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结束水泥产能过剩之争 着力探索抑制产量过剩之路

来源: 来源: 数字水泥网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9日

    近年来,对我国水泥产能过剩之争,可谓是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逢会必讲,你讲我讲大家都讲,达到了声声入耳,人人皆知的效果。筆者呼吁:理性结束水泥产能过剩之争,才有利于集中精力面对现实,着力探索转型发展抑制产量过剩之路。

    一、水泥产能过剩已经载入史册

    2011年底,全国水泥产能达到29.44亿吨(其中,落后产能3.5亿吨),产能过剩24%左右;2012年,仍有在建线216条,加上现有产能,预计到2013年我国水泥产能将超过30亿吨,产能过剩30%左右。2011年,重庆水泥产能8200万吨(含落后产能1000万吨),产能过剩38%,2012年仍有在建线6条,水泥产能1130万吨左右,年底,水泥产能(除淘汰落后产能后)仍在7600万吨左右(不含粉磨站),产能过剩仍在30%左右。

    二、水泥产量过剩危害无穷

    众所周知:水泥产能过剩不是水泥产量过剩。就产能过剩而言,不用电生产水泥,它就不会冲击市场,不消耗国家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不增加污染物排放,就不会发生为抢占市场而造成的超载运输、交叉运输和损毁公路等安全隐患。产量过剩的后果是:①企业受害。市场出现恶性竞争,低价倾销,企业成本最低化、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变成了肥皂泡;②行业受害。水泥行业数万名专家、员工辛辛苦苦调整结构、淘汰落后、技术进步、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对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付之东流;③国家受害。资源能源消耗了,排放增加了,税费减收了,银行贷款难归了等等。

    三、抑制水泥产量过剩既难也不难

    (一)从“源头”上,抑制水泥产量过剩

    从“源头”上就是要坚决遏制新增产能。为抑制产量过剩减轻压力创造条件。要遏制新增水泥产能:一靠政府不核准以扩能为目的的新建或技改水泥项目;二靠银行不放贷;三靠业主理性抉择投资。

    (二)从“过程”中,抑制水泥产量过剩

    首先,要坚决淘汰现有的落后产能和能耗高的小型新型干法生产线,为抑制产量过剩不增加低标号水泥创造条件。淘汰落后产能和小型新型干法生产线:一靠企业主体要勇于担当;二靠政府政策引导并将有关鼓励政策落实到位。

    其次,要坚决延长停窑检修时间,降低产能利用率,为追求“价本利”的生产经营理念创造条件。延长停窑检修时间,降低产能利用率有两种方法:一靠大企业有共识,行业协会搭台、大企业积极参与,自愿轮流停窑延长检修时间;二靠政府引导,该出手时就出手。凡恶性竞争不止,谁也杀不死谁的地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针对高耗能的水泥企业制定年用电限额标准,强制减少水泥生产用电,抑制水泥产量过剩。

    第三,要加快联合重组,提高产能集中度,为抑制产量过剩统一认识创造条件。加快联合重组提高产能集中度:一靠国内10强企业发力;二靠政府政策给力。

    四、抑制产量过剩是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

    水泥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和建设的原材料工业。其发展命运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城镇化率进度密切相关。

    (一)经济发展大环境要求抑制产量过剩

    我国经济受2009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遇到了相当复杂的内外局面,外需受阻,内需不足,以投资为主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不可持续,转变发展方式,调低GDP增速,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已成为必然选择。

    1、水泥消费量呈下行趋势(详见表1)

    表1:2001年—2012年全国和重庆亿元投资与水泥消费量关系表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预测)

水泥消费量

(万吨/亿元投资)

1.78

1.67

1.55

1.38

1.19

1.12

0.99

0.81

0.73

0.68

0.69

0.62

1.88

1.71

1.61

1.36

1.26

1.05

0.90

0.79

0.68

0.66

0.66

0.60


    2、重庆市投资增速幅度明显回落(详见表2)

    表2:重庆市2010—2011年投资增长比较表

 

2010

2011

增幅回落百分点

固投同比增长%

30.41

10.83

19.58

其中

主城九区

30.93

10.68

20.25

六大中心城市

22.67

6.69

15.98

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

29.6

20.54

9.06

其中

主城九区

96.65

21.21

75.44

六大中心城市

46.84

20.46

26.38

建设与改造投资同比增长%

34.78

1.92

32.86

其中

主城九区

26.63

-10.21

36.84

六大中心城市

37.20

2.72

34.48

工业投资同比增长%

24.58

13.32

11.26

其中

主城九区

21.96

9.72

12.24

六大中心城市

32.63

5.47

27.16

    说明:“十二五”期间:重庆规划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4.5万亿元左右,投资结构已有重大调整,其中工业投资1.5万亿元,占总投资的1/3;以固定资产投资拉动GDP的增长为主的发展模式受到严重挑战。重庆市“十二五”4.5万亿元投资能否完成?将经受实践检验。

    3、重庆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限

    “十二五”期间,重庆重大建设项目集中在“三港两路”。

    “三港建设”系指空港、海港和信息港。①空港:重点建设江北机场第三跑道和东航站区,到2015年,接待游客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100万吨;②海港:重点建设主城果园港、涪陵龙头山、万州新田等港口和航道整治,初步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到2015年货物集装箱吞吐能力分别达到2亿吨,700万标箱,周边省市货物周转超过全市总吞吐量的50%;③信息港:加快建成区域内高速数据通道,全面提升数据传输和交换能力,建成国际云计算数据处理中心。

    “两路”系指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①铁路建设:重点推进兰渝、渝利、成渝客专、渝万和渝黔新干线铁路建设,新增里程980公里;②高速公路:新建1000公里,基本形成“三环十射多联线”路网。到2015年,重庆市铁路、高速公路营运里程分别达到3000公里,平均每万人1公里。

    能源、水利设施:重点推进千万千瓦电源项目电网建设改造,天然气“县县通”工程:重点推进骨干水源、供排水管网、防洪安全等工程建设。

    4、重庆人均住房已达32m2,已超小康(不小于27m2)标准,房地产开发市场前景难料

    据1996-2011年统计资料分析:每年施工面积和当年新开工面积共159425万m2(其中:住宅121308万m2,按2011年户籍人口计算,人均36.42 m2),竣工面积26569万m2,仅占总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的15.44%。就住宅而言,重庆市还有100000万m2的建筑面积未竣工,且每年还呈增长态势,住宅竣工后过剩吗?

    5、重庆城镇人口已占55%,城镇化进入中后期(详见表3)。

表3:2000-2011年重庆常住人口及城镇化率情况表

年份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5

常住人口

(万人)

2848.82

2829.21

2814.21

2803.19

2793.32

2798

2808

2816

2839

2859

2884.62

2919

3040

城镇化率

%

35.6

37.4

39.9

41.9

43.5

45.2

46.7

48.3

50

51.6

53

55

60

    ★为预测数据

    6、重庆年人均水泥消费量已过1500公斤,水泥消费渐近峰值(详见表4)。

表4:2000-2011年重庆常住人口人均水泥消费量情况表

年份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5

当年人均消费量kg/人)

492

534

597

687

682

751

902

1001

1138

1263

1594

1731

2138

累计人均消费量kg/人)

4183

4717

5313

6001

6683

7434

8336

9338

10476

11739

13333

15064

23006

    ★为预测数据

    7、从人均水泥消费量和人均累计消费量对比研究看,人均水泥消费量正处高位运行

   ①日本、中国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年人均水泥消费量对比示意图1

   ②大陆与台湾人均水泥消费累计量示意图2

   ③中国大陆与日本人均水泥累计消费量示意图3

    (二)重庆水泥产量过剩,效益指标长期不佳(详见表5)。

    2001-2011年重庆水泥产量及其他有关指标

表5: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表

指标

名称

单位

“十五”期间

“十一五”期间

“十二五”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重庆

水泥产量

万吨

1511

1680

1927

1957

2101

2534

2820

3135

3611

4598

5053

年度

全国排名

16

16

15

16

16

16

17

18

18

18

19

重庆

销售收入

亿元

26.4

30.6

36.3

34.2

42.4

51.5

63.7

96.6

110.0

132.1

161.8

年度

全国排名

17

15

16

18

18

19

19

19

19

20

20

重庆销售

利润率

%

-2.94

0.43

5.64

1.93

0.47

2.16

5.36

11.0

7.56

6.74

2.05

年度

全国排名

27

21

13

24

24

25

18

8

20

24

31

全国销售

利润率

%

2.29

3.23

6.15

5.95

3.09

4.67

6.51

7.16

8.42

10.15

11.2

重庆销售

毛利润

%

16.67

18.36

20.73

16.62

13.01

15.19

17.15

24.20

21.47

18.37

15.78

全国销售

毛利润

%

18.34

17.45

18.77

17.06

13.30

14.40

16.69

17.74

16.65

17.49

19.78

重庆

总资产报酬率

%

1.76

3.29

5.20

2.72

2.28

3.80

5.39

10.44

6.70

5.52

 

全国

总资产报酬率

%

2.28

3.28

5.25

5.54

3.68

5.34

7.02

8.10

8.44

10.13

 

    “★”2007-2010年重庆水泥销售毛利率高于全国之因:2007年四季度成都关闭淘汰小立窑400余万吨,2008-2010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和全球金融危机4万亿投资拉动。销售利润率排名,从2006年一直下滑,到2011年全国倒数第一名,总资产报酬率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重庆抑制产量过剩有两次尝试

    一是自愿减量生产、熄火停窑。2011年有8条生产线熄火停窑,少产熟料600余万吨;2012年上半年又6条线分别采用了熄火、不点火等方式停窑停磨,减少熟料生产200余万吨;

    二是协会搭台倡议,企业真诚参与。延长了今年一季度熄火停窑检修时间,减少熟料生产100余万吨。

    两次尝试时间短,减量生产强度低,市场供给仍大于需求,参与企业尚未获得实在利益。

    (四)重庆抑制产量过剩,面临三大挑战

    一是新增产能与抑制产量过剩的挑战

    重庆海螺和冀东新增产能还未完成配套建设;长江上游的“重磅炸弹”——东方希望还未爆开;重庆水泥“大哥大”——西南水泥并未满负荷生产。新增产能1000余万吨要释放,产能过多市场需求不正,抑制产量过剩又必须,面对增量与减量的挑战,重庆水泥人一个共同市场,面临智慧大考。

    二是输出产能与输入产能的挑战

    重庆与四川、湖南、湖北、贵州和陕西等5省相邻,2011年人均水泥消费量分别为1731公斤、1801公斤、1399公斤、1623公斤、1441公斤和1718公斤。水泥产能都过剩,都希望输出过剩产能。但决定输出与输入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有两个:生产成本高低和运输距离费用。相比之下,四川广安、达州水泥产能2000余万吨,有相当一部分要输入重庆两江新区和渝北区以及垫江、梁平县,具有成本、运距明显优势;湖南、湖北水泥沿长江而上入渝具有运费低、运距长的明显优势;重庆市合川、铜梁 水泥输入四川、遂宁等地区,具有运距短的优势。面对输出与输入产能的挑战,重庆水泥人面临如何做好区域水泥协同、实现水泥价值回归的大考。

    三是把握自己与相信他人的挑战

    建水泥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成本最低化、利润最大化。在大敌当前——产能过剩的今天,过度竞争杀价,谁也杀不死谁的今天,行业赚钱成了天下第一难事的今天,口头上都赞同协同,抑制产量过剩,减少供给,节能减排,实现价值回归,维护水泥人的人格尊严,但在操作时,遇到了把握自己与相信他人的挑战,重庆水泥人在产能过剩能否抓住机遇建立互信的竞合战略伙伴关系上面临大考。

    (五)重庆抑制产量过剩,面临四大机遇

    一是抑制产量过剩,有全国大环境

    2010年冬季,政府出手,水泥企业被动拉闸限电,强制减量生产,抑制产量过剩,收到了丰硕成果,既完成了政府节能减排目标,又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还实现了价值回归。

    2011年,智慧的水泥人,在相当多的地区,水泥企业将“被动限电、减量生产”变成“我要限电、减量生产”,全国水泥利润突破千亿大关。2012年,我国东部、中部、华南以及周边的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和陕西省水泥企业继续协同减量生产,抑制产量过剩,据悉:浙江省到目前为止,周边的湖南、湖北、云南、贵州每条线已累计停窑80天,在市场疲软、需求不正的大环境中,仍取得较好收益。特别是吉林省水泥企业协同的经验,得到了工信部的肯定。

    二是重庆抑制产量过剩,有政府积极支持

    我市水泥行业,多年来能耗高、效益低,行业内外名声扫地。双节前,政府分管部门负责人说:“重庆水泥效益已到了零容忍地步,希望水泥协会提出协同减量生产,节能减排,抑制产量过剩的方案,政府一定配合支持,请协会组织行业自律实施”。

    三是重庆抑制产量过剩,有集团企业参与

    9月13-16日,由西南水泥倡议并提供费用,川、渝两地水泥协会组织了19个有影响力的大企业赴东北三省学习考察区域协同、减量生产、抑制产量过剩的经验。重庆参加学习考察的有:海螺、冀东、台泥、华新、南桐、天助、富皇、富丰、金九、茂田、开州等企业。考察结束座谈时,企业领导纷纷表示:协会搭台,政府支持,大企业参与,节能减排,减量生产,抑制过剩时机已到。价格大战谁都杀不死,即使集中度提高了,产能并没减少,水泥企业不可能形成垄断,为维护共同市场秩序,企业户数多需协同,企业户数少同样需协同。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是永恒的,但协同是必不少的。

    重庆市情特殊,协同要分片区推进,协会搭台,企业参与,政府支持,加强对减量生产,节能减排,抑制产量过剩方案的实施。

    四是重庆抑制产量过剩,有央企引领群雄参与

    自2011年10月,中国建材集团西南水泥有限公司挂牌以来,努力实行“两手抓”,一手抓云、川、贵、渝企业的整合重组,另一手狠抓区域协同自愿限电减量生产,抑制产量过剩,已收到初步成效。我们相信央企与群雄——六大跨区域性的水泥集团等(西南、海螺、拉瑞、红狮、台泥、华新)在云、贵、川、渝,现有熟料产能14122万吨,占云、贵、川、渝新型熟料总产能的54%左右,有意实施大协同。

    在抑制水泥产量过剩的征途中,可能将历经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艰难过程,但坚冰已经打破,航程已经开启,到达彼岸还远吗?


                                 
二O一二年十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