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部分行业出现的产能过剩等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室主任袁钢明研究员。
记者:您如何看待目前部分行业出现的产能过剩?
袁钢明:当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是新一轮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1996年及以后一段时间也曾出现过产能过剩问题。但当时不是生产增长速度过快,而是因市场需求下滑过急导致的产能相对过剩。2003年以来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快速上升,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生产和投资以更快速度增长,但一段时期里仍然供不应求。直到产能增长速度超过需求增长速度,产能不足问题得到缓解。而这些行业供不应求问题得到解决以后,产能快速扩张之势没有减缓下来,就出现了产能超过需求的过剩新问题。
因此,对于本轮产能过剩,应该一分为二来看:它解决了供不应求的难题,但是也引发了新的矛盾。
记者:相对于1996年的那轮产能过剩,您认为这轮产能过剩有什么新特点?
袁钢明:1996年的那轮产能过剩称为需求不足更准确。本轮产能过剩的背景是在鼓励非公资本大量进入钢铁、电解铝等投资领域的情况下,民间投资需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这是第一次由民间投资主体投资热而引发的产能过剩,它更多地源自市场。这也是它治理难度较大的原因。
记者:一般情况下,民间投资主体投资的市场盈利和风险意识都很强,他们为何会“扎堆”投资呢?
袁钢明:我们不妨看看出现产能过剩的行业都是怎样一些行业。首先是供给不足。无论钢铁行业、水泥行业,还是电力系统,由于历史的原因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供给不足。其次是竞争不足,在过去都是民营资本进不来的垄断领域。正是这两个因素吸引了大量投资者。
记者:那您认为对于这次主要由于民间投资主体投资热而引发的产能过剩,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袁钢明:对本轮产能过剩,有关部门采取了不少宏观调控措施,对部分不合审批程序和技术标准的投资项目采取关闭、处罚、限制或停止贷款等多种措施。但是,直到现在这些热点行业的投资扩张速度仍然很快。
对于民营企业在这些热点行业中持续扩大投资,不能简单判定为“重复投资”、“盲目投资”。在市场进入者已经饱和的情况下,新进入的民营企业投资,是造成产能超出需求的重复投资。但另一方面,不少民营企业投资规模大、技术新、效率高,他们的进入对早先已经进入的投资企业造成了冲击,冲击带来的优胜劣汰会促使产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获得新的发展。
民营资本进入投资已经饱和的产业,既带来产业效率提高,又造成产能过剩,是宏观调控需要面对的新课题。本轮产能过剩的原因更多地源自市场,因此治理本轮产能过剩,应该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辅以必要的宏观调控措施,把化解产能过剩转化为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机遇。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