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要理直气壮壮大国有经济
既“国进民退”争论之后,关于未来国企的改革方向,再一次引发舆论热议。而这次争论的主角之一是各大中央媒体。
记者统计发现,自今年3月份以来,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环球时报》在内的多家中央媒体开设专栏,发表多篇文章,力挺做大做强国有企业,指责西方对中国国有企业的“偏见”。
5月16日,最新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刊《求是》杂志发表署名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的文章,题为《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该文章称,国企改革已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成功之路”,现阶段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理直气壮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旨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中央媒体第一次“理直气壮”地提出发展壮大国有经济,今年3月26日,求是杂志社主办的《红旗文稿》就发表了国家发改委体制改革与管理研究所国有资产研究中心主任高粱的署名文章——《理直气壮地做大做强国有企业》。
该文指出,“以国有企业为骨干、其他民营企业为补充的支柱产业,是国家产业优化升级、自主创新的中坚,也是国防安全的基础,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国家保持对战略性核心产业的控制,才能抵御外资强势竞争、保持国家稳定。”
不过,2月28日世界银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30年的中国》报告提出,从长期的经验来看,需要进一步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让民营企业在各个产业与国企展开更多的竞争,国有资本可以逐步退出非公共产品提供领域。
记者还发现,目前在国务院国资委网站上,开辟了“关注与视野”专栏,摘录各大媒体力挺国有经济和深化国企改革的文章。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一位权威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中央媒体的这一轮密集宣传,属于统一安排,其目的是宣传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这“两个毫不动摇”即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北京一位国资专家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随着国资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矛盾逐渐显现。而当前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看守改革”现象,口上喊着改革,但是实际没有行动,所以引起争议很正常。
“方向性问题迟早要讨论”
《企业国有资产法》立法起草小组成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曙光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的国企改革也经历了两个阶段,改革的困难逐步显现,对问题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未来的国企怎么改,这种方向性的问题早晚要摆到桌面上讨论。
李曙光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企改革主要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这一阶段主要是国企进行兼并和破产,进行股份制改造。
第二阶段是从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开始,这一阶段形成了三大类央企,一类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即目前大家通常说的110多家央企;一类是国家财政部出资并且监管的,主要是科教文卫系统的一些国企;还有一类是财政部出资,但是不监管的,比如一些金融、资源、文化类的国企。
“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央企的改革思路现在已经比较明确,比如推动整体上市、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央企红利等。但是后两类国企,如何改革,方向在哪里,还没有明确的思路。这也是引起争议的地方。”李曙光说。
不过李曙光认为,虽然有争议,但是当前的国企改革还是应该以《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律为准绳。
李曙光举例说,国务院国资委这两年推行的 “大国资”、“国资监管全覆盖”就和《企业国有资产法》相违背。
《企业国有资产法》第11条明确了央地国资委的两级监管体制:“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设立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授权,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
李曙光认为,“大国资”的做法混淆了中央和地方、地方与地方的职责权限,也不符合国资委扮演的“干净出资人”角色。
“第三条道路:国进民进”
另外一位国资专家周放生则主张用实际调研来分析问题。周放生曾任国务院国资委改革局副局长,是国内著名的国企改革派。
“目前社会上的争论焦点集中在,最近几年央企的扩张是否已经挤压了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是否对其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事实上,现实经济生活中已经存在了第三种选择,即国进民进--国进的同时,民也进,两者之间互为促进。”周放生告诉记者。
周放生认为,现在到底是国进民退,还是民进国退,单从理论上争议意义不大,最好的方向应该是国也进民也进。在当前中国改革的背景下,国企和民企都有重要作用,不存在谁替代谁的问题,更不要去博弈,优势可以结合,劣势可以对冲。
周放生告诉记者,今年初,他曾去浙江考察了中建股份和南方水泥公司重组的过程。中建股份是中国建材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该公司2007年通过组建南方水泥公司的方式进入水泥行业,并重组了南方六省区(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江西、广西)多家民营水泥企业。
在民营中小水泥企业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当时水泥行业普遍认为产业整合已迫在眉睫,整合是挽救水泥行业的惟一出路,但是靠民营水泥企业之间互相整合,不具备条件,只能靠央企。
结果如何?周放生通过调研发现,央企兼并这些民营企业后,南方水泥公司对于愿意留在企业继续工作的民营老板,仍让他们继续管理这个企业。企业决策的效率虽然比原来要慢,但是重大决策有一定的程序,这有利于控制风险。
而重组后,南方水泥公司对于重组的企业实行了“五集中”:市场营销集中、采购集中、财务集中、技术集中、投资决策集中,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周放生认为,在这个重组过程当中,国有企业的优势和民营企业的长处得到了发挥,而国有企业的弊端和民营企业的短处得到了抑制。通过重组,使得企业和水泥行业都得到发展。
因此,周放生认为,现实存在一种“国进民进、螺旋上升”的现象。所谓国进,是资金进、股权进、技术进、管理进;所谓民进,是股权下退上进、治理进、机制进。两者形成合力,最终市场进。
“大型企业实现混合所有制可能是一种双赢的市场化选择。”周放生告诉记者。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排行
- 国务院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
- 重磅!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来了 这…
- 发改委关于加快运用PPP模式盘活基…
- G20杭州峰会释放了去产能等六大政…
- 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
- 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明年经济发展八…
- 地方开始了大规模"十三五"规划编制…
- 财政部代发2014年首批地方政府债券…
- 江苏省政府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
- 财政部:2014年地方债自发自还试点…
- 关于开展推动建材下乡试点的通知
- 贺铿:无需出台第二轮刺激政策
- 经济减速压力初现 调控政策灵活性…
- 李克强:关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持续…
- 住建部与各省市签保障房建设责任书
- 国务院常务会议:推进产业振兴与抑…
- 宋志平:央企在产业重组和大企业战…
- 国务院: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
- 专家建议中国效法新加坡 让部分过…
- 国务院:立即下达第三批中央投资
- 资源综合利用及产品增值税政策有新规
- 工信部拟公告《2008年应予淘汰落后…
- 青海湟水水泥厂年产18万吨水泥生产…
- 新疆公布首批水泥企业淘汰名单
- 发展改革委公布07年应淘汰落后水泥…
- 加工贸易类水泥熟料等被列入禁止出…
-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
- 2005年水泥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
- 发改委调研组:提高水泥产业集中度…
- 央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料后期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