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

水泥:产业结构调整渐行渐快

更新日期: 2008年02月21日 作者: 朱磊 许红洲 来源: 经济日报 【字体:

    “2007年水泥行业的表现令人欣慰!”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司副司长熊必琳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表述。

    一串漂亮的数字佐证了熊必琳的观点:2007年我国水泥工业经济运行状况良好,多项经济指标创出新高,水泥产量达到13.6亿吨,同比增长9.9%,占到世界水泥产量的50.37%;水泥销售收入超过4000亿元,利润冲破200亿元。

    “这些成绩的取得,说明水泥市场整体向好。特别是2007年,我国水泥工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大企业区域重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步伐加快,加速推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整合取得实质性进展。”熊必琳说。   

    资源优化配置 大型国企整合推进

    2007年,水泥行业并购的主角已从外资转移到国内大企业集团。几家大型国有企业加速新建、收购和兼并扩张,将众多国内水泥上市公司收至旗下。

    中国中材是目前控股水泥上市公司数目最多的企业:2006年入主天山股份;2007年控股赛马实业;2008年1月收购冀东水泥,并表示用三年时间,将冀东水泥集团打造成国内最大、世界前五名的水泥企业集团。

    另一家央企中国建材亦不甘落后,目前已将江西水泥、尖峰水泥纳入版图。两家大型企业的扩张力度,大有打破海螺水泥在水泥行业一枝独秀格局之势。

    “整个水泥行业目前已经形成共识,企业更加主动地按照市场规则进行兼并重组。这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来说是个好事!”熊必琳说。

    熊必琳提供的资料说明了行业兼并重组的积极效果:目前,我国最大的12家水泥企业集团已占全国水泥产量比重的25%,其中,浙江三狮超过1000万吨,山东山水超过2000万吨,河北冀东超过1600万吨,湖北华新超过2500万吨,中联集团超过2800万吨,安徽海螺集团达到1亿吨。

    熊必琳表示,水泥行业的并购整合不仅提高了行业集中度,更提高了节能环保等新工艺的推广,同时也提升了水泥企业第一军团的规模。由于大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和引导示范作用,新型工艺得到了广泛的普及。目前,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已广泛应用,新型干法水泥比重从2001年的14.20%上升到2007年的55%。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比重有望达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70%的比例。

    调控政策得力 落后产能加速退出

    2007年,与水泥行业火热的景象截然相反的是,立窑企业的生存岌岌可危。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要求,2008年底前各地要淘汰各种规格的中空窑等落后工艺技术装备,进一步削减立窑生产能力,有条件的地区要淘汰全部立窑。地方各级政府要依法关停并转产年产规模小于20万吨和环保或水泥质量不达标企业的生产能力。

    国务院印发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进一步提出,“十一五”时期将淘汰落后水泥产能2.5亿吨,每年淘汰的落后水泥产能为5000万吨。水泥发展专项规划提出的要求则更高,到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比例要达到70%。完成这个目标,至少要淘汰落后水泥产能3.6亿吨。

    受政策限制和新型干法快速发展两头挤压,立窑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四川峨眉山刚刚炸掉一座立窑,在立窑最集中的枣庄又爆惊雷。中国建材旗下的中联水泥,更是锁定产能达百万吨的9条立窑,一声巨响,这9条落后的生产线瞬间烟消云散;随后1条日产5000吨的新型干法生产线将拔地而起。

    正是所谓的不破不立。2007年,能耗高的中空窑、湿法窑也相继被淘汰。全国原有206条湿法窑生产线,生产能力3500万吨。目前,除了西部少数煤炭价格相对便宜的地区尚有500万吨湿法窑还在生产外,其他地区已经基本淘汰。2007年全国淘汰落后水泥熟料生产能力4828万吨,落后水泥产能8000万吨。

    2008年1月7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名单显示,北京已基本淘汰了落后水泥产能企业;上海、浙江等落后水泥产能的规模也已不大,2007年应予淘汰的水泥企业分别为7家和11家。在淘汰落后水泥产能任务较重的山西、河南、湖南、河北等省,2007年应予淘汰企业分别为151家、102家、92家和76家。

    通过淘汰落后工艺,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管理加强,水泥工业能耗水平显著降低。2006年我国吨水泥综合能耗是142千克标准煤,而2007年,吨水泥综合能耗为138千克标准煤,又比2006年减少了4千克标准煤。

    此外,随着节能工程的推进,利用水泥窑进行余热发电方兴未艾。到2006年底,全国已建成纯低温余热发电生产线24条,装机容量112780千瓦,实际发电能力127300千瓦。2007年上半年,投产18套生产线,装机容量136500千瓦。下半年投产31套生产线,装机容量287800千瓦。全年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537080千瓦。水泥工厂利用余热发电,对水泥行业节能减排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调整产业布局 形成水泥区域性市场

    “如果说目前水泥行业存在的问题,那就是整个产业的布局还不是很合理。”熊必琳说,“水泥行业的发展受到资源的限制,不是任何地方都有石灰石,青海、西藏、宁夏目前都是行业发展的空白点,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策和投资的引导。”

    事实上,由投资引导布局在2007年表现得尤为突出。2007年,全国水泥投资增幅达到了54.27%,新疆和黑龙江增长幅度超过300%。除宁夏外,中、西部地区都有较大程度的增长。从投资布局看,投资增长较快的主要是中西部地区。从产量增长看,中西部地区增速已高于东部地区。新建成投产的生产线70%以上是日产4000吨以上规模。

    熊必琳表示,在对水泥行业进行规划和政策引导的同时,一定要坚持“有保有压”,不搞“一刀切”。鼓励东部地区发展日产4000吨以上规模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中、西部地区建设新线则一定要保持在日产2000吨以上规模。为了扫除行业发展的空白点,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积极推进西藏一条水泥生产线的建设。

    2007年,国家还出台了相关政策,重点支持了60户大型水泥企业,其中海螺等12家为全国重点企业,内蒙古乌兰水泥集团等48家为区域性重点企业。政策鼓励这些企业提高生产集中度,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优化布局。同时,国家对重点支持的企业在项目投资、土地审批、信贷投放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通过政策支持,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了水泥行业的结构调整。这一切都表明,我国水泥区域性市场正在逐步形成。

    “这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大企业的迅速崛起和对市场掌控能力的提高。我们预计在不远的将来,水泥产业在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大背景下,行业自身能力将不断提高,将一改小、乱、散、差的局面,以一个掌握现代技术水平的新面孔展现在社会面前。”熊必琳最后表示。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