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驱动 聚力创新丨海螺投资公司碳减排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对建材行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随着国家“双碳”战略推进,建材行业进入战略转型期,绿色低碳成为行业转型发展的主旋律。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海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诚强调:“碳减排不仅是一项伟大崇高的使命,更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想要确保行业平稳运行,实现低碳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加强前瞻性思考和谋划,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科技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也是承载企业发展的“压舱石”。海螺投资公司作为海螺集团产业多元化和规模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产业投资和新业务孵化的重要平台、改革发展和激励政策实施的重要载体,始终围绕集团“创新引领、数字赋能、绿色转型”思路和“歼30”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逐梦而行、踏浪而上,抢抓政策机遇,聚力技术创新,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上下游企业,围绕重大专项和“揭榜挂帅”科技课题,逐步构建创新联合体,研究节能降碳前沿技术,不断孵化有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的新项目,持续推进科研成果市场化、公司化运作,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努力走在新技术前沿、新产业前列、新业态前线,加速培育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新动能。
在“新”上下功夫。2018年,为实现海螺集团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海螺投资公司应运而生。经过对行业判断和国内领先企业的深入考察,海螺投资公司将“初始赛道”聚焦在水泥外加剂和混凝土外加剂领域,旗下海螺新材料公司生产出的高效水泥助磨剂、高效生料助磨剂、高减水聚羧酸减水剂等产品可有效降低熟料用量、降低电耗、多消纳工业固体废弃物,减少混凝土用水量等,实现节能降耗的功效,目前已在水泥和混凝土领域得到深度认可和广泛使用。迈入水泥新型材料行业,不仅是海螺集团通过兼并重组实施产业多元化、规模化发展的重要一步,也是海螺投资公司实施创新、绿色发展的关键一招。当前,海螺新材料公司已基本完成全国性布局,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多个研发平台,一跃成为全国水泥外加剂行业“龙头”。
未来,海螺新材料公司将以“技术领先、规模领跑、产业领航”为目标,充分结合国家对行业安全环保的动态性政策调整要求,瞄准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持续推动在水泥及混凝土外加剂产业方向的整合发展,依托自身研发、生产和服务优势,为客户提供高性能水泥助磨剂和混凝土整体解决方案,真正用“海螺匠心”为水泥行业节能减排降耗作出新的积极贡献。
在“绿”上做文章。实现“双碳”目标,清洁、低碳的绿色能源至关重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十三五”期间,海螺投资公司聚焦清洁能源,通过3年的时间,成功孵化海螺新能源公司,建成19个光伏发电项目和3个储能电站项目,年累计发电量1.64亿千瓦时。去年,为进一步统筹调动集团内部资源,发挥资金优势,新能源公司通过资产整体内部收购的方式,由海螺投资转至海螺水泥,进一步助推新能源实现“主赛道”加速发展。
近年来,新能源产业装机规模快速增长,用户侧负荷呈多样性变化,电力系统面临诸多挑战。敏锐的发展嗅觉告诉我们,储能技术将在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支撑大规模发展新能源、保障能源安全的关键技术,大力推进储能产业发展成为发展共识。海螺投资公司旗下的绿能公司瞄准新能源产业“第二赛道”,聚焦储能技术发展和“双碳”目标,与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合资设立科技公司,着手建设钒储能电堆生产及系统集成基地,正式迈入储能技术行业。目前,全力研发的全钒液流储能装置因其突出的高安全性、长寿命、大容量、可循环利用性等优势,将在电源侧、电网侧及用户侧的长时储能场景中得到广泛利用。
下一步,海螺绿能将按照“起点高尖、成长高速、发展高质”为目标,在今年首期建成1GW储能电池产能工厂,并重点加大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研发制造及市场推广力度,全力推动全钒液流储能产业的商业化进程,联合海螺水泥共同打造具有海螺特色的“光伏+储能”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同时,通过新兴能源和绿色能源技术研发等业务,积极探索“售电+”发展模式,利用数字化信息精准定位大用户需求,打通跨省交易壁垒,引入风、光、水清洁能源,提高绿电使用率,降低排放,助推清洁能源和绿色发展。
在“先”上见实效。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印发的《“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提出,到2025年工业领域清洁生产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整体水平大幅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方案强调突出抓好工业清洁生产,严格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入,并对单位产品能耗、物耗和水耗均提出了更为严格的目标指标。同时,国内智能化、信息化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部分产品高度依赖进口,国外企业“卡脖子”等情况屡见不鲜,加强在工业制剂领域,补链强链延链及突破进口依赖势在必行。
面对新形势,新课题,海螺投资公司瞄准工业制剂领域,适时成立工业制剂公司,加强在工业制剂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上的研究,围绕脱硫、降碳及资源化利用等方向,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将“卡脖子”变成了“牛鼻子”。其生产研发的燃烧促进剂能改善原煤燃烧特性,提高其燃尽率,进一步降低熟料实物煤耗、二氧化碳排放量等关键指标,有效提升节煤效率。水处理制剂可通过杀菌灭藻,改善循环水水质,提高内循环水利用率,达到无磷、无垢、无废水排放。质智耦合剂在国内率先实现进口产品水准,打破国际垄断,实现完全零进口。原料矿化剂、脱硫剂等产品也均能够满足企业环保要求。
今年,海螺制剂将顺应国家“十四五”发展方向和“双碳”工作要求,以“精准导向、精耕行业、精益产品”为导向,通过能效提升、减少排放,持续对相关重点工业企业赋能,同时依托主业应用场景和强大的研发支撑,在“十四五”末打造不少于两家“专精特新”企业,力争成为国内一流的清洁制剂生产及技术装备服务商。
在“创”上求突破。去年全国生产原煤40.71亿吨,比上年增长4.7%。在“双碳”“双控”时代背景下,海螺投资公司在新材料、绿能、制剂工程“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同时,也在按照国家“双碳”目标要求,不断创新发展,加大清洁能源推广应用,提高工业领域非化石能源利用比重,积极推进清洁低碳能源、工业余热等替代运行方式。
目前,海螺投资公司聚焦生物质清洁能源和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这两条“新赛道”。其中,生物质作为最具潜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已成为我国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与传统的煤炭相比,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进储量丰富和绿色环保的生物质材料资源化利用,是实现“双碳”的有效技术途径,也是我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符合当前环保节能和低碳经济的需求。而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是通过相关技术应用及项目实施对工业废盐及二氧化碳进行资源化处置,加大对最终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捕集纯化和资源转化再利用,有助于水泥等传统行业实现超低、超净排放,从末端治理上实现控排、减排目的,进一步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全面绿色转型,实现国家“双碳”目标。
未来,海螺投资公司将以“双碳”目标、能源转型为切入点,加强在生物质资源和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及成果方面的开发应用,实现节能降碳,有效支撑国家“双碳”和发展规划目标实现。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努力做好这项复杂的精细活,既要立足当下,通盘谋划,围绕制约“双碳”工作推进的重点难点堵点集中攻坚,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具体问题;又要放眼未来,在技术创新、人才创新、管理创新等多方面同时发力,以产业赋能为方向,稳健发展新材料、工业制剂产业,以能源转型为切入点,加快拓展新赛道,实现产业再升级。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面对“双碳”使命,海螺投资公司始终保持清醒认知,抢抓发展机遇,选准实践路径,创新谋划解决方案,运用系统科学、系统思维、系统方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既抓好当前又谋划长远,勇担重任答好“双碳”这一时代课题,以创新赋能推动传统制造业从“灰色”迈向“绿色”,以绿色发展“领跑者”的姿态实现更高质量跨越,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作者系海螺集团党委委员、总经济师、海螺投资公司总经理丁锋)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