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宏观
  • 暂无资料

工信部落后产能名单被注水 部分落后产能已拆除

更新日期: 2010年08月10日 作者: 肖明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字体:

  8月8日,工信部公布18个行业2087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今年9月底前,被列入名单企业的落后产能须全部关停。
  河北唐山一家钢铁企业榜上有名。按照公布的数字,这家公司应在9月底前淘汰210立方米炼铁高炉1个,涉及产能24万吨。

  蹊跷的是,这家公司早在去年11月12日就拆除了上述210立方米炼铁高炉。当时,唐山市还集中拆除了另外4座类似高炉,涉及产能85万吨。

  “我们不知道是怎么上了这个名单的,现在正在跟工信部门沟通。目前真的不知道怎么说才好。”8月9日,该公司的一位办公室人员对本报记者说。

  8月9日,记者致电多家被列入名单的企业,不少企业都表示落后设备早已拆除。

  河南省工信厅产业处人士告诉记者,前几年部分企业的落后产能设备的确都拆除了,但是不排除由于拆除不彻底,随着经济好转,一些落后产能死灰复燃。

  而工信部人士则告诉记者,地方上报的数字,可能存在一定的水分。“既然数字和企业是地方上报的,地方要负责任。地方有决心,国家是支持的,地方要下大力气完成(关停任务)。”

  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表示,如果协会能参与到核实地方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中,有利于促进地方落后产能的淘汰。“该关停的企业到底怎么样了,是不是还存在,旧设备是不是拆了,核实起来难度不大。”他说。

  企业已更名 旧名仍上榜

  除了上述钢铁企业,工信部的“黑名单”也引起了河南新乡几家水泥企业的疑惑。

  河南新乡7家水泥企业上了工信部淘汰落后产能名单,涉及不同类型的机立窑和磨机。河南全省有近30家水泥企业的立窑或磨机属于应限期淘汰的落后产能。

  不过,河南新乡一家水泥企业人士告诉记者,新乡在2006年就开始拆除水泥企业立窑生产线,基本上现在不存在立窑,不了解工信部公布要拆除的立窑名单从何而来。“我们的企业名字也变更了,不知道为什么名单上还用的是旧厂名字。”这位企业人士说。

  河南省工信厅2009年发布的181号文曾明确指出,“根据我们调研了解,我省水泥企业现全部采用新型干法生产工艺(特种水泥除外),已全部淘汰立窑水泥生产线。”

  河南省提供的数字显示,2005-2007年,全省共关闭机械化立窑水泥生产线510条,淘汰落后水泥产能5500万吨。其中,2005年关闭119条,2006年关闭219条,2007年关闭172条。

  一边是宣称已经淘汰立窑水泥生产线,一边仍有大批的立窑生产线被列入淘汰名单。对此,河南省工信厅产业处人士告诉记者,不排除一些企业在经济形势好转后,偷偷恢复生产,当时可能关停不够很彻底,现在还需要加大淘汰力度。

  孔祥忠则告诉记者,地方是否存在重复上报已拆除落后产能的问题,需要好好核实,“按道理说设备拆除了,是难以恢复生产的,究竟这些落后产能怎么再投入生产,要好好核实一下。”

  淘汰数字来自地方汇总

  根据了解,本次工信部公布关停落后产能的18个行业,除了柠檬酸外,其他17个行业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均比5月份下达的目标要高。

  而究其原因,在于地方上报的淘汰落后产能数字比国家下达的要大。其中炼铁行业今年淘汰落后产能是3524.6万吨,比5月工信部下达的目标高524.6万吨。水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为1.07亿吨,比5月工信部下达的目标高1572万吨。

  对于各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增加,工信部一位人士指出,本次数字较高,主要是地方主动加码淘汰落后产能的结果。“数字是地方报的,工信部顺势而为,完成的主要责任在地方,这有利于地方完成全年节能目标。”上述人士说。

  工信部部长李毅中此前指出,今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左右,以便促进整个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进而完成“十一五”确定的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指标。

  而今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上升0.09%,不少省市出现了能源强度上升的情况,完成“十一五”指标的形势仍然严峻。

  一些行业协会人士认为,国家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有利于明后年工业节能减排的工作开展。中国建)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的一位人士表示,国家已经确定“十一五”要淘汰7000万重量箱的落后产能,“考虑到前几年完成得不是很好,后几年的淘汰力度还要加大,新的淘汰日程已经排到了2012年”。

  钢铁的情况也类似,根据工信部2010年春季报告,全国有约1亿吨炼铁和1129万吨炼钢产能达不到产业政策要求,需要在2011年底前淘汰。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