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中联水泥:争创水泥行业新标杆

来源: 来源: 中国建材报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9日

    徐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中央控制室共有35名员工,是一支年轻、强干、成绩突出的尖兵队伍。作为水泥熟料生产线的生产指挥、质量控制核心,徐州中联中控室努力加强队伍建设,优化各项管理,不断开展技术创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产运行记录,为徐州中联保持水泥行业标杆企业地位作出了卓越贡献。今年5月,中控室获得了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自我修炼,打造学习型班组

  让生产线的“大脑”运转灵活,“心脏”跳动得稳健有力,没有过硬的本领不行。2012年通过师带徒、老带新的方式,中控室半年时间就培养出一支新的操作员队伍,满足了两条万吨线运行需要。同时,中控室积极营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的良好氛围,紧跟水泥工业系统操作理念和技术进步步伐,持续开展工艺、设备、耐火材料、质量、电气等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更新和提高专业理论知识,以此促进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

  在整个班组的共同努力下,成员技能水平、协作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并多次被选派赴国内外其他企业做技术指导,有4名员工分别获得省、市技术能手称号,1名员工获徐州市“五一劳动奖章”,1名员工成为“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

  紧盯指标,争创效能全球一流

  考量窑、磨和发电等系统运行稳定、综合效益优秀的硬指标是运转率、煤耗、电耗。中控室紧盯这些指标,在中控管理和操作上狠下功夫,细化操作管理,以每周操作员例会作为平台,对参数变化情况进行技术分析,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寻找窑、磨、余热发电一体化运转最佳工艺参数,查找系统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制定窑、磨、余热发电操作思路,确保生产系统处于一个最佳的动态平衡状态。

  坐在中控室屏幕前,他们是最先进的信息化操作人员,在现场,他们又是最脏、最苦、最累的岗位工。窑一检修,他们是第一个冒着头顶掉砖危险进入大窑的人,里面五六十摄氏度高温,灰尘弥漫,热气腾腾,让人喘不过气来。每一名操作员都要经历这种“洗礼”,为的就是取得第一手资料,制订最佳检修方案。

  辛苦的努力总能换回丰硕的回报。徐州中联生产线在系统运行方面连续多年都走在行业前列,创造了连续运行112天、运行周期7个月的行业纪录。2012年,公司更创造了一号万吨线生产熟料386.21万吨,窑有效运转率达到99.96%,熟料综合电耗56.16千瓦时,熟料成本149.48元/吨的同行业、同窑型世界领先运行记录。

  为了保证二线实现良好运行,中控室主动参与到设备安装过程中,对大窑耐火材料施工提出要求,进行现场指导;对生产线设计当中不尽合理的环节,根据实际操作经验和参数提出几十处改造意见。在包括中控室在内的全体项目实施人员努力下,徐州中联二线于去年3月18日正式投产运行,第二天即达到日产万吨的设计水平,5月初就通过72小时达标考核验收,目前日产达11500吨,吨熟料标准煤耗105千克,综合电耗60千瓦时,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实现了具有中国建材自主知识产权的万吨线设计预期目标。

  节能减排,为“美丽中国”添彩

  中控室以“善用资源、服务建设”为使命,主动优化工艺,施展各种招式开展节能减排。

  在矿石原料上,采取优质石灰石和低钙矿石搭配使用的方法,实现矿山开采采用零排放。在生料配料上用钢厂的工业废渣代替高价值的铁粉、钢渣和铁矿石,用粉砂岩代替高价值的石英石,大大降低了原料采购成本。在燃煤上,在保证大窑用煤质量的前提下,按照一定比例使用粉煤与优质原煤搭配使用,全年降低原煤成本达800万元。在废气排放上,通过优化操作,降低NOX、CO等废气的排放。在余热发电上,提高熟料发电量,保证余热发电运转率在100%,吨熟料发电32.57千瓦时,占到电耗的58%,2012年实现余热发电达1.14亿千瓦时。在降低电耗上,逐步对大型电机增加变频器改造,熟料电耗每吨下降了3千瓦时。在减少粉尘排放上,将二线收尘全部改为袋收尘,粉尘排放量由原来的每立方米小于50毫克降到每立方米小于30毫克,达到了国际标准。

  通过优化工艺,公司既达到了节能降耗和减少排放的目的,同时也为降低生产成本起到了显著的成效。在徐州中联被工信部列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创建试点企业荣誉上,中控室写下了浓重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