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投资>资讯详情

广东出“微刺激”方案 647亿财政资金支持稳增长

更新日期: 2014年05月29日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字体:
摘要: 广东继出台新政免征39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省级收入后,又出台《关于财政支持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安排647亿财政资金,希望带动5-10倍社会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外贸增长、扩大消费需求,实现“稳增长”。

 

    “如果再不采取措施,三、四季度的压力太大,可能导致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无法完成。”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曾志权近日对媒体说。
 
    鉴于此,广东继出台新政免征39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省级收入后,又出台《关于财政支持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安排647亿财政资金,希望带动5-10倍社会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外贸增长、扩大消费需求,实现“稳增长”。
 
    “这有点"微刺激"的意思。”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对此举表示肯定。但他同时提醒,实现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并不容易,“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在公私合营(PPP)等财政投融资机制方面的制度创新。”
 
    经济增速回落压力
 
    应该说,虽然总体平稳,但今年以来广东经济增速有所回落,出现一定的运行压力。
 
    数据显示,一季度,广东GDP完成13636.91亿元,同比增长7.2%,较上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
 
    更严峻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增速两项主要经济指标双双回落。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3%,比上年同期回落2.2个百分点;进出口则下降23.1%,比去年回落高达60.8个百分点。
 
    虽然在今年年初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今年的外贸增速目标调低为1%,显示有关方面对今年进出口形势严峻已有预期,但现在看来,形势比预期要糟。
 
    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曾志权近日直言,经过调研发现,目前社会各界对经济走势有信心有担忧,也呼吁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希望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提供税费方面的一些优惠,为企业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等等。”
 
    据了解,本次广东财政新政的“微刺激”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减负。从5月1日起,广东全省范围内所有企业免征32项中央设立和7项省设立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省级收入。这其中,今年涉及的总免征额约15亿元,为此省财政将新增安排减收后的保障支出12亿元。
 
    而在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方面,仅营改增试点扩大范围,预计可为企业减税200亿元,落实中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则预计可减税125亿元。
 
    在林江看来,虽然只有区区300余亿的减免,但这会形成联动效应,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及定价,赢得更多市场竞争力,也提升企业对于未来的预期,从而加大投资。
 
    二是加大财政投入。2014年,广东省财政将在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外贸增长、扩大消费需求、促进转型升级等方面,安排647亿元左右的资金。
 
    曾志权介绍,647亿元中,400多亿元是今年的预算资金, 新增安排的200多亿元中,148亿是今年国务院刚刚批准的广东省政府可以自行发债的规模,其余几十个亿是清理历年存量资金。
 
    在近日出台的《措施》中,广东省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加快这些资金的支出进度,力争早投入、早见效。
 
    拉动投资
 
    具体而言,财政资金投入主要围绕投资、消费、外贸三大抓手,重点加大对交通、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投入,同时积极支持扩大出口、促进进口和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以稳定外贸增长,并加大对信息消费、广货网上行、传统商贸服务业发展等的支持力度,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扩大消费需求。
 
    政策制定者希望,这样的资金安排既能产生即期效应,又能利于长远发展。
 
    根据《措施》,今年财政部下达的148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中,将安排78亿元转贷市县,用于支持市县承接落实重大产业项目落地配套和重大项目建设。“重大项目短期难以见收益,这就是典型的长线发展思维。”广东省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黎旭东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对此表示肯定。
 
    然而,对于广东这样的万亿经济体,仅靠新增200亿财政资金投入,难免有些杯水车薪。
 
    在林江看来,这一方面源于广东省级财政能动用的财力本身不太大,另一方面也是切合新一届政府不搞大规模经济刺激方案的选择。
 
    曾志权表示,稳定经济增长需要多措并举,投资拉动是很重要的一环,但主要还是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财政政策只能起导向作用。
 
    “希望通过这种安排,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作用,四两拨千斤,撬动5-10倍的社会资金投入。” 曾志权说。
 
    另据了解,广东正在研究部署加大财政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力度,可能从奖补结合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及支持研发、服务等重要平台建设等方面着力。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