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企业
  • 暂无资料

世界领先的水泥生产商豪瑞庆祝成立百年

-- 与中国同行发展绿色水泥产业

更新日期: 2012年06月07日 来源: 数字水泥网 【字体:

    (2012 年6月7日,中国北京) ,豪瑞集团,1912年成立于瑞士的世界领先的建筑材料生产商,在瑞士驻华大使馆的支持下在中华世纪坛艺术中心举办了豪瑞百年庆北京照片展。北京照片展是豪瑞为庆祝成立百年而举办的全球巡回照片展的其中一站。三位世界顶级的摄影师Marco Grob、David Hiepler和Fritz Brunier用镜头画面诠释了这家百年企业的历史和发展,并聚焦于企业的两大支柱--员工和工厂。瑞士驻华大使馆公使Salome Meyer女士和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到场为照片展开幕式致辞。


瑞士驻华大使馆公使Salome Meyer女士致辞


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致辞


豪瑞亚太区总裁IanThackwray先生发言

    豪瑞亚太区总裁IanThackwray先生在照片展开幕式上表示:“豪瑞在百年发展历史中注重以可持续的方式创造价值,长期致力于绿色环保事业,在节能减排、发展可替代原燃料、资源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豪瑞将用百年的成功经验来助力中国水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在瑞士成立第一家水泥厂开始,豪瑞的发展足迹遍布于欧洲、中东、南非、大洋洲、拉丁美洲和北美洲。1995年,豪瑞开始在中国进行战略投资。1999年,豪瑞跟中国的百年企业华新水泥合作,并于2008年成为华新最大的股东。豪瑞与华新分享了成熟的技术和成功的管理经验,帮助华新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以及可再生资源利用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豪瑞和华新的市政和工业垃圾协同处置技术,是一套以豪瑞的全球经验和水泥加工技术为基础并且适合中国国情的领先技术。利用华新的水泥窑对垃圾进行安全处理,并将这些垃圾转化为安全、有用的产品。这种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的模式有助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资源消耗和节约能源,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其他处理方法不同的是,我们的处理方法不会产生任何废物或灰烬。”豪瑞中国区总裁Ian Riley先生说,“我们的三峡大坝漂浮垃圾的处理工程每年都要清理约十万立方米的漂浮垃圾。”


豪瑞中华区总裁Ian Riley先生发言

    据豪瑞中华区总裁Ian Riley先生介绍,豪瑞早期在中国主要通过技术转让的形式实现经验分享,涉及水泥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环境管理等。现在会更多地采用合作的方式,例如协助湖北省发改委设计湖北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在所有大型水泥制造商中每单位水泥二氧化碳排放量全球最低的豪瑞也是获邀参与中国建筑业低碳产业研究的唯一一家外国公司。

    豪瑞在全球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举措还包括成立了可持续建筑基金会。该基金会鼓励以可持续的方法解决与建筑及建设相关的技术、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问题。近年,有很多优秀的中国建筑师和学者在基金会出资支持的全球可持续建筑大奖赛中获奖。作为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水泥可持续发展倡议行动组织(CSI)的发起倡议者之一,豪瑞积极推动更多的中国水泥企业加入CSI,并承办论坛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交流和讨论,下一次CSI年度论坛将于今年9月在广州和北京举办。

    豪瑞表示未来将长期支持华新的发展。同时也将积极协助中国政府和行业协会培养更加规范、更加绿色环保、更具有可持续性的水泥产业。

 

关于豪瑞:

    豪瑞公司于1912年成立于瑞士,是世界领先的水泥、集料(碎石、沙子和砂石)、预拌混凝土和沥青以及相关服务供应商。拥有 80,000 名员工,在约 70 个国家设有工厂。2011年,豪瑞的水泥产能为216, 000,000吨,全球销售额超过 200 亿瑞士法郎(约合1,380亿元人民币),亚太地区销售额比 2010 年增长 14.2%。公司的核心目标在于以可持续的方式创造价值。在所有大型水泥制造商中,豪瑞每单位水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全球最低,已经连续8年入选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 (DJSI)。 2005 年到 2008 年,豪瑞被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被评定为“行业领先者”,连续四年成为建材行业公认的最具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公司。

关于豪瑞与华新的合作:
豪瑞参与中国水泥工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中,当时中国的水泥生产商采用了豪瑞工业顾问的技术。1999年,豪瑞成为湖北省华新水泥的战略投资者,并于2008 年成为华新的最大股东,目前持股比例约为42%。与豪瑞建立伙伴关系之后,华新获得稳步增长,现已发展为一个全国领先的建材企业集团,员工总数超过 12,000 名,年产能 6,000 万吨,旗下有37家水泥生产基地以及 30 余家混泥土搅拌站,分布在湖北、江苏、湖南、云南、西藏、河南、四川、重庆和塔吉克斯坦。与豪瑞开展合作以来,华新的销售额年均增长 30%,去年达到 130 亿元。

 

豪瑞集团简介

    豪瑞集团于1912年成立于瑞士,是世界领先的水泥、集料(碎石、沙子和砂石)、预拌混凝土和沥青以及相关服务供应商。豪瑞致力于为社会的未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全球业务

    豪瑞是一家全球化集团,拥有 80,000 名员工,在约 70 个国家设有工厂,业务覆盖了各个大洲,比其他任何建材集团的分布范围都要广。豪瑞在各个市场拥有稳固的市场地位,并有杰出的业务表现。 豪瑞保持平衡的业务组合,在发达经济体和新兴、高增长市场同步持续增长。这些经济体和市场占集团产能的四分之三,占净销售额接近一半。

核心业务

    豪瑞的核心业务包括水泥制造与分销,集料(碎石、沙子和砂石)、预拌混凝土和沥青的生产、加工和分销。公司还提供咨询、研究、贸易、工程和其他服务。豪瑞2011年水泥产能为216, 000,000 吨。

全球收入

    2011 年,豪瑞全球销售额超过 200 亿瑞士法郎(1,380 亿元人民币)。其中,亚太地区销售额为510 亿元人民币,相比 2010 年增长 了14.2%,占全球销售额的比例超过37%。由于具备以市场为导向的组织架构、坚持不懈的产品创新、有优秀技能的员工团队和完备的环境保护管理系统,豪瑞在国际市场上拥有强大的基础,也为未来增长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创造可持续的价值

    豪瑞的核心目标在于以可持续的方式创造价值。集团非常重视可持续发展,将生态效益视为业务的核心 — 用更少的资源生产更多的水泥,同时产生更少的废弃物和污染。在所有大型水泥制造商中,豪瑞每单位水泥二氧化碳排放量全球最低,已经连续8年入选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 (DJSI)。 2005 年到 2008 年,豪瑞被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被评定为“行业领先者”。因此,豪瑞连续四年成为建材行业公认的最具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公司。

 

 

 

豪瑞在中国

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泥市场,对豪瑞意义重大。 豪瑞参与中国水泥工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中国的水泥生产商采用了豪瑞工业顾问的技术。1995年,豪瑞成为苏州金猫水泥的股东;同年,在北京成立代表处。 四年后,豪瑞成为湖北省华新水泥的战略投资者,此后又将所持的金猫股份卖给了华新。

发展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于 1907 年在湖北黄石成立,生产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集料,也从事工程、设备制造业务,同时提供环保服务。2008 年,豪瑞获得机会通过定向增发扩大了在华新的持股量,成为华新的最大股东,目前持股比例约为 42%。北京代表处也升级成为“豪瑞管理顾问(中国)有限公司”。该公司将支持豪瑞与华新的合作,并进一步加强豪瑞在中国的业务活动。

    与豪瑞建立伙伴关系之后,华新获得稳步增长,现已发展为一个大型集团,年产能 6,000 万吨,旗下37家水泥生产基地以及 30 余家混泥土搅拌站分布在湖北、江苏、湖南、云南、西藏、河南、四川、重庆和塔吉克斯坦。 目前华新的员工总数超过 12,000 名,已经跃居为中国前十位的水泥企业。

展望

    豪瑞重视在中国的发展,较早进入中国市场、与华新建立稳固互信的伙伴关系以及助力中国水泥产业的发展都体现了豪瑞对中国的热情和承诺。豪瑞的全球战略是通过支持当地业务伙伴取得成功。豪瑞目前与华新的合作涉及清洁生产、环境保护、废弃物协同处置、能源节约,以及企业社会责任。与此同时,豪瑞还与各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在多个方面展开合作,以期利用豪瑞的国际经验为中国水泥工业的整体发展做出贡献。 此外,豪瑞还是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以及欧盟商会的积极会员。

 

豪瑞百年庆典

    一百年前,豪瑞(Holcim)在瑞士一个名叫侯德班克的村庄建起了第一座水泥工厂。今天,豪瑞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材料供应商之一。 集团业务遍布全球 70 多个国家,员工人数超过 8 万人,2011 年营业收入超过 200 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 1380 亿元)。

    为了庆祝公司百年生辰,豪瑞邀请了三位世界顶级的摄影师——人像摄影师 Marco Grob、工业摄影师 David Hiepler和 Fritz Brunier来诠释他们眼中豪瑞最重要的两大支柱:员工和工厂。 他们的作品以豪瑞的百年历史为切入点,生动记录了豪瑞员工在 2012 年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的身影,同时展现出世界知名的摄影师在刻画豪瑞的员工和设备时所采用的创新手法。

    除了 2012 年 6 月 7 日 - 10 日期间在中华世纪坛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北京照片展上展示之外,照片之前也在瑞士首都伯尔尼国家艺术馆展出,并且被收录进发给所有员工及其家人的画册中。 正如豪瑞董事会主席Rolf Soiron所说:“8 万名豪瑞人全都值得我们去尊敬,值得我们去感谢。”  北京照片展之后的下一站是中国武汉。

    为迎接豪瑞百年庆典,豪瑞启动了“共同为社区”计划,鼓励所有员工至少拿出一天时间开展社区志愿活动,来回馈社会。 该计划的目标是使所有志愿服务的时间之和达到 100 年。 迄今为止,豪瑞在全球范围内的员工志愿活动包括为贫困者建造房屋、骑自行车为穷人募捐、帮助儿童远离烟草、为乡村地区铺路等等。截至目前,豪瑞百年庆典的志愿者服务时间已累计 22 年。豪瑞管理顾问(中国)有限公司也在积极筹备今年的志愿日活动。

 

豪瑞百年庆典照片展摄影师简介

Marco Grob

    Marco Grob 1965 年生于奥尔滕并在那里长大。起初他在洛杉矶从事摄影师工作。之后他返回瑞士开办了自己的工作室。从 2003 年起他开始从事人像摄影和时装摄影。他的作品使他享誉国际。他曾经为政治人物、电影人和音乐人摄影,也曾为众多杂志掌镜,其中包括《纽约杂志》、《时代周刊》、《时尚先生》、《服饰与美容》和《名利场》。此外,他还在迪士尼工作室、路易威登和 BBC 工作过。他的作品屡获殊荣,其中包括 2007 年的“哈苏大师奖”。 2011 年,他荣获索洛图恩州颁发的艺术奖。从 2008 年起他定居纽约市。他的使命让他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David Hiepler和 Fritz Brunier

    David Hiepler 1969 年生于德国 Lank-Latum,在杜塞道夫和巴塞尔长大。 FritzBrunier 1972 年生于德国鲁姆巴赫,在阿尔高地区的巴特弗里斯霍芬长大。两位摄影师都曾受训于柏林LetteVerein。自 1996 起,两位艺术家开始在柏林分别用Hiepler和Brunier的别名一起工作。他们的作品曾在德国、瑞士、巴黎、圣彼得堡和爱丁堡的多家博物馆展出。他们的照片曾斩获多项大奖,包括“欧洲建筑摄影奖”以及戛纳广告节和纽约广告节颁发的大奖。此外,他们还为切波菲尔德建筑事务所、奥迪、瑞士再保公司、德国广告和《时代杂志》担任过摄影师。Hiepler和Brunier两人主要以真实场景为拍摄对象。风景和建筑也是他们喜爱的题材。 

 

豪瑞可持续建筑基金会

    豪瑞可持续建筑基金会(豪瑞基金会)是一家非营利机构,由豪瑞在 2003 年创建,其目的是让建筑、工程、城市规划和建设等行业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他们应当担负起责任,打造一个更加可持续的未来。 

目标

    豪瑞基金会的目标是鼓励以可持续的方法来解决与建筑及建设相关的技术、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问题。豪瑞基金会通过致力于以下各方面实现其目标:

• 在科研领域支持可持续建设,为相关的建筑行业、商业、社会专家学者提供支持;
• 奖励来自全球的富有创新的、着眼未来的、扎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项目;
• 组织关于可持续建筑相关专家及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会等;
• 为杰出建筑项目的实现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尤其是为改善欠发达地区生活质量的项目。

活动

    为帮助塑造一个可持续的未来,豪瑞基金会举办了一系列活动,主要包括以可持续发展建筑项目为主题的“豪瑞可持续建筑奖”大赛以及豪瑞论坛研讨会。

    “豪瑞可持续建筑大奖赛”是豪瑞基金会设立的一项国际性比赛,旨在表彰和支持以未来为导向的可持续建筑项目及理念。该比赛设立奖金为200万美元,每三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大约有来自全球 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 多名参赛者参与。

    区域赛由豪瑞基金会、豪瑞技术中心以及豪瑞集团在46个国家的子公司资助,由在各地选定的合作大学联合举办。其中,同济大学为豪瑞建筑大奖在亚太赛区目前唯一的合作大学,而ABBS.com作为中国国内建筑与城市类重要学术网站为豪瑞建筑大奖亚太赛区唯一合作网站。

    豪瑞可持续建筑奖的中国得主包括:

• 清华大学张悦教授,2008 年亚太地区金奖、2009年全球铜奖
• 中国美术学院李凯生教授,2008 年亚太地区荣誉奖
• 同济大学常青教授,2005 年亚太地区金奖
• 中国美术学院王澍教授和陆文宇女士,2005 年亚太地区荣誉奖
• 上海建科建筑设计院张宏儒先生,2005 年亚太地区荣誉奖

    豪瑞论坛是由基金会举办的一系列以可持续建筑为主题的研讨会。 该论坛是一个面向各个年龄层次的建筑师、工程师、建筑专业人士和专家的学术平台,用于交流打造可持续建成环境的信息和推进可持续发展。

关于豪瑞基金会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http://www.holcimfoundation.org/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