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龙德:一步一个脚印推进水泥业绿色环保

来源: 来源: 中国建材报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0日

    水泥工业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这是因为科技进步、社会进步对环境的无污染要求越来越高,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建设美丽中国,建成美好家园已经成为人们共同的愿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到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国务院2013年8月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可见党和国家已经把绿色环保、清洁生产提到了社会文明进步的高度。因此,水泥工业坚定不移地走绿色环保发展的道路,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

    作为建材行业最大产业的水泥工业不仅能源资源消耗量大,而且也是粉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比较大的产业。尽管经过大家的努力,水泥工业无论是万元增加值能耗,还是万元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都有了明显的降低,但是与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和绿色环保的距离还有很大的差距,与先进国家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现行的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GB4915-2004仅对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氟化物、氨和粉尘作出规定,大气污染物限定范围较小,排放标准有待进一步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与正在制定的新的标准也有很大的差距。

    要缩小差距,要加快水泥工业向绿色环保发展的步伐,实现水泥工业的环境友好和清洁生产,我们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因为不要说达到绿色环保,就是要达到节能的新标准和减排的新标准,现在半数以上的企业也是并非在短期内就能达到的。为此,作为建材工业,尤其是水泥行业,对节能减排不能只是喊在口头上,而到了必须动真格的时候了。道理很简单,资源、能源的不可再生,不能让粗放的生产方式存在,因为有害可持续发展,不能长期允许牺牲环保而换取经济效益,不能长期允许高排放产业技术不进步、环境不达标而长期生存,因为环境、健康是人类追求的本质要求,违背人们最需要的本质要求,其他的需求满足再多也是没有意义的。只有认识和定位正确了,其他的举措和行为才能正确,才能在社会总体利益需求和人们根本利益需求之中找到责任和目标定位。

    就当前来说,除了认识和定位摆正之外,无论是行业还是企业都要找到实现绿色环保的目标和途径,并且找到找准具有可操作性的、保证能够见效的措施。要形成宏观和微观目标一致的、各有侧重的、各种措施相互连接的、形成合力的系统设计。就目标来说也要分阶段、分层次,对节能减排相对先进的企业来说应瞄准国际先进的企业进行对标,创新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标准;对于尚未达到节能减排标准要求的企业,要通过创新提升技术装备,完善设施,加强管理与监督,使第一步能够达到国家已经制定的和正在制定的最新节能减排标准;对于与国家新的标准距离远的企业则要“向两头靠”,即决心大、力度大、措施得力的促使其达标,距离远、动作慢、措施不力的干脆不勉强拉着走,让其向淘汰行列靠拢。对于实施的途径来说,作为企业是主体,依靠企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是推动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发展的基本前提。但是光靠企业单方面的积极性还不够,虽然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更新能耗高、排放量大的设备,可以增加新的设施,改造工艺方法,加强管理,这些措施肯定会提高效能,但是节能减排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系统设计和各方面的配套与支撑。因此,宏观上行业管理部门也不能跟着喊,而是必须将自己投入这项系统工程的建设,行业协会和有关政府部门必须为企业创造条件。例如水泥窑协同处置焚烧废弃物、吃垃圾,利用各种其他废料代替燃料等必须有政策的支撑。无论在技术改造立项还是利用废弃物、吃垃圾、污泥等方面必须有政策性的资金补贴,在税收方面有优惠政策;在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装备的研发及以后的示范线建设中必须得到节能减排的专项技术研究攻关的列项和资金扶持。行业协会、政府部门还应制定新的能耗和排放标准,提高进入门槛,淘汰能耗高、排放污染大的落后生产力,促进整个产业节能减排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同时,对节能减排也要延长产业链,即由行业协会与有关行业服务机构设立对能源消耗、环保排放的标准执行检查监督的机构,设立能耗和排放的测定、咨询、评价、处罚与服务的机构,使标准从有人制定到有人监督,从有人实施到有人评价,从有人获得奖励到有人遭到惩罚,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节能减排产业链。

    随着技术创新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随着标准提升、提高进入门槛和不断淘汰落后产能,随着政策的拓宽与延伸,实现“有扶有罚”,随着节能减排服务产业链的建立和完善,随着企业加大工作力度,我们一定要形成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推进,年年有推进,年年有进步。“零打碎敲”和“推一推、动一动”的做法已经不是实施节能减排的有力推动举措了。目前各产业、各企业层次不同,应该针对不同目标分类施策。

    只要全行业形成共识,共同努力,清洁生产、绿色环保的中国水泥工业美丽形象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