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宏观
  • 暂无资料

铁道部下半年花钱大项多 投资提速平均30亿/天

更新日期: 2010年07月26日 来源: 新民晚报 【字体:

    记者从铁道部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铁路投资2713.7亿元,完成全年计划投资的33%。这意味着如果要完成全年8235亿的投资计划,还需完成投资5521.3亿元,这几乎是上半年投资额的两倍。这也就意味着在接下来的半年里,平均每月要投资920亿元,平均每天要投资30亿元。

    这还不是最让人吃惊的。最让人吃惊的,是这样的投资力度并不会给铁道部带来太大压力。有关人士表示,由于铁路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国家和铁道部逐年加大投资力度,按照这几年的规律来看,今年不仅可以完成投资计划,实际投资额很可能超过计划投资额。

    下半年花钱大项多

    上半年我国铁路建设尤其是客运专线建设速度惊人,最多时一天同时上马十余个项目。与之成鲜明对比的是,6月份仅有长株潭城际铁路开工建设。然而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达716.9亿元,远超前5个月。仅沪宁城际所需的列车,就花费312.1亿元,相当于前5个月平均一个月的投资。

    “上半年开工建设大量铁路,还不是最花钱的时候。那些铁路处在计划、准备、备料的阶段,花费有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董焰表示。据董焰介绍,由于铁路修建工程量大,建设周期长,在不同阶段所需花费不同,往往不成正比。

    “比如高铁投资要比普通铁路多,是普通铁路的数倍。”上述有关人士介绍。据了解,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用于新线路建设,复线铺轨,对既有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运输设备更新改造和购置铁路机车车辆等运输装备。其中线路建设和改造等基础建设投资是主要方面。如高铁建设,为节约土地,高速铁路建设大规模采用架设桥梁的方式,这是花费较大的一项。据有关机构测算,桥涵建设投资将达到总投资的25%-35%,其次才是路基建设投资、征地拆迁成本、轨道建设投资以及后期的机车车辆采购投资。3.5万亿元铁路投资规模中,仅桥梁建设就需要约8750亿-12250亿元。

    董焰表示,基础建设并不等同于路基建设、桥梁架设、铺轨等方面,还包括工程装备、信号灯等相关设施。“安装设备时就是花钱的高峰期。那时就是全线花钱。”此外,由于工程安装一般是厂家先行垫付,使用后,年底统一结账,所以到年底的时候,将是集中花钱的时期,投资将会剧增。

    完成计划不难

    面对下半年加大投资,地方政府的投资压力可能更大。

    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完成投资468.7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32.9%。下半年需完成更多的征地拆迁任务才有可能完成计划投资任务。

    “下半年将按照计划,根据实际线路的不同情况安排投资。”安徽省发改委基础产业处处长李晟表示。川铁集团工作人员也表示,下半年不会在计划外有什么新动作。

    然而,由于土地政策的变动,以及银行对地方融资的收紧,地方政府对铁路的投资显得有些捉襟见肘。“现在还是按照老的征地标准执行,暂时还没有受到土地政策变动的影响。如果有变化,肯定有影响。但有多大影响还不好说。”李晟表示。

    铁道部内部人士表示,部里会全力保证投资计划完成。业内人士分析,完成计划投资额不仅保证工作量的完成,同时关系到下一年的投资计划和财政拨款。如果完不成投资计划,只要在年底之前将钱划拨到旗下铁路公司,也可以算是完成投资。“但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很低,因为这两年铁路建设尤其是高铁建设遍地开花,花钱的地方很多。按照这几年的规律来看,花超的可能性要更大。”

    据了解,2008年以前,铁路实际投资额往往达不到计划额度。2006年计划投资1600亿元,实际完成1543亿元;2007年计划投资2560亿元,实际完成1772亿元。2008年以铁路建设拉动内需,国务院批复铁路投资额达2万亿元;同时铁道部修改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将营业里程规划目标由10万公里扩大到12万公里。2008年计划投资3000亿元,超额完成。2009年计划投资6000亿元,实际完成投资7007亿元。今年上半年,我国实际投资额较上年增长16.6%。

    然而也有业内人士同时也对超额完成投资计划心存疑虑。一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2009年铁道部计划投资6000亿元,往后每年投资约7000亿元。但是由于铁路项目大干快上,高铁遍地开花,2009年超额完成投资目标,实际投资额7000亿元。铁道部随后就将2010年投资计划定为8235亿元,仅基础建设投资就7000亿元。如果今年再次超额完成任务,计划投资再加码,铁路建设将更难以回到冷静状态。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