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企业

数出多门的供求迷局 四川水泥“过热论”再起

更新日期: 2008年09月25日 作者: 何忠平 来源: 21世纪网 【字体:

    9月20日结束的“2008年四川水泥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研讨会”,首次公开向外界明确无误地传递了“冬天来了”的信号。这是继年初业内传闻四川水泥“过热论”后,四川水泥行业再次发出预警信号。

    来自省内和全国近300家水泥企业及水泥设备单位的董事长、总经理参加了该次研讨会,记者注意到,瑞银证券等一些投资公司人士也闪现其间——省经委巡视员、四川水泥协会理事长李川表示,这是四川水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行业大会。

    5.12汶川特大地震前,本报记者曾率先独家报道过四川水泥亿吨规划下的“过热”隐忧;突如其来的地震发生后,作为灾后重建的重要物资,水泥一下子成了“香饽饽”,隐忧似乎渐行渐远……

    然而,四川灾后重建到底需要多少水泥,现在却成了一个扑朔迷离的问题。

    与之同时,一个随之而来的事实是——5.12地震后,不同量级、不同资本结构的水泥企业加快了入川淘金的速度,其中不乏一些“利益诱惑者”,如美林证券、攀钢集团。

    “数出多门”

    3月份以前,四川在建、拟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总量有83条,合计9970万吨;5.12之后,新增加了33条,而且都是“不小的生产线”,合计5960万吨。

    据公开资料统计后,西南民族大学副教授、水泥行业知名营销专家刘德昌在研讨会上分析指出,“116条生产线,都声称在2011年前建成,总计有1.593亿吨。考虑到已开工项目能否建成、新线能否按期开工等因素,打八折也达到了1.27亿吨。”

    某种意义上讲,这个过亿吨的数字与四川灾后重建所需要的水泥量成正比关系。但让刘德昌“不可理解”的是,灾后重建所需的水泥量“数出多门”——“最早报道说需要3000万吨水泥,后来企业与学术界形成共识为6000万吨,再后来中国水泥协会的官员表示是1亿吨,四川省政府的最新数据是需要3.7亿吨”。

    “3.7亿吨”的需求量,最早由四川省经委副主任张玉山在8月下旬北京举行的四川灾后重建及经济社会发展新闻发布会提出。

    灾后重建到底需要多少水泥?

    李川认为四川水泥协会秘书长杨渝蓉提出的8000万吨-1亿吨的总量比较符合实际,但现在规划总量已大大超过1亿吨。同时,他在不经意间也流露出了一种无奈,“灾后重建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各地都在支援四川,也不能拒绝他们的项目啊”。

    作为企业发言代表之一,四川利森水泥集团公司的人士预测,“未来5年,四川水泥需求维持在8000-9000万吨,供大于求已不可避免”。该人士认为,之所以“数出多门”,因为目前主要只考虑了增量没有考虑减量,比如没有注意到楼市低迷对水泥市场的影响,“在未来的四川水泥血战中,采用集团化分散式布点战略的水泥企业,将会脱颖而出”。

    刘德昌想不明白的是水泥企业为何有点失去理智般“前仆后继”,“有一家水泥企业7天之内在川渝两地签订了3条5000t/d生产线,有时间来思考市场问题吗?现在都准备开工吗?”

    风险大于机会?

    对水泥企业而言,刘德昌认为其实问题很简单:一道类似“蜂蜜和苦胆哪个更好吃”的选择题。但他还是一针见血指出了答案,四川水泥产业目前“风险大于机会”。

    省经委巡视员、四川水泥协会理事长李川也嗅到了危险的气息,“在现有产能的供给缺口引来众多水泥企业入川之际,未来四川水泥产能却可能在酝酿类似几年前浙江地区的苦果”。据其透露,全省总计有70多个在建、拟建水泥项目,“最终能上多少项目,未来是否还有新线上马,现在还决策不了。如果这些全上,对四川水泥行业将是一场灾难。”

    杨渝蓉坦承现在“已远没有‘十一五’规划制定时那么乐观了”。如果出现水泥过度投资现象,他认为将导致三个“后果”———是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一些已列入规划的项目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开工建设;二是造成投资分散,一些已开工的项目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建设周期拉长等;三是达不到好的节能和环保要求。

    从四川水泥工业的现状和行业发展需求出发,杨渝蓉建议在局部区域淘汰落后生产技术,此外,出于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都应以4000吨/日以上的规模为主。

    与之对应的是,为缓和供需矛盾,中国水泥协会在5.12地震后提出四川灾区立窑企业的淘汰退出应暂缓3年,同时生产许可证换证工作3年后进行——在此次研讨会上,李川呼吁立窑企业应该密切注意震后政府出台的一些保护政策的“可持续性”问题。

    四川省发改委、环保局批文后,水泥企业开工面临的最后一道关卡是拿到生产许可证。在热火朝天的水泥投资大潮中,省工业许可证办公室主任刘昆川在会上义正辞严地指出,今后会加强许可证的发放与管理。

    四川不能不“小心”对待这场可能不期而至的水泥产能“过剩”危机。

    今年上半年,重庆市经委“预计水泥工业外来企业追加和新增加投资总额达75亿元人民币”。

    而无论重庆水泥最后是否能进入四川市场,“一场群雄混战、一番血雨腥风,已是指日可待。在水泥价格出现大的周期性波动前,现在迅速形成产能是关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参会人士告诉记者,他办的水泥企业有大量是银行贷款,现在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当四川水泥短缺时,外地水泥进川难;而当四川水泥过剩时,四川水泥出川也同样难。”

    “你说,问题常伪装成机会,还是机会常表现为问题呢?”该人士反问记者。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