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水泥:以环境治理求生存靠技术改造谋发展
坐落在拥有4A级风景名胜区——崆峒山东北境内的平凉市水泥厂,历届厂领导都十分重视污染治理工作。特别是近年来,企业花巨资进行技术改造,配套治污工程,进行环保建设,使企业基本实现清洁生产,而且企业还在进行“花园式工厂”建设。工人们说,如果你明年再来,这里将会更加漂亮!
现任厂长叫于彦辉,40出头,180公分以上的个头,体型和体态依然保持得良好,这让他显得年轻而精干。他戴着一副高深度的眼镜,看起来有几分儒雅与书生气。于是记者与于厂长的谈话,就在这溢满淡淡茶香的氛围中谈起。
记者:您是2002年担任水泥厂厂长的,我们从一组数据中可以看出您入主后所取得的不俗成绩。2002年企业年生产能力20万吨,2004年翻了一番达到40万吨;2004年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499.5万元,比上年增长9.3%;实现销售收入69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1%;实现利税1250万元,比上年增长7.6%。
于彦辉:企业要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近几年我们改变了以往为了节约资金而小改小动的做法,紧密与科研院所合作。一方面,投入巨资进行现代立窑改造,扩大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大胆创新,采用新材料改进和优化传统配方方案,加大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力度,使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步增长。另外,我们还大力推进电子信息化管理,在企业内部建立“三位一体”的电子网络系统,所有的生产销售管理数据都在厂长的电脑里同步显示,大大提高了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益。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管理创新,我们在采访中也了解到,您是企业管理的高才生,在实践中对企业管理有独到之处 。通常认为,企业的管理难之最为管人。您如何看待企业人力资源之管理?
于彦辉: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一个企业如果人心涣散,活力不可想象;一个企业如果人浮于事,效率不可想象;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人文关怀,文化不可想象。
简单地说,人力资源的管理包括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两个方面。在人才的培养上,我们一方面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法,即将有潜质的青工送去高等学府深造,将建材专业等院校的高才生招聘进来。另一方面,我们针对原来的大部分工人都是从附近村镇招收的农民,文化、技术偏低的现状,制订企业内部培训计划,实行培训制度,全面提高职工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在人才的使用上,我们建立切合实际的薪酬模式和激励机制,对业绩突出的大胆提拔使用。
人才的使用也是很有讲究的,这里边有一个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益。如何使人本资源发挥最大效能,管理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犹如乐队指挥。
记者:我们听说,您在刚上任伊始,厂里的干部员工不分大小事务都来向您请示,您对此非常“反感”,常常以“这事以后不要来找我,应该找谁谁谁处理”而将他们“打发”出去?
于彦辉:如果一个企业里的任何大小事务都向厂长请示,只能说明这个企业管理混乱,它与科学管理和高效率都相去甚远。
科学管理,要求企业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制订明确的岗位职责,让每个干部职工都清楚地知道他自己岗位的职责和权利是什么,继而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忠实履行职责,充分行使权利,不交差,不空白,不越级,一切协调合作,有序运行。
记者:据我们了解,平凉市水泥厂是一个四十多年的老国有企业,企业的包袱也很重,但是至今你们没有让一个工人下岗,而且,企业还想方设法增加职工收入,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在增加职工收入上,你们订了一个硬性指标:年收入递增10%。针对目前企业还有上百名贫穷职工的情况,企业修建了4000多平方米的小套福利住宅楼,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令居者有其屋,这些做法都深得人心。
于彦辉:现在都在说“三个代表”,作为一个国有企业如何落实“三个代表”思想?解决就业,增加职工收入,保障职工利益,这就是代表最广大群众利益之一种!
如果企业都不关心自己的职工,何以让职工关心和热爱自己的企业?何以要求职工有敬业、乐业的精神?何谈企业的凝聚力与发展?没有哪一个企业能够离开员工而运转,换句话说,就算企业能发展,那么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又是什么呢?从另一层次上说,企业作出牺牲,保证职工利益,这就是用实际行动落实“三个代表”思想。
记者:据了解, 平凉市水泥厂多年来始终坚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为了使该项举措不流于形式,企业还专门成立了由纪检、工会和职工代表组成的监督机构,对厂务公开是否符合程序,是否及时真实及职工反映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等,进行监督检查,对不公开、假公开、走过场等,进行追究处罚。您如何看待政务公开、民主管理?
于彦辉:国有企业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有它的必要性,任何事情透明了,就没有神秘感;而霉腐也最容易在阴暗的地方孳生。厂务公开,民主管理,首先可以确保职工对企业事务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决策权,能够充分调动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稳定;其次,可以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降低决策风险;最后还有一点,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记者:到水泥厂采访,不得不谈的两个话题是科技进步和环保建设。因为它都走在了全省的前列,特别是环保建设,《中国建材报》、《甘肃日报》等全国诸多媒体都在显著位置对之进行过报道。
于彦辉:你们进入厂区,就会在大门口看到两块牌子,“以环境治理求生存”,“靠技术改造谋发展”,多少年平凉市水泥厂的厂容厂貌在变,但这两块牌子一直不变。1987年,世界环保组织就在一篇名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不影响后代人的发展的发展,故此,历届厂领导都致力于环保建设。要想真正做好环保工作,就必须在每个干部职工中把环保意识深植于心,化被动为能动。所以我们一方面进行硬件建设,一方面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学习,增强员工环保意识,进行软件建设。双管齐下,两手都硬,取得良好成效。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现任厂长叫于彦辉,40出头,180公分以上的个头,体型和体态依然保持得良好,这让他显得年轻而精干。他戴着一副高深度的眼镜,看起来有几分儒雅与书生气。于是记者与于厂长的谈话,就在这溢满淡淡茶香的氛围中谈起。
记者:您是2002年担任水泥厂厂长的,我们从一组数据中可以看出您入主后所取得的不俗成绩。2002年企业年生产能力20万吨,2004年翻了一番达到40万吨;2004年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499.5万元,比上年增长9.3%;实现销售收入69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1%;实现利税1250万元,比上年增长7.6%。
于彦辉:企业要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近几年我们改变了以往为了节约资金而小改小动的做法,紧密与科研院所合作。一方面,投入巨资进行现代立窑改造,扩大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大胆创新,采用新材料改进和优化传统配方方案,加大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力度,使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步增长。另外,我们还大力推进电子信息化管理,在企业内部建立“三位一体”的电子网络系统,所有的生产销售管理数据都在厂长的电脑里同步显示,大大提高了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益。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管理创新,我们在采访中也了解到,您是企业管理的高才生,在实践中对企业管理有独到之处 。通常认为,企业的管理难之最为管人。您如何看待企业人力资源之管理?
于彦辉: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一个企业如果人心涣散,活力不可想象;一个企业如果人浮于事,效率不可想象;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人文关怀,文化不可想象。
简单地说,人力资源的管理包括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两个方面。在人才的培养上,我们一方面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法,即将有潜质的青工送去高等学府深造,将建材专业等院校的高才生招聘进来。另一方面,我们针对原来的大部分工人都是从附近村镇招收的农民,文化、技术偏低的现状,制订企业内部培训计划,实行培训制度,全面提高职工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在人才的使用上,我们建立切合实际的薪酬模式和激励机制,对业绩突出的大胆提拔使用。
人才的使用也是很有讲究的,这里边有一个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益。如何使人本资源发挥最大效能,管理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犹如乐队指挥。
记者:我们听说,您在刚上任伊始,厂里的干部员工不分大小事务都来向您请示,您对此非常“反感”,常常以“这事以后不要来找我,应该找谁谁谁处理”而将他们“打发”出去?
于彦辉:如果一个企业里的任何大小事务都向厂长请示,只能说明这个企业管理混乱,它与科学管理和高效率都相去甚远。
科学管理,要求企业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制订明确的岗位职责,让每个干部职工都清楚地知道他自己岗位的职责和权利是什么,继而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忠实履行职责,充分行使权利,不交差,不空白,不越级,一切协调合作,有序运行。
记者:据我们了解,平凉市水泥厂是一个四十多年的老国有企业,企业的包袱也很重,但是至今你们没有让一个工人下岗,而且,企业还想方设法增加职工收入,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在增加职工收入上,你们订了一个硬性指标:年收入递增10%。针对目前企业还有上百名贫穷职工的情况,企业修建了4000多平方米的小套福利住宅楼,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令居者有其屋,这些做法都深得人心。
于彦辉:现在都在说“三个代表”,作为一个国有企业如何落实“三个代表”思想?解决就业,增加职工收入,保障职工利益,这就是代表最广大群众利益之一种!
如果企业都不关心自己的职工,何以让职工关心和热爱自己的企业?何以要求职工有敬业、乐业的精神?何谈企业的凝聚力与发展?没有哪一个企业能够离开员工而运转,换句话说,就算企业能发展,那么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又是什么呢?从另一层次上说,企业作出牺牲,保证职工利益,这就是用实际行动落实“三个代表”思想。
记者:据了解, 平凉市水泥厂多年来始终坚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为了使该项举措不流于形式,企业还专门成立了由纪检、工会和职工代表组成的监督机构,对厂务公开是否符合程序,是否及时真实及职工反映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等,进行监督检查,对不公开、假公开、走过场等,进行追究处罚。您如何看待政务公开、民主管理?
于彦辉:国有企业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有它的必要性,任何事情透明了,就没有神秘感;而霉腐也最容易在阴暗的地方孳生。厂务公开,民主管理,首先可以确保职工对企业事务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决策权,能够充分调动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稳定;其次,可以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降低决策风险;最后还有一点,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记者:到水泥厂采访,不得不谈的两个话题是科技进步和环保建设。因为它都走在了全省的前列,特别是环保建设,《中国建材报》、《甘肃日报》等全国诸多媒体都在显著位置对之进行过报道。
于彦辉:你们进入厂区,就会在大门口看到两块牌子,“以环境治理求生存”,“靠技术改造谋发展”,多少年平凉市水泥厂的厂容厂貌在变,但这两块牌子一直不变。1987年,世界环保组织就在一篇名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不影响后代人的发展的发展,故此,历届厂领导都致力于环保建设。要想真正做好环保工作,就必须在每个干部职工中把环保意识深植于心,化被动为能动。所以我们一方面进行硬件建设,一方面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学习,增强员工环保意识,进行软件建设。双管齐下,两手都硬,取得良好成效。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排行
- 辜成允:拥抱环保 永续经营
- 太原狮头水泥一期将在2013年下半年…
- 华新水泥:中部崛起战略的实业机遇
- 中国建材集团与安徽海螺集团签署战…
- 姜德义:赢在低谷
- 尧柏集团入围2012中国建材500强
- 英德爆炸案系外包业务 与水泥厂无…
- 中国建材发布2012年中期业绩公告
- 发挥行业龙头作用 积极推进节能减排
- 重庆西南水泥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 宋志平在重庆西南水泥有限公司揭牌…
- 刘作毅:小区域,大市场
- 央视网财经名人访:宋志平细说央企…
- 中国建材西南水泥有限公司今日正式…
- 台泥:融会国家政策 把握市场机遇
- 专题:海螺水泥23.5亿美金布局印尼
- 海螺水泥投资23.5亿美金,在印度尼…
- 华润水泥以18.87亿元收购内蒙古蒙…
- 金隅股份姜德义——变革的力量:星…
- 中材股份2010年利润增逾七成
- 中国建材整合剑指四川水泥市场
- 天山股份八个大型水泥项目同时开工
- 周清浩:竞争让企业大胆启用新技术
- [独家]华新水泥:百年责任的延续
- 张才奎荣膺2010“影响济南”年度经…
- 中材水泥2010年净利润250%
- 狮头之变
- 拉法基瑞安大规模开展水泥生产线余…
- 安徽芜湖:全力支持海螺打造千亿元…
- 越秀集团向华润集团转让越秀水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