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

国家发改委:钢铁水泥等行业过度扩张得到遏制

更新日期: 2005年07月27日 【字体: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闻发言人曹玉书26日表示,下半年要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总体上既不加大也不放松宏观调控的力度,同时根据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适时适度进行微调。 

  曹玉书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当前,尽管经济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但从经济运行的先导性指标和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分析看,下半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经济发展的这种良好态势仍会持续。 

  他说,煤电油运供求矛盾有所缓解,但问题并未根本解决,要在加强运行调节的同时,尽快建立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 

  上半年发电量同比增长13.2%,其中水电增长21.8%,拉限电的省份有所减少,直供电厂存煤恢复到正常水平,重点物资运输得到保证。但是,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的矛盾并未根本解决,整体形势不容乐观,有些地区紧张程度还高于去年。煤炭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保持稳定供应的压力还较大,加上铁路运力仍然偏紧,迎峰度夏任务相当艰巨。国内原油炼厂较长时间处于满负荷生产。 

  为此,一方面要继续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工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增加煤炭、电力和成品油的生产供应;继续下大力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完善并实施好迎峰度夏期间的有序用电方案;加强组织协调,确保煤炭、防汛物资和粮食等重点物资运输。另一方面,要把解决当前突出矛盾和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积极推进煤电油运行业的改革,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健全需求侧管理的制度和政策保障体系;加强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动员全社会力量,自觉参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提高综合协调调度水平。 

  曹玉书认为,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过度扩张的势头已得到有效遏制,但产能过快扩张的后果继续显现,要密切关注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切实转变增长方式。 

  经过一年多的清理整顿,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结构调整取得进展。上半年,钢铁、建材行业投资分别增长18.6%和13%,同比回落32.9和40.8个百分点;前5个月,铝冶炼行业投资下降2.4%,而去年同期是增长38%。 

  但是,由于近几年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的建设项目相继投产,产能增长很快,在需求趋缓的情况下,供大于求的矛盾逐步显现,市场竞争加剧,加上原燃料价格居高不下,行业效益明显回落。水泥、电解铝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已经显现,前5个月,大约120万吨电解铝生产能力闲置,全行业125户生产企业中已经有39户停产、55户净亏损;水泥行业整体效益大幅下滑,上半年全行业实现利润下降77%。钢铁行业的发展值得关注,目前全行业效益总体还可以,但必须看到可能出现的问题。上半年,全国钢产量1.65亿吨,增长28.3%,按月度日产量推算,已经达到全年产钢3.5亿吨的生产水平,下半年还有新的生产能力投产,希望各方面能够做出努力,防止钢铁供大于求造成严重后果。另外,电力、煤炭等行业在增加有效供给的同时,也存在无序建设的现象,企业应从全局和长远考虑,依法理性投资。 

  从宏观调控来讲,要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市场约束和资源约束增强的“倒逼”机制,加快推进结构调整,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等各种手段,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坚决淘汰消耗高、污染重、水平低的落后生产能力,努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加快推进煤炭、冶金、有色、建材、纺织等行业的兼并重组。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电力、煤炭行业健康发展。 

  此外,高技术、环保、装备制造等产业继续得到加强,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促进这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上半年,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在70%以上,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设备制造业投资增幅超过40%,高技术产业投资增幅也达到30.8%。电工电器、石化通用设备、重型矿山设备等以重大装备为主的行业继续呈现产销两旺的态势。 

  曹玉书提出,下一步要继续引导和鼓励高技术、环保、装备制造等行业加快发展。要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加强基础工艺和基础元器件的研究,加大研制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的力度,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落实扶持出口名牌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政策支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抓紧启动节约与替代石油、热电联产等重点节能工程,积极推广高耗水行业的节水改造,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促进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来源:发改委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