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微信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资讯详情

王建超:以创新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水泥行业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更新日期: 2024年06月28日 来源: 数字水泥网 【字体:
摘要:当前,虽然水泥行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求同存异、同舟共济,就一定能够破冰突围、渡过难关!


勠力同心 奋楫笃行

以创新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水泥行业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中国水泥协会执行会长、安徽海螺集团副总经理、海螺水泥副董事长王建超在2024年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202406281424532239.jpg

仲夏六月,万物葱茏。上半年即将收官之际,我们相聚在英雄城市、大美武汉召开行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一起探寻出路、商讨办法,可谓是恰逢其时、正当其势!

“十四五”国家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受国内国际经济影响水泥行业的日子很不好过,大家都深有感触。应该说,从2022年开始,行业快速进入下行通道,全年利润686亿元,同比下降60%;2023年下行势头没有改变,行业利润321亿元,同比下降超过50%;今年上半年情况更加糟糕,全年可能会出现全局经营亏损(而国家一季度GDP增速为5.3%)。事实上,自2008年就开始过剩,在“十三五”时期,水泥行业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年均利润高达1328亿元,其中2019年最高达到1867亿元。我认为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需求保持旺盛,“十三五”年均水泥需求23.2亿吨。二是政府宏观调控,因为二次推动行业错峰共识高,大企业带头执行力度大、刚性强,叠加能耗、秋冬季环保管控压减了供给量,市场整体处于供需弱平衡状态。三是技术创新力度大,行业技术进步明显,“十三五”期间水泥生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得到提高。

现在行情差,既有客观因素,又有行业自身原因。客观上,房地产叠加三年疫情影响比较明显,尤其是房地产因潜在风险防范化解需要,投资大幅收缩,影响水泥需求,2022年房地产土地购置面积仅1.01亿平米(2023年未公布具体数值),较“十三五”年均下降60%,2023年新开工面积9.54亿平米,较“十三五”年均下降53%,按地产需求占水泥需求4成比重测算,地产下滑影响水泥需求下降20%以上。主观上,一是新增产能投产,打破行业原有竞合生态,拖累市场下行,“十三五”以来,行业通过产能置换新增投产140多条线、产能2.3亿吨,新增产能控制不力,加剧行业从“十三五”初期过剩20%到目前过剩超过40%;二是少数企业不顾大局,盲目新增,甚至以节能减排为名行增产扩能之实,在行业起了很不好的反面作用,严重破坏生态,影响行业信心。三是企业间互信减弱,错峰方案执行打折扣,各自为战,竞相抢跑,价格踩踏,加剧行业恶性竞争。

面对行业步入下行通道、竞争日趋加剧的严峻形势,就我们应该怎么干来重构行业生态、推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提几点意见。

第一,要提高站位、增强信心,重构行业良好生态,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水泥人的贡献。

水泥是高能耗高排放行业,本来就不太受欢迎,加上近几年行业总体效益不好,严重拖累了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对行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改变行业现状。首先,从政治上看,行业必须改变现状。2024年,国家提出GDP增长5%的目标。今年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947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水泥行业利润亏损52亿元,也就是说水泥行业对工业企业以及国家GDP增长作了负贡献。另外,企业经营亏损,对地方的税收贡献大幅下降。其次,从企业自身来看,国家要求我们实现资产保值增值,而行业有不少企业却经营亏损,这很明显与国家要求不相适应。三是从广大水泥人的切实利益看,行业形势不好,企业经营困难,员工的收入就无法保障,他们的生产生活就会受到影响(近两年,一些自媒体关于水泥行业降工资、裁员的报道比较多,与国家稳增长、稳就业的大基调相悖,对水泥行业及企业的影响非常不好)。所以说,行业必须改变现状,以自身的转变来使社会对我们的认识有所改观(不能再说我们消耗了资源、消费了能源,资源占用与效益贡献不匹配,开着不如关了)。

一要坚定不移减存量。合理的产能利用率是保障行业效益稳定的基础,短期来看,错峰仍是改变行业经营现状的有效手段之一。当下我们应当统一思想,增强互信,通过错峰自觉压减过剩产能。进入“十四五”以来,客观来讲行业错峰工作做的不是很好,一方面是政府牵头力度有所减弱,一方面是企业落实错峰打了折扣。5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强建材行业产量监测预警,推动水泥错峰生产常态化。到2025年底,全国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8亿吨左右。这充分表明国家旗帜鲜明支持水泥行业错峰生产。我们要结合区域市场行情差异,推动实施差异化错峰,真正把政府、协会制订的错峰计划执行好、落实好。尤其是今天在座的50强企业要带好头,齐心协力维护行业良好生态,努力把行业的效益提上来,为经济社会发展多做正贡献。

二要统一思想控增量。“十三五”行业新投产的一些生产线,给行业自律埋下了不少问题和隐患。特别是在市场下行期,一条新线投产的影响会被几何级的放大,会引发远远超出其实际影响的市场竞争和行情下滑,结果就是企业没利润、地方没税收、员工没收入,不利于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眼下,要借助即将出台的产能置换新政策,从严从紧控制新增产能,大家都要有“新增产能投产之日,就是经营亏损之时”的意识,立即全面停止新增新建,尤其是大企业要带头引领、50强要积极响应;要共同呼吁收紧产能置换指标,明确对连续两年每年产量不足年产能30%的水泥熟料生产线产能不得用于新建项目产能置换,切实通过严格的产能置换政策,压减行业过剩产能;中国水泥协会也要做好新增产能上马听证,作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决策。

第二,要数智转型,绿色赋能,加快构建新质生产力,建强产业融合优势。

2023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一个鲜明的导向就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新形势下,水泥行业要以新的战略视野来推动数智化转型、绿色化发展,加快构建新质生产力。

一要推动数智化转型。数智技术是水泥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一个方面是智能化制造,包括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水泥行业质量追溯与寻优创新应用、水泥产品智能数字化制造平台创新应用、基于工业互联网架构的水泥行业设备全生命周期智能管控平台创新应用等;一个方面是数字化管理,包括工厂碳排放评估平台创新应用、水泥行业智能运维服务平台创新应用等。我们要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AI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围绕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的全过程开展智能化升级,优化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提升运营质效。

近年来,海螺集团致力于数字化转型,并将其作为“一基五业”战略的重要支点,相继孵化了掌握自主核心技术的海博科技、海螺中南、智质公司等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当前,集团还与华为深度合作,加快推进企业数智化转型,我们真诚地希望与同仁们一道,带动整个水泥上下游企业一起,共建世界一流的建材服务生态。

二要推动绿色化发展。国务院印发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大节能降碳工作推进力度,到2025年底,水泥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建材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到2025年底,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50%左右水泥熟料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这对我们水泥企业的绿色化发展既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新要求。就目前的情况看,我们的任务还是比较艰巨的。要重点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节能;二是降碳。

在节能方面:要多措并举加快能效标杆企业创建。一是大力应用节能技术装备,如低阻高效旋风预热器、高效篦式冷却机、节能磨机等;二是大力实施装备节能升级改造,如对预热器、窑炉燃烧器、风机、电机等进行节能技术改造;三是大力推广使用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四是大力推进替代燃料使用,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固废等,提高生物质燃料、RDF、SRF等替代燃料使用率。

在降碳方面:要多管齐下加快推进碳减排碳中和。一是调整水泥品种结构,少用碳排放高的熟料和水泥;二是采用生物质废弃物用作替代燃料,以及用绿/灰氢(H2)来煅烧熟料,减少化石燃料使用;三是在行业大力推广应用水电风电光伏电等可再生的零碳能源;四是持续探索研究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技术;五是加快富氧燃烧技术的应用以及低碳水泥的研发;六是研究用吸碳矿物封存碳排放;等等。另外,当前我国碳交易体系不成熟、碳足迹计算公式不全面等问题制约行业双碳工作推进,建议由中国水泥协会呼吁行业主管部门,尽快确定水泥行业碳配额核定标准,按照“十三五”熟料平均产量进行碳总额分配,鼓励企业技术创新、降低单耗,引领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近年来,海螺集团加大投入,在协同处置、清洁能源、替代燃料、新型燃烧等领域储备了节能降碳减污的技术,海螺将始终秉承开放、合作、共赢的态度,与业界同行一起,为协同推进行业减污、降碳、扩绿、增长贡献力量。

第三,要抱团取暖,携手前行,共同应对严峻的市场挑战,共渡行业当下的经营难关。

行业进入下行期,大多数企业经营困难,越是情况复杂越需要大家团结一致、共克时艰。

一要切实加强行业自律。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破解行业困境,需要大家担当作为。今天参会的50强企业,数量小众、但产能大众,只要我们能抱团取暖、扶携前行,践行“行业利益高于企业利益,企业利益孕育于行业利益之中”的理念,坚定“要合作、不对抗,要团结、不分裂”的决心,加强自律、稳住预期,维护生态、修复行情,坚决抵制低价倾销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减少内卷、杜绝内耗,行业形势一定会好转。

二要不断提高产能集中度。从欧美发达国家水泥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都要经历一个残酷的去产能过程。“十四五”以来,国家部委多次发文鼓励建材领军企业开展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优化产业结构和竞争格局,推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仍有3000多家水泥企业,前十大企业的产能集中度不足60%,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要调整产业发展结构,把投资方向从新增新建调整到并购、重组、股权合作上来,整合市场,集聚资源,持续提升行业集中度。

三要有序“走出去”。这两年,海外需求总体稳定,不少企业把发展重心转向海外,存在扎堆投资的现象。建议在海外投资发展过程中,要选准发展国别,做好产业规划,避免“内卷”从国内卷到国外,引发海外“中国企业内战”和新的产能过剩,影响中国企业的国际形象。在此,海螺呼吁,各大家要理性投资、精准投资,抱团出海参与国际市场拓展,共同应对风险挑战,真正地把中国先进的工艺装备、绿色低碳技术输送到海外,更多惠及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各位同仁,当前,虽然水泥行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求同存异、同舟共济,就一定能够破冰突围、渡过难关!

谢谢大家!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