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经济开局向好 多项数据平稳增长
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最新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2月,国民经济运行起步向好,投资、消费、工业生产等多项数据平稳增长。专家表示,数据反映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速度正在提升,消费升级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新动能支撑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开门红”为全年经济稳定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2018年经济将延续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今年开局多项经济数据平稳增长
数据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2%,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1.0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0%,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4626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0.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0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082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
从发布的数据来看,经济形势好于预期。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当前工业生产有所加快,消费比较活跃,价格总体平稳,就业继续向好,国民经济起步向好,尤其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条件在不断累积。
毛盛勇把高质量发展的条件分为几个方面:从民生领域来看,1月至2月,城镇调查失业率继续位于低位,低于5%,比上年年末以及上年同期均有小幅回落。从效益来看,1月至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5%,比上年同期有所加快。从需求来看,内外需也都比较活跃,反映内需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了0.2%;而出口在去年高增长基础上,今年1月至2月仍增长了18%。从区域来看,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和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速度总体要快于全国。
从生态环保指标来看,1月份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平均优良天数的比例为68.6%,比上年同期提高了8.6个百分点,特别是北京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6%,比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周景彤表示,“供需两旺”是1月至2月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从供给侧来看,工业和服务业增长均好于市场预期;从需求侧来看,投资、消费、出口均稳中向好。尤其是出口为2010年以来同期最好表现,经过近些年的调整,我国经济已由过去的外循环(出口-生产-投资)为主,正在向内(消费-生产-投资)外循环并重且良性互动转变。
转型升级提速成亮点
数据显示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速度正在提升。在工业增加值中,1月至2月,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9%和8.4%,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7和1.2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78.1%,集成电路增长33.3%,工业机器人增长25.1%。在固定资产投资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速分别快于全部投资3.4和2.3个百分点。
毛盛勇表示,首先是消费升级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1月至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7%,从消费的业态来看,网上零售额增速超过37%,比上年同期加快5.4个百分点,线上带动线下消费融合发展。从实物消费来看,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例如化妆品和智能家电等高品质的消费,都保持比较快的增长。
此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主要的一个贡献来源于汽车类的消费增长加快。“汽车销售量增长并没有那么快,但是平均单价上升比较多,这说明汽车的需求在更新换代、结构在升级。”
毛盛勇表示,新动能支撑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一是传统的动能在加快改造升级,一些落后的产能逐渐退出市场,实际上为优质产能腾出空间,传统的行业、传统的产能在持续改造升级。二是新兴动能在加快成长,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持续保持比较快的增长。新动能的成长有利于推动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也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全年经济有望保持稳定运行
多位专家表示,“开门红”为全年经济稳定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毛盛勇特别表示,在几大宏观经济指标中,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相关性很强。如果经济增长好,企业就会扩大生产,增加投资,就业岗位就会增加,失业率就会下降。而随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服务业加快发展,整个经济发展的就业弹性在提高,对经济增速的依赖性在减少。今年6.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可以比较好地解决和稳定社会就业,引导各个方面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上,放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
周景彤也认为,今年实现6.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应该问题不大,这为解决经济中长期问题创造了难得的时间窗口,未来需要把更多精力放在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上。但与此同时,要持续稳妥推进降杠杆。此外,还要时刻绷紧防风险这根弦,加强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领域的监管,以及密切关注汇率、股市等金融市场潜在的波动风险。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此前表示,2018年经济将延续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在这个过程中,财政资金要进一步优化结构,供给侧改革补短板要将资金更多投向新兴产业。货币资金继续保持稳健中性,坚持“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充分重视和应对由于美联储加息等带来的外部冲击风险,特别是资金回流风险。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