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投资
  • 暂无资料

助推舟山群岛新区 浙江省级审批权“应放尽放”

更新日期: 2012年06月19日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字体:
摘要:作为国家“十二五”期间的重点战略,第四个国家级新区——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正在加速。

    作为国家“十二五”期间的重点战略,第四个国家级新区——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正在加速。

    日前,浙江省政府公布《关于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推进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发展的决定》,决定从7月1日起,向新区下放400多项省级行政审批权限。

    浙江省纪委监察厅效能室相关负责人6月18日向记者确认,当前下放的权限在数量和内容上还有一些细节需磋商,预计会在7月1日公布详细的目录。

    而浙江省政府大幅下放审批权背后,是舟山群岛新区的海洋经济战略。

    下放权限

    舟山市纪律监察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放权工作是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由省纪委、监察厅牵头落实。

    作为这项工作的参与者,上述纪监局人士告诉记者,新区成立不久就开始酝酿放权,“我们市里有这个需求,省里也想放权,正好一拍即合。”

    今年5月,浙江省省长夏宝龙在舟山调研时曾指出,省级有关部门要和舟山市共同研究规划编制、投融资体制和管理体制创新等难题。

    “国务院给舟山的定位是改革开放试验区,既然先行先试,一定要在长三角区域有示范效应。”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长三角区域规划综合组成员、上海社科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指出,在行政区经济为代表的中国,现有的管理和运行体制已经限制了地方的发展,舟山要创新,就需要上面放权。

    记者从舟山市审批办证服务中心了解到,舟山最早商议出来的是包括近30个部门的414项权限,“省政府会做适当调整,但总体相差不会太大”。

    中心相关负责人指出,这400项左右的权限,重点在“涉海涉岸”的经济发展,企业获益最大,地方也可吸引企业投资,“因为企业一考虑有没有钱赚,二考虑环境是否适合,配套服务够不够。”

    同时,受土地资源限制较大的海岛舟山,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关权限的下放也有较大期待,比如合法的围海发展的相对自主权,“省里一直强调应放尽放。”

    但作为具体承接部门,审批服务中心压力较大,“省级权限下放要承受得住,像环评等权限,对技术力量、设施设备要求高,即使放权我们也不一定吃得消。”

    “下放是个过程,我们要考虑人员、资金、要素要跟权限的匹配度,但放权应该是总体方向,有第一批可能就有第二批。”上述纪监人士指出,现在的项目范围刚刚好。

    他告诉记者,等这一批下放目录一出来,舟山市纪律监察局、组织部、审批办证中心等部门落实好人员和场地安排,并组织培训,即可立即启动运作。

    舟山市也已经从1000多项权限中疏理出近300项行政审批权限,“就等省里的政策出来后,我们也可以下放到区、县。”

    拓展海洋空间

    浙江省级政府此番下决心大幅放权,是因为舟山群岛新区的建设,对推动整个浙江转型升级关系重大。

    尽管国务院对舟山规划的审批意见尚未公布,但在功能上,舟山群岛新区的总体定位已明确,就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国家发改委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综合组成员、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认为,海洋经济不只是浙江,更是整个沿海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原因在于,眼下沿海地区转型升级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发展,会和中西部地区产生冲突;二是继续向外发展,面临的国际压力大,“那么沿海地区只能向海洋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在此基调下,舟山将重点建造大宗商品国际物流基地、国家级海洋科教基地、现代海洋产业基地、群岛型园城市。去年8月,舟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正式挂牌成立。目前,舟山保税港区建设规划已编制完成,只待国务院批准。

    新区建设已经开始释放生产力。据舟山市统计局公布的信息,今年一季度舟山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居浙江省首位。1-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8.2亿元,同比增长24.1%。

    不过,作为中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新区还面临许多未知因素。

    陈建军称,海洋经济还是新生事物,具体怎么发展并没有成熟的思路,只能靠地方摸索,同时,跟其它三大新区相比,舟山并非大城市,要素的储备资源和发展状况离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因此舟山既然要采取非常规的方法实现跨越式发展,也就要求有相应的权限。”陈建军说。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