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铜川2020年力争两条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主体完工,大力发展公铁联运
铜川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显示,2019年完成的重点工作包括:合理错峰,鼓励水泥、石碴企业抢抓市场扩大生产,水泥熟料增长30.1%,金隅冀东、尧柏两条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启动建设,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包括:力争金隅冀东、尧柏两条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主体完工,水泥(熟料)、骨料产量分别达到2000万吨和1000万吨;围绕煤炭、水泥、骨料等大宗产品,培育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大力发展公铁联运,打造全国物流示范城市。
铜川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是铜川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决议,紧扣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三个经济”,精心培育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区域中心建设,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活力增强”良好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2019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7%;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04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29元,增长10.1%;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8%,CPI涨幅为3.1%。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需求不足、减税降费政策执行等因素影响,生产总值、服务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未完成计划任务。地方财政收入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二十四次常委会议批准调整的财政预算。
稳中有进: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方阵。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4位,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居全省第2位。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
进中向好:一是就业收入形势良好。城镇新增就业10375人,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居全省第3位和第2位。二是企业效益逐步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32.4%,新增千万元以上纳税企业15家。三是工业用电量较快增长。工业用电量(含美鑫)增长88.5%。四是财政收入结构持续优化。税收收入占比达76.2%,高于上年0.4个百分点。
活力增强:一是市场主体实现倍增。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3.4万户,增长52.9%。二是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省第3位,工业投资增速居全省第1位。三是金融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银行业机构新增法人贷款29.85亿元,40家企业在陕西股权交易中心交易板挂牌。
二、2019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经济在下行压力中稳中有升。出台了103项稳增长工作措施,市县两级颗粒化推进各项措施落实。成立稳投资专班,实行重点项目推进周例会制度,解决了一批涉及土地报批、不动产登记、企业债务化解、国有资产盘活等历史遗留问题。出台了《重点项目建设和扩大有效投资考核办法》和《重点项目服务推进管理办法》,强化项目6A要素管理和市级领导包抓重点项目机制,组织开展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和观摩,182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49.97亿元。深化“双百双千”工程,建成工业项目40个,新增“五上”企业111户,在新项目、新企业、新动能的拉动下,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步入全省第一方阵。
(二)加快转型突破,产业高质量发展初见成效。一是聚焦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跟跑”发展。粮食总产29万吨,水果产量增长8%,中药材种植面积10.33万亩,9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和20个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稳步推进。全市环保精洗煤产能突破1000万吨,洗煤产量增长18.7%;美鑫铝镁项目达产达效、铭帝集团总部迁入我市;合理错峰,鼓励水泥、石碴企业抢抓市场扩大生产,水泥熟料增长30.1%,金隅冀东、尧柏两条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启动建设;光伏技术领跑基地50万千瓦全容量并网,华能照金电厂扩大直供电交易企业44户,发电量增长8.8%。二是聚焦项目招引,推动高端装备制造、先进陶瓷、生物医药、文化旅游体育等优势产业“并跑”发展。澳威激光、宜君现代医药产业园、陕建工铜川新型材料工业园等35个项目建成投产;达美轮毂、特必克摩擦片、文达汽配等12个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建成;“一带一路”陶瓷产业新城2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基本建成;天一秦昆、千禾制药等项目加快推进,发展中医药相关企业30家;举办第五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世界中医药大会第五届夏季峰会铜川分会,承办了全国射箭奥林匹克项目锦标赛暨东京奥运会国家队选拔赛等10余项国家级、省级重要赛事,宜君县创建为全省旅游发展示范县,花溪谷创建为4A景区,马咀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新增文化旅游体育企业50户,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55.6%。三是聚焦创新驱动,推动航天科技、数字经济等高新产业“领跑”发展。商业航天指挥展示中心、航天大道等开工建设,商业航天测运控中心站主体建成,引进航天科技及光电集成企业20家,铜川商业航天产业区被确定为陕西航天科技产业发展园区。落户数字经济企业54户,交易额突破100亿元。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6户,铜川产业技术研究院、省科技统筹资源铜川分中心投入使用。
(三)补齐短板弱项,城市经济逐步提升。加快建设区域交通、商贸、教育、医疗、文化中心,全力做好西延高铁、合凤高速保障工作,市汽车客运总站主体建成,改善农村公路460公里,打通城市断头路10条,华原路、长虹路等病灾道路全面改造提升,周陵至军台岭、移村至耀三界公路建成通车,西安至铜川景区“直通车”开通运营,干线公路优良率全省第一。耀州区(新区)成功列入省级道路货运无车承运人试点。宜君县纳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和县城建设试点县。关庄物流园、西北耐物流园等加快推进,建成县级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5个、镇村级服务站点292个。铜川大厦、悦豪酒店建成运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0所,全面消除超大班额,全市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88.5%。举办耀州窑陶瓷文化艺术展,耀州窑陶瓷艺术学院在铜川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成立。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研究院、吕仁和国医大师工作站落户我市,市人民医院二期开诊,市中心血站迁建项目、铜川五官医院主体完工,建成村级孙思邈中医堂20个。市工人文化宫、铜川书画公园、铜川剧院对外开放,市人民公园、城市运动公园改造完工,北市区工人文化宫主体建成。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覆盖率、上等级率、公共文化领域重点改革任务完成率均达到100%,《我在耀瓷小镇等你》《马咀是个村》在全国院线上映。
(四)综合精准施策,三大攻坚战有序推进。累计化解政府隐性债务8.6亿元,市本级退出债务风险预警地区名单;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降至1.21%。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攻城、拔寨、清零”三大行动,累计实施农业产业项目601个,建成社区工厂38个、村级光伏电站150个。易地扶贫搬迁入住率、旧宅基地腾退率均达100%,23个贫困村退出,2200户5765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62%,耀州区(含新区)、印台区脱贫摘帽,宜君县、王益区脱贫成果有效提升,全市整体脱贫目标顺利实现。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四场保卫战,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散煤59014户,拆除燃煤锅炉61台,淘汰高排放老旧机动车3895辆,整治“散乱污”企业24家,完成造林10万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66天,位居关中前列。出境断面水质达到省考标准,PM2.5超额完成省考目标,入选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省级节水型城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获国家考核优秀格次。宜君县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印台区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王益区荣获“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
(五)深化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活力增强。一是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放管服”改革全面深化,颗粒化推进《铜川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五大专项行动方案》,公布94条利企便民政策清单和104张政策落地服务流程图,全面取消银行账户许可,企业开办和简易注销分别在3个和2个工作日内办结,并实现“零费用”。企业水电气暖报装实现电子缴费网上支付“全覆盖”。不动产登记业务办理实行容缺受理、延时办理和产权证书快递送达服务。“中介超市”上线运行,“一网通办”网上可办率达到81.88%,最多跑一次事项达到1455项。累计为企业减免税费9.38亿元。我市入选“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宜君县被世界银行列为普惠金融全球倡议(FIGI)试点。二是持续加快重点领域改革。全市359个村全部完成清产核资、成员认定和股权量化,有经营性收入村达280个,占到77.99%。黄堡镇新村、阿庄镇阿庄村列入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组建能源集团公司和物产集团公司,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市开发投资公司取得AA信用评级。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维修改造工作稳妥有序开展。市县两级机构改革总体完成,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稳步推进。三是持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出台了《加快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推动构建改革开放新格局的实施意见》,设立铜川市口岸办和公用型保税仓,建立海外商务代表处7个,新增外贸备案企业26家,进出口总额3.9亿元。举办陕西铜川-日本经贸合作周等活动,全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486个,引进市域外资金289.1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004万美元。
(六)坚持以人为本,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81%。就业优先政策全面发力,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7亿元,创业大街获批第三批省知识产权示范众创空间,入驻企业110家,城镇登记失业率3.28%。建成标准化创业中心20个,新认定创业孵化基地15家。基本养老保险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异地就医报销比例达到69%以上。建成6个省级标准化示范社区、6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9个智慧社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和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8%和93%以上,新增集中供热面积97万平方米、天然气用户9440户。城市应急水源工程积极推进,龙潭水库大坝枢纽工程全面完工,雷家沟水库枢纽工程开工建设,龙潭水库供水工程加快推进。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2700余名困难群众喜迁新居,1万余户群众不动产登记遗留问题得到解决。有效化解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清偿民营企业账款1.27亿元,为2804名农民工讨回工资4203.58万元。社会治安满意率实现“八连升”。连续三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立即启动联防联控机制,实行链长负责制,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分级分区管理,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率先在全省实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三清零”,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与此同时,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问题依然突出,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短期集中体现,经济运行风险和挑战明显增多。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运行稳中有忧。产业结构不优,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尚处于培育壮大期,转型升级步伐还不够快;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能源约束趋紧的形势下,稳增长政策储备不够多,与发展预期还有不少差距,疫情影响产业链协同复工度不高等问题需加快破解。二是重大项目依然不足。聚焦转型升级、产业集群的定力和韧劲不够,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产业项目不足,重点项目协调推进难度较大。三是便利化营商环境还需持续用力。部门壁垒、信息孤岛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群众办事便利化、信息化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四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由于主导税源不足和减税降费的政策落实,各区县落实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难度加大。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待进一步加强。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依然存在薄弱环节,留住人才的软环境亟需加强,适应全市产业集群发展的职业技能人才需加快培训,居民持续增收制约因素增多,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影响需要高度关注。
三、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202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认真践行“五个扎实”要求,全面落实“五新”战略任务,大力发展“三个经济”,常态化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推动产业集群上规模,加快区域中心建设上水平,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良好收官。
综合考虑复杂的外部环境、疫情影响、高质量发展、追赶超越等因素,结合项目储备、新增产能、社会稳定等情况,建议202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任务是: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8%,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5%和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省级下达指标任务。
四、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
(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精准稳妥组织企业复工复产,有力有序推动经济疫后复苏。一是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实施新一轮稳投资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专项债券+市场化融资”。出台《疫情防控期间服务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的若干措施》,建立问题、责任、时限和进度“四本台帐”,全面推动重点项目开复工。继续实行重点项目6A要素保障管理,市级领导包抓、派驻专员服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定期观摩等有效做法,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全面评估“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谋划好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平台、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做好“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交人大审议的准备工作。二是全力稳定工业增长。继续开展“双百双千”工程,成立物资协调、健康防护、用工保障、交通保畅、金融帮扶5个工作服务组,“一企一策”精准帮扶企业复工复产。建立40个已建成工业项目责任清单,力促企业尽快达产达效;力争建成工业项目30个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户,开展各类工业品展销活动10次以上。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王益经济技术开发区、耀州窑文化基地、铜川高新区产值增速均达到20%以上。三是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在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基础上,有序推进商贸文旅产业适宜性发展。扩大新能源汽车销售,鼓励家电消费升级,支持大型零售餐饮企业开展促销活动;增加社区养老、幼托、家政、体育等服务供给;推动实体零售转型,扩大电子商务、健康等新兴消费,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发展假日和夜间经济,鼓励景区推行门票优惠措施,着力开发各类参与性消费项目。抓好限上企业培育工程,培育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20户。
(二)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一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开展“三排查三清零”百日冲刺行动,建立三级督导督战工作机制,全面提升“两业”“两房”“两非”工作质量。认真整改中省专项巡视“回头看”和成效考核反馈问题,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突出问题,健全完善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确保稳定脱贫,防止返贫。扶持壮大特色优势扶贫产业,充分发挥国企“两联一包”扶贫团、合力团等作用,推广扶智扶志经验做法,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旧宅基地腾退、复垦等工作,全面落实特殊贫困人口兜底保障政策,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深化盐铜扶贫协作和经济合作,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扶贫产品对接活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二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强化“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快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项目进度,完成散煤治理任务,深化“散乱污”企业、工业炉窑、机动车尾气专项整治,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位居关中前列。加快安泰环保综合利用项目建设进度,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垃圾处置和固体废物整治。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谋划推进北洛河干流取水工程,充分利用好国家黑臭水体治理专项资金,确保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巩固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成果,加快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步伐,全年绿化造林10万亩以上。三是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加强隐性债务风险动态监测,积极处置政府存量债务和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政府债务率稳定在警戒线以下,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保持在1.7%以下。优化地方金融监管机制,保持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高压态势,确保区域金融安全稳定。
(三)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冶坪煤矿达产达效,照金、崔家沟等煤炭洗选项目全面建成,原煤产量稳定在2000万吨左右。力促华能照金和美鑫锦阳电厂扩大生产,发电100亿千瓦时以上。力争金隅冀东、尧柏两条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主体完工,水泥(熟料)、骨料产量分别达到2000万吨和1000万吨。壮大陕西建工和伟力凯恩等装配式建筑产业,加快陕煤化绿色建材产业园建设,推动新型建材绿色发展。二是推动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紧盯“陕西制造、铜川配套”,加快天众航空铝合金材料产业园、山河丽航汽铝板带等项目建设,达美轮毂、赛骏专用车生产线建成投运,锂电新材料产业园、绿色铸造产业园、年产8万吨铝合金新材料项目、年产50万套盘式制动器项目、年产20万立方米智能装配式铝构件项目开工建设。加快“一带一路”陶瓷产业新城建设,建成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20户以上。加快医康创谷科技园、国家中草药植物园建设,开工建设兴盛德三期、必康药业、集吉晟沅等项目,天一秦昆、千禾制药等医药企业投产运营。加快商业航天产业链布局建设,商业航天测运控中心站投入使用,测运控卫星达到50颗以上;力促灵动飞天、深蓝科技、星宇航泰等企业量产达效;年内落地航天科技企业20户。积极创建省级军民融合示范园区和国家卫星互联网工程应用示范基地。开工建设IDC、西安交大铜川物联网等项目,京东云(铜川)数字经济产业园建成运营,加快建设锦阳新城数字经济产业区、光电子应用技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聚集产业电商、智能制造等企业和项目,电商交易额达到200亿元。加快推进“5G+光网”双千兆示范城市、5G基站、新型智慧城市等项目建设,努力创建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区。三是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认真落实全省“1155”工程,力促谢赫特曼诺贝尔奖新材料研究院及产业基地一期生产运营,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铜川分院、铜川产业技术研究院建成投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0户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深入推进“飞龙计划”,新增科创板企业实现新突破,支持本地优质企业直接融资,全年培育引进上市公司1-2家。四是推动现代服务业突破发展。加快建设新区绿地、王益区文化宫片区等综合商圈,盘活闲置商业综合体,布局改造步行商业街区,发展夜间经济,引进一线商贸企业,促进消费升级。加快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积极推动照金香山5A级和陈炉古镇4A级景区创建,开工建设照金温泉酒店和室内滑雪场、药王山温泉和石刻艺术博物馆、玉华宫冰雪世界,培育康养温泉、特色民宿、室内滑雪等新业态。积极发展会展经济、赛事经济,新增文化旅游体育企业60户,综合收入突破180亿元。加快西北耐物流园、关庄物流园、陕果“一中心两基地”等项目建设,围绕煤炭、水泥、骨料等大宗产品,培育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大力发展公铁联运,打造全国物流示范城市。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提升农村电子商务三级服务体系运营水平;发挥京东整合资源引领电商发展作用,引进电商企业50户以上。加快建设铜川现代服务业金融总部基地和特色金融街区。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群众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应用和发展,提升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
(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一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3+X”、农业绿色发展提质增效、农业生产安全保障“三大工程”,打造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9个、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20个。支持周陵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省级农业高新区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海升扶贫产业园、新希望、大北农、英联无抗饲料等项目建设,陕果现代农资产业园一期建成投运。新种植中药材10万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社区工厂、农产品加工业,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培育提升。加大农村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聚焦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抓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特色传统村落创建工作。二是加快发展城市经济。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领,加快北市区“三疏”和“城市双修”,持续推进新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持续巩固创卫成果。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61个,棚户区改造项目4个、农贸市场改造项目10个。加快建设海绵城市,力促新耀水系开工建设,推进城市生活节水管理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积极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实施正阳路-朝阳路、鸿基路、咸丰路等病灾道路改造提升,加快西环公园建设。加快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公共机构全覆盖、居住小区创经验、示范片区见成效。推进立体停车场地建设,新增停车位1万个。全面落实城市人口“增容计划”,加快新耀连接带、南北市区连接带等重点区域产业布局,依托新区创建铜川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推进耀州区建设关中协同创新发展先导区,支持王益区倾力打造生态和谐宜居宜业新高地,推动印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用好全省县域经济和县城建设试点县政策资金,加快宜君避暑康养基地建设,打造县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先行区、幸福产业发展示范区。三是加快建设区域交通枢纽。加快建设印台区崾岘梁至画眉梁公路,开工建设玉皇阁二号桥、华能铜川照金电厂铁路专用线、西铜一级公路扩能改造等项目,合凤高速铜川段、青岗岭至惠塬一级公路年内主体完工,市汽车客运总站投运,宜君县二级汽车客运站开工建设,力争园区、景区、镇村公交实现全覆盖。改善农村公路100公里。力争西安地铁延伸线、黄陵经铜川至西安国际港务区铁路货运快速通道、新区经三原至西咸国际机场和新区至照金两条城际铁路等纳入全省规划。做好西延高铁铜川段项目保障,启动区域高铁站点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宜君通用机场建设和照金航材物流机场前期工作。
(五)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一是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全面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条例》,深化“五大专项行动”,加快中介机构培育引进,巩固收费清单“一张网”建设成果,扎实开展政务诚信第三方评价,完善“四办”服务清单,促进中省市出台的利企便民政策有效落地执行。进一步完善全市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和“互联网+政务服务”管理制度体系,推动更多事项入驻全市政务服务网和自助服务终端,力争实现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全部办”。二是深化重点领域市场化改革。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政策措施,持续推进涉政府产权纠纷专项治理行动。深化国企改革,推进企业扭亏为盈、提质增效,稳步推进国企整合重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发挥市开发投资公司、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平台职能,完成债券发行工作,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争取我市列为“全国普惠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继续推进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深化农业农村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有效盘活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处置盘活闲置、低效利用土地1000亩,解决好1万户群众不动产登记遗留问题。三是持续扩大外向型经济。落实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发挥好纾困基金和技改奖励资金作用,持续推动中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规范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民间投资增长10%以上。加快发展“三个经济”,依托公用保税仓功能优势,借力自贸区协同创新发展,继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在海内外设立铜川特色产品展示营销中心,增加出口品种,扩大出口规模;加快引进出口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外商投资以及跨境电商等企业和项目,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5亿元。继续办好陕西铜川-日本经贸合作周活动,全年新增外资企业10家,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以上。组织参加重要招商活动,开展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上门招商,签约招商项目1000亿元以上。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促进更高质量就业。出台《积极应对疫情进一步促进返乡人员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用好用足援企稳岗政策,以“双创”升级版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对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帮扶,鼓励发展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增强就业弹性,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新建镇级标准化创业中心9家,社区工厂达到60家,确保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二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积极推进公办中小学幼儿园职薪绩效改革试点。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7所,创建省市级学前教育课程建设示范基地10个。开工建设铜川职业技术学院二期,推进与西安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加快健康铜川建设。铜川五官医院项目一期、市中心血站建成投运,市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主体封顶,开工建设国家老年公园、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二期、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综合大楼、渭北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进健康细胞示范建设,发展村级孙思邈中医堂40个,加快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加快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积极实施全国第一批医养结合试点、第二批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建设一批医养康养社区。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社保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制度,规范社保基金管理。市老年服务中心一期建成投用,新区保障性住房小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改造提升示范性农村幸福院10个。建设5个省级标准化示范社区、6个智慧社区和6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加强残疾人康复和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民政福利、慈善事业。加快保障性住房分配,扩大租赁补贴发放范围,提高入住率。铜川博物馆、体育馆建成运营,启动体育场建设,举办“红色照金”系列精品赛事,做好十四运铜川赛事、省第九届艺术节参演筹备工作,完成政府购买公共演出400场。五是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余村经验”,推广红旗智慧社区管理模式,全面推广“和为贵”调解室和王玉理工作室做法,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快雪亮工程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铜川、法治铜川。加大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产品质量监管力度,确保不发生食品、药品及特种设备安全事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启动建设应急物资储备中心。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扎实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