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省市全年重点项目投资近30万亿 集中开工带火水泥市场
开年以来,全国各地一批重大项目陆续集中开工建设,在助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带火了水泥、孰料等上游原材料市场。根据业内专家预判,熟料先行,水泥在后,继部分熟料厂家通知价格上调后,水泥价格也有望水涨船高。
随着全球石油价格的节节攀升,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大宗商品持续上涨,一场流动性过剩与供给侧结构变化所引发的原材料涨价危机开始席卷全国。
近段时间以来,处于上游的原材料上市公司涨价公告不断,被夹在上游和消费者中间的企业正试图寻求各种途径破局原材料疯涨难题。业内分析,上半年会有所反弹,下半年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滑落。
开工潮带火上游原材料价格
今年春节假期结束之后,全国各地密集启动重大项目的集中开工仪式,稳投资火热开局,迎来牛年首季“开门红”。
据不完全统计,2月份全国各地共开工9533个重大/重点项目,总投资额为6.52万亿,开工项目数量较1月环比增65.8%,项目投资额环比增125.6%,同比增658.6%。
从各省情况来看,江苏、河南2月开工项目投资额均超万亿元。2月20日,河南举行2021年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2772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6万亿元。同日,湖南长沙、四川南江、浙江宁海等多地也纷纷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涉及“两新一重”、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建设等重点领域。此外,湖北武汉2月27日举行2021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21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3305.4亿元,是武汉集中开工投资规模最大的一次。
在各地重大项目密集启动开工的同时,2021年全年建设目标和清单也浮出水面。截至目前,已有20多个省市公布今年重点建设项目清单,总规模近30万亿元。
业内指出,重大项目建设是稳投资、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正成为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硬支撑。但另一方面,随着各项目的火热开工,对原材料需求集中增加,也因此带火了上游原材料市场。业内预计,需求端的启动有助于提振部分地区的原材料价格,水泥、熟料、建材等将迎来新一轮涨价潮。
3月11日起,长三角沿江地区熟料迎来节后第三轮涨价,再度上调20元/吨,累计上涨80元/吨。春节以来,沿江熟料已超预期提前上调了两次。
随着市场逐渐恢复,多地水泥企业也纷纷发布涨价通知。13日起,安徽、江苏等地一些主要厂家陆续通知上调低标水泥价格10-20元/吨,四川、甘肃、内蒙古等地水泥企业也上调水泥价格20-30元/吨。
中国水泥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水泥供需状态相对平衡稳定,涨价的主要原因或在于市场对全年行情的看好叠加国外熟料进入量减少,熟料提价锁死水泥价格下行的空间。熟料价格继续上调,将稳定或带动水泥价格快速回涨。
或促使部分行业洗牌
事实上,今年自春节过后,包括熟料和水泥在内的多种原材料价格出现暴涨,各行各业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涨价,制造业面临大考。
处于上游的原材料上市公司涨价公告不断,终端消费者自然也不愿意为此买单,因此夹在中间的中下游企业无疑是涨价潮中最尴尬的一方。不少企业和商家迫于无奈,只得通过调价应对原材料上涨。但这样最终导致的结果,则可能是失去部分消费者。尤其是在一些非必需品的购买上,多数消费者对价格上涨的产品,会作出“拔草”的选择。
有业内人士分析,本轮涨价对全行业众多企业承压明显,需要做足充分准备,积极寻求应对之策。大企业议价能力强,且在重要材料方面有较多的库存和储备,因此原材料涨价对其影响较小。但对于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而言,除议价能力不强外,资金实力不够雄厚受或使其受影响较大。这一波涨价到最后可能就是一次洗牌,一些抗风险能力不足的中小企业就这样退出了。“现在就看,最终是下游撑不住接单,还是上游撑不住换货。”
“对于不同行业来说,终端的价格受此影响的差别会非常大。”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向记者表示,生产资料成本提高,肯定会传导到消费者终端来,最终有可能还是消费者来买单。有的行业过去存在暴利,这次可能就直接把上游涨价带来的成本消化在内部;但也有一些行业成本是刚性的,已经退无可退了,这种涨价的可能性比较大;另外,有的下游企业是宁肯让利也不让市场的。他认为,全球所有国家在今年的经济增长都将是前高后低,上半年会有所反弹,下半年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滑落。“目前这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驱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现象,我认为只是一个短期的现象,它不可持续。”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