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防治将成践行“美丽中国”重头戏

来源: 来源: 中国建材报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5日

  今天是世界环境日,中国将今年的主题定为“同呼吸 共奋斗”。环保部相关负责人称,拟定这一主题的主要考虑是,突出当前环保部正着力推进的以防治PM2.5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倡导全社会群策群力,共同行动,积极参与到防治大气污染的行动中来。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环保部牵头制订的《全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近期有望提交高层审议。该计划将成为大气治污领域的纲领性文件。

  从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以及环保部力推的政策,可以看出,大气治污将成为今年环保领域的重头戏,打响践行“美丽中国”的第一枪。

  现状

  超额完成减排但形势仍严峻

  今年初,我国部分地区长时间、大范围、反复出现雾霾天气,许多城市空气质量急剧下降严重威胁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蓝天白云是人们对美丽中国最朴素的理解,治理大气污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大气环境质量能否改善,成为衡量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说。

  空气是人类生存生活的基本条件,空气质量与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息息相关。近年来,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大力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颁布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新机制,我国部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环保部4日发布的《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2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423.7万吨,氨氮排放量为253.6万吨,分别比上年减少3.05%、2.62%;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117.6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为2337.8万吨,分别比上年减少4.52%、2.77%。全年超额完成年度减排任务。

  但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煤烟型污染尚未得到控制,以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今年初,我国部分地区长时间、大范围、反复出现雾霾天气,许多城市空气质量急剧下降严重威胁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

  “大气污染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看民生、纳民意,需要加快治理。”周生贤如是说。

  国内外经验表明,大气污染可治可控。如美国通过实施清洁空气法、一系列减排计划、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加严排放标准等措施,从1980年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27%,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下降67%,PM2.5浓度大幅降低,环境空气质量显著改善。但也要看到,大气治污并不是一蹴而就。美国治理大气污染也经历了较长时间。时至今日,洛杉矶等地区还在为达标而努力。

  我国的情况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发达国家上百年间逐步出现的资源环境矛盾,在我国集中显现。大气污染成因复杂、来源广泛,涉及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其防治需要全社会同心戮力、共同行动。正如李克强总理强调的,“既然同呼吸,就要共奋斗,大家都尽一把力”。这也成为今年中国环保日主题的缘起。

  治理

  要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

  一方面,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等;另一方面,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等

  周生贤指出,大气污染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密切相关。我国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工业模式尚未根本改变,产业结构重型化特征明显,单位产品的污染物排放强度高,污染物排放量大。解决大气污染问题,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下功夫。

  具体来看,一方面,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清理整顿违规产能、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另一方面,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发展清洁能源、推进煤炭清洁利用。

  “从这个意义上讲,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不仅是环境保护的一大进步,而且是经济发展方式的一大转折。”周生贤说,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是PM2.5控制的基础,需要从点源、面源到移动源综合施治,在淘汰燃煤小锅炉、脱硫脱硝除尘设施改造、综合整治烟尘、治理餐饮油烟等方面做大量工作。

  此外,机动车已成为城市空气的重要污染源,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机动车对PM2.5的贡献率达20%-25%。要科学调控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大力淘汰黄标车,加快车用燃油低硫化步伐,深化机动车污染治理。

  周生贤还称,要完善环境保护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让保护者得收益、获得补偿,污染者多负担、付出代价,是维护环境公平正义,调动全社会保护环境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保障。

  他强调,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对能效、排污强度达到“领跑者”标准的先进企业给予鼓励,严格限制环境违法企业贷款和上市融资,引导银行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项目的信贷支持。完善价格税收体系,适时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实施阶梯式电价,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更好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

  立法也被认为是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根本抓手。根据计划,有关部门将加紧修订《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着力解决责任不落实、公众环境权益保护力度不够、环境违法行为惩处不力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