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

市场繁荣 勿忽视总量控制与区域布局

更新日期: 2007年07月03日 【字体:

刘作毅 王庆荣 肖强

      2003年底以前,河南作为水泥大省,水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市场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但是,从2003年8月河南省建设投资总公司大规模进入水泥行业开始,河南省水泥行业的整合也随之开始了。经过几年的整合,河南省的水泥工业结构已出现了很大的变化。2004年,随着水泥市场开始出现回暖,河南省水泥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水泥销售收入持续增长,利润不断走高,使河南省成为近两年全国少有的几个水泥工业高速发展的地区之一。河南省水泥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已引起了业内和投资人士的广泛关注,在新的一轮水泥市场整合浪潮中,河南省将成为人们目光关注的焦点。

   投资增长带动水泥需求 结构调整促进市场繁荣

      近几年,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从几年的平均水平来看,高出全国6个和1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水泥需求增长,水泥投资也从2002年开始提速。2003年和2004年是新型干法水泥投资发展最快的两年。2003年,大规模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开始建设。2004年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相继投产后,占水泥总产量的比重迅速提高,2006年已接近60%,这表明新型干法水泥与水泥市场的发展同步。

      随着水泥投资规模的增加和市场的回暖,产量和销售收入同步增加,特别是2006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60%。利润总额从2004年开始走出低谷,连续3年保持增长,尤其是在2005年全国利润大跳水的形势下,仍然上涨3.34亿元;2006年继续增长,突破10亿元,达到14.58亿元,比上年增加6.71亿元。

      在产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库存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增速连年递减,应收账款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远低于水泥产量的增长,因而使现金流较为充沛,为利润的取得奠定了基础。

      河南省政府利用市场转好的契机,加大了水泥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首先是决定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制定了3年内淘汰全部机立窑的目标:2005年底前关闭129条普通机立窑水泥生产线,2006年底前关闭197条,2007年底关闭所有218家企业400条机立窑生产线。其次是扶持大型水泥企业,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经河南省发改委批准,河南省建投联合5家水泥企业成立河南同力水泥集团,标志着河南水泥市场整合的开始。

      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正在逐步显现。一方面,3年内关闭全部立窑生产线,将为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提供3700万吨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落后生产能力的退出,使区域销售市场开始重新整合布局,新型干法大水泥企业的区域布局趋于合理,有利于行业利益的保护,避免出现恶性竞争现象。水泥市场出现产销两旺的情况,价涨量增。河南省的几家大型干法水泥企业,像同力集团、天瑞集团、孟电集团、中联南阳等,水泥产品供不应求。

   大企业异军突起 市场整合拉开序幕

      河南是水泥产量大省,也是立窑大省,长期以来是全国水泥低价区。“十五”期间,全国很多水泥大集团进行区域扩张,但涉足河南的不多,主要是考虑到河南水泥市场竞争激烈,价格偏低,投资风险较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实际上为河南本地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一个有利契机。以同力集团、天瑞集团、河南孟电集团和中联南阳航天水泥公司为首的大型企业集团异军突起,发展迅速,成为河南水泥市场的主控力量。

      同力集团是在原河南省豫鹤水泥有限公司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豫鹤水泥公司是河南省建投控股运作的第一个水泥企业,成立于1995年11月,一期工程于1998年建成投产,是河南省首条2000 t/d水泥熟料生产线;2002年底,二期工程2500 t/d生产线动工,2003年投产。

      2003年,河南省建投通过与地方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盘活大量存量资产的基础上,与其他投资方合资成立了驻马店市豫龙同力水泥有限公司、新乡平原同力有限公司、洛阳黄河同力有限公司、河南豫鹤同力有限公司。2004年9月,经河南省发改委批准,由河南省建投发起,以5家公司资产为基础,组建了河南省同力集团公司。

      至2006年底,同力集团已建成4个水泥生产基地,共6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熟料产能达到790万吨;2006年,完成了上市公司春都股份与驻马店豫龙同力水泥有限公司的资产置换和股权分制改革工作,并完成河南省建投其他控股水泥企业股权的托管工作,实现了同力集团借壳上市。

      同力集团“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是,以资产重组为契机,重点建设鹤壁、新乡、驻马店、洛阳、郑州等熟料基地,并按照“在有资源的地区建熟料生产基地,在有市场的地区建设粉磨站”的原则进行科学规划,构建布局合理的核心产业体系,形成水泥熟料产能1800万吨,水泥产能2100万吨,建成我国中部地区大型水泥生产基地,成为河南省水泥龙头企业。

      河南天瑞集团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是一家跨地区、跨行业、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名企业。集团涉足冶金、水泥、电力三大产业,拥有总资产36亿余元,净资产16亿元。天瑞水泥现有汝州天瑞、汝州裕泰、卫辉天瑞、天瑞义煤等5条新型干法生产线以及周口、商丘粉磨站。到2006年底,天瑞水泥新型干法熟料年生产能力达635万吨,生产线分布在河南的中、西、北、东及辽宁大连等地区。

      近两年来,集团加快资源合理配置和市场整合步伐,加大与煤业集团和电力企业合作力度,在原料基地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在主要大中城市与电力企业合作建设水泥粉磨站,先后吸纳平煤集团、河南省经济开发投资公司、义煤集团、瑞平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平顶山瑞平石龙水泥有限公司、卫辉天瑞水泥有限公司、郑州天瑞水泥有限公司和天瑞义煤水泥有限公司。

      天瑞水泥未来规划是,新型干法熟料生产能力达到3000万吨以上、水泥生产能力4000万吨,进入国内水泥企业前十强。预期到2010年,在河南水泥市场的占有率为38%,在大连水泥市场的占有率为42%,在河南市场及大连区域市场形成主控能力,水泥年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

      河南孟电集团位于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辉县市孟庄镇,是以河南孟电集团热力有限公司为母公司,以河南孟电集团水泥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共同组建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孟电集团以电力、建材为主导产业,集电力、建材、机械、化工服务为一体,拥有固定资产14亿元,有偿借债6.2亿元。

      孟电集团从2001年开始进入水泥业,2001年11月投资1.1亿元兴建第1条1000t/d新型干法生产线,6个月便投产;2003年2月投资8000万元建设第2条1000t/d生产线,工期比第1条生产线又提前了两个月;2003年10月投资5亿余元建设2条3000t/d生产线,不足7个月时间建成,2004年5月点火投产;2005年下半年,孟电集团4500t/d生产线开工建设,仅用了100天时间便于春节前顺利点火投产。至此,孟电水泥年产新型干法水泥年产熟料450万吨。

      为扩大市场领域,孟电水泥还在河南开封和山西陵川分别开工建设水泥磨粉磨站和1条5000t/d 生产线。

      孟电水泥的市场定位是,在河南以中原城市群市场为核心,沿京广、陇海两线“十”字型布局,重点拓展郑州、新乡、开封市场,逐步占领和控制周边及农村市场,力求在郑州、新乡、开封市场形成主控地位。

      中联南阳航天水泥公司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五○一工厂,1999年9月30日归于中国联合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拥有600t/d和3000t/d生产线各1条。2007年6月16日6000t/d生产线点火投产后,中联南阳公司形成9000t/d熟料的生产能力,年产高品质水泥近400万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实现利税超2.5亿元。

      中联南阳公司实际上是中国联合水泥公司参与河南水泥市场整合的平台,今后其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

      从下表可以看出,2004年以后,河南前4家企业集团的新型干法熟料产能占全省的比重都超过了60%,可以说引领了河南省的新型干法水泥发展,把握住了市场机遇,有力推动了河南水泥工业的结构调整。

      此外,拥有资金、煤炭、电力、粉煤灰等优势的河南省内不少煤业集团也进军水泥行业,像鹤煤、义煤、焦煤、郑煤、平煤等,都进入了水泥产业。

   控制总量合理布局 新一轮市场整合将至

      “十一五”期间是河南省水泥工业战略进一步发展的机遇期和黄金时期。2005年中央关于实施中原崛起政策的出台,对带动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已初见成效。2007年是全面落实贯彻中原崛起的关键一年,特别是一些国家大型重点工程在河南省的开工,将对拉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产生重大影响,如目前已开工建设的郑西高速、南水北调工程等。

      河南省发展水泥产业有其优越的条件。

      市场规模大

      2006年,河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4843.76亿元,增速达39.90%,预计在今后的几年中仍将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接近9000亿元,水泥年需求量预计为9000万吨左右。另外,“十一五”期间,河南省人口将突破亿人大关,水泥消费市场空间巨大。

      交通便利

      河南省拥有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高速公路交通网络,使本省水泥企业靠近市场,供货稳定及时,运输距离短,外部运输及中转、仓储费用较低,因此,在省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资源丰富

      石灰石:已经普查、详查、详勘的石灰石储量达60亿吨,远景储量300亿~400亿吨,将为全省水泥工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

      煤炭:煤炭储量230.2亿吨,年产量1.8亿吨(2004年),居全国第二位;

      电力:2005年新建电力装机容量553万kW,火电装机容量2979万kW。按1kW装机容量年消耗3吨煤炭、1kW电力年产粉煤灰1吨计,年产粉煤灰2979万吨;

      矿渣:理论上,河南省水泥工业每年可吃掉2100万吨粉煤灰,为省内水泥工业新增产值15亿~17亿元,加上因此而节省的贮存及运输费,水泥工业每年可为全省创造20亿元以上的新增效益。

      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做好水泥总量控制与产业布局,是“十一五”期间河南水泥工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十一五”末,河南省水泥需求量将达到8400万吨,平均年增长7%,5年市场新增水泥需求空间2200万吨;国家要求河南省淘汰落后水泥2000万吨,两者相加为4200万吨,若按河南省政府3年内全部关闭立窑生产线的要求,则有6600万吨的新型干法水泥增长空间。可以说,“十一五”期间新型干法水泥增长空间在4200万~6600万吨之间。

      河南省水泥工业规划中提到:河南水泥工业重点发展豫北、豫西、豫中、豫南及郑州5个生产基地。而目前,河南省新型干法水泥产能的分布主要是集中在豫北、郑州和豫中地区。

      从河南省水泥协会的生产线统计可以看到:截止到2006年底,豫北地区的熟料产能在1500万吨左右,市场压力很大,是河南价格最低的地区,平顶山的熟料产能也很大,市场竞争也较激烈;2008年上半年前将有20条生产线投产,主要集中在新乡和南阳,这将进一步加大市场压力;2008年拟建、目前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的项目有10多条,项目主要集中在郑州和许昌。

      从下表可看出,豫北地区的产能已超过本地的市场需求,尤其是新乡,产能大大超过需求,目前的主要目标市场是在郑州;同时,今后两年的生产线建设正在向郑州和南阳展开。

      郑州是河南需求量最大的市场,南阳是市场价格最好的市场,这是众所周知的,大家都看好的市场,都去扎堆,后果可想而知。

      尽管河南省新型干法水泥建设起步较晚,但上马的都是大项目,而且比较集中。在建生产线的同时,在建和拟建的100万吨粉磨站109家,建成投产后,水泥粉磨能力将超过1亿吨。据河南水泥协会的资料,安阳现有粉磨站40多家,2006年水泥产量650万吨,还将有14家改扩建或新建,全部投产后将达到1400万吨粉磨能力,这将大大超过本地的市场容量。

      总量的控制是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过去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缺乏统一规划和必要的市场准入限制,出现恶性竞争的局面很难避免。

      企业生产线布局应重点考虑以下最基本的几个条件:一是市场容量,市场空间是否具有成长性,企业进入后有多大的容纳空间;二是资源条件,有没有资源保证,如石灰石、辅料资源以及混合材资源,煤炭和电力的供应能力及价格;三是运输条件,不仅要考虑生产进料的运输成本,更要考虑水泥销售半径的成本,因为销售半径已成为成本竞争的瓶颈;四是竞争对手,目前企业都认识到,对区域的的主导控制是保证利润空间的首要条件,这在国际市场已成为不争事实,而在国内,基本上所有区域都处在竞争中。

      总量控制不利、生产线布局重叠所造成的“局部区域出现产能过剩”的教训是深刻的。如东部某省,水泥价格连续3年下滑,尽管当地政府、协会、企业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效果都不显著,以致不得不采取限制产量的措施。仅今年上半年,就连续两次采取停产措施,累计停产35天。

      可以看出,若前述在建和拟建的生产线都能够投产,则很多大企业的市场布局是重叠的。例如,同力集团和天瑞集团的全省布局在2006年前市场基本上不重叠,但如果集团规划中的生产线都建成投入运行,则将有大部分地区都有重叠。

      据悉,同力集团计划在郑州再建2条5000t/d生产线,天瑞则除在平顶山和新乡扩建新线外,也准备在郑州建设首条万吨线。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郑州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了。令人感兴趣的是,有传闻说,这两家企业为引进战略合作者,正在与国内知名水泥企业谈参股事宜,这就难免给人以“外地企业试图进入河南市场”的遐想了。其实,华新水泥已经进入河南市场,在信阳建设了1条5000t/d新型干法熟料生产,建起了进入河南市场的桥头堡。

      新一轮的市场整合浪潮,将会促进河南水泥工业更加快速发展,对提高河南省水泥产业集中度和经济效益、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水泥企业向大型集团化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来源:数字水泥网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