
  百富勤中国区总裁陈兴动说,他于10月底11月初在美国六个城市做了一轮有关中国宏观经济的路演,曾与40多位基金经理和投资者交换过意见。
 
  “美国的投资者普遍认为2006年中国经济的增长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不过,绝大多数投资者并不担心中国经济增长下降本身,因为中国经济增长只是放慢步伐,但增长的绝对速度仍将保持高位,总体增长速度不会低于8%。”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经济学者看出,明年中央的着力点并不在调控增长速度上,而是转移到增长的结构上、质量上,调控的重心已从总量调控转向结构性调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当前是深化改革,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绝好时机。”
 
  政策基调:调结构
 
  “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着力调整结构。”汪同三认为,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财政政策将在取向上进行“点”调,保证公共财政资源向贫困群体和亟待加强的社会薄弱环节倾斜。比如,增加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把补贴范围扩大到化肥、农药、薄膜、柴油等。
 
  针对内外贸巨大的不平衡,汪同三说,明年国家的着力点是扩大内需启动消费。内需将成为下阶段经济主要增长动力,财政政策也会相应加大支持扩大居民消费的力度。
 
  “比如城乡电网、农村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农村教育医疗基建项目建设、农村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的财政保障机制。”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告诉记者。
 
  而货币政策则在保持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总量的条件下,调整信贷结构,“那些产能过剩、高耗能的行业将被控制贷款,而国家鼓励的技改项目,能源交通的贷款则相对宽松。”袁刚明说。
 
  明年的三大问题
 
  参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汪同三说,明年宏观调控将主要面临三个问题:一是已经存在但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二是新出现的问题;三是趋紧的国际贸易环境和不可预测的油价,带来的不确定性问题。
 
  “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主要是农业问题。”汪说,明年政府最担心的是粮食问题和农民增收的问题。
 
  今年粮食供给量低于需求量的问题并未解决。明年面临的难度越来越大,在土地紧缺、成本增高的情况下,如何稳住产量、提高科技含量,使粮食基本达到平衡是个关键。
 
  “增加农民收入,政府已经没有多大政策空间了”,同时,粮食价格今年往下走,而生产资料的价格则节节攀升,农民增收很难。粮食直补,保护价收购,免除农业税等已经实施的政策,明年将力求落实,把出台的政策用好。
 
  另一个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是投资总规模依然偏大、增长偏快。盲目投资与重复建设依然严重:“2005年投资增长了20%以上,与GDP的增长速度不匹配。”
 
  1-10月份的数据显示,投资反弹的压力很大。明年要进一步控制国债规模,调整投资结构。这是调控的难点。
 
  虽然今年中央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控制力度不减,但各地投资的冲动依然不减。特别是6-9月份,新开工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明显增多。1-9月份,新开工项目13.1万个,增速由去年同期的7.3%提高到21.3%。而电力、煤炭、钢铁行业尤为突出。
 
  再次,是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保护环境和社会和谐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明年提出要继续加大力度。
 
  新出现的问题则是产能过剩。钢铁、水泥、电解铝、纺织等行业的产能过剩,这两年已很突出。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称,电解铝行业125户生产企业已有39户停产;水泥企业已有1900多个企业处于亏损和微利。“投资热的行业要适当减少规模,控制信贷。”袁刚明说。
 
来源: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