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图片资讯
  • 暂无资料

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水泥企业能申请哪些项目?

更新日期: 2024年07月09日 作者: 董诗婕 来源: 中国水泥协会 【字体:
摘要:本期介绍适合水泥企业申报的节能降碳和污染治理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

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节能降碳  污染治理

中国水泥协会 政策研究中心 碳减排专委会

编者按

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发展。为使广大水泥企业熟悉政策,享受政策红利,中国水泥协会政策研究中心和碳减排专委会对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汇总,陆续刊发,敬请关注。

本期介绍适合水泥企业申报的节能降碳和污染治理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

一、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概况

根据《政府投资条例》,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的安排方式包括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

1.直接投资,是指政府安排政府投资资金投入非经营性项目,并由政府有关机构或其指定、委托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等作为项目法人单位组织建设实施的方式。

2.资本金注入,是指政府安排政府投资资金作为经营性项目的资本金,指定政府出资人代表行使所有者权益,项目建成后政府投资形成相应国有产权的方式。

3.投资补助,是指政府安排政府投资资金,对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确需支持的经营性项目,适当予以补助的方式。

4.贷款贴息,是指政府安排政府投资资金,对使用贷款的投资项目贷款利息予以补贴的方式。

根据不同安排方式规范项目管理。采取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方式投资的项目,为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审批制。对企业投资项目仅采取投资补助、贷款贴息方式支持的,仍为企业投资项目,实行核准或备案制。

2023年底至今,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出台了相关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如下表所示。

二、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

(一)政策依据

2024年3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发改环资规〔2024〕338号)。

(二)资金安排方式

本专项安排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投资补助等方式。

(三)项目要求

本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应当用于前期手续齐全、具备开工条件的计划新开工或在建项目,不得用于已完工(含试运行)项目。

(四)支持范围

本专项重点支持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循环经济助力降碳等方向,重点支持内容包括:

1.碳达峰碳中和先进技术示范及应用项目。

支持“双碳”领域技术水平领先、减排效果突出、示范效应明显的项目建设,重点支持列入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的项目。

支持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使用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示范项目。

支持规模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建设。

工业重点领域绿色低碳技术攻关项目通过其他资金渠道支持。

2.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节能降碳项目。

支持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焦化、纺织、造纸、印染、机械、数据中心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重点用能单位和园区能源梯级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等综合能效提升,供热基础设施节能升级改造与综合能效提升,中央和国家机关节能改造等。

3.循环经济助力降碳项目。

支持园区循环化改造、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等升级改造,支持规模化规范回收站点和绿色分拣中心建设,以及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玻璃、废橡胶废旧汽车废旧电池、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旧纺织品退役风电光伏设备等废弃物循环利用。

支持退役设备再制造。

支持以农林剩余物资源化利用为主的农业循环经济项目。支持可降解塑料、可循环快递包装、“以竹代塑”产品生产、废塑料回收利用。

支持尾矿(共伴生矿)、煤矸石、粉煤灰、冶金渣、工业副产石膏、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支持生物质能源化利用。

4.其他。

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交办重大事项需安排支持的项目建设。

(五)支持比例

以上支持范围中,列入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的参照技术攻关管理并按支持资金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30%控制,其他碳达峰碳中和先进技术示范及应用项目、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节能降碳项目支持资金按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20%控制,循环经济助力降碳项目支持资金按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15%控制,单个项目支持资金原则上不超过1亿元。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项目原则上全额安排。

三、污染治理——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

(一)政策依据

2024年3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污染治理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发改环资规〔2024〕337号)。

(二)资金安排方式

本专项安排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投资补助等方式。

(三)项目要求

本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应当用于前期手续齐全、具备开工条件的计划新开工或在建项目,不得用于已完工(含试运行)项目。

(四)支持范围

本专项重点支持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重点领域环境治理、水污染治理和节水等方向,重点支持内容包括:

1.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支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转运体系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和提标改造,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等项目。

2.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等。

支持电镀、皮革、有色金属、印染、制药等涉重金属行业及钢铁、水泥、焦化等行业先进清洁生产技术示范项目。

3.重点领域环境治理。

支持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新污染物治理等项目。

支持国家批复的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项目。

4.水污染治理和节水。

支持城镇污水收集处理和污泥处理设施及城镇污水管网新建和改造,污水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海水(咸水)淡化工程及关键材料装备示范工程,重点行业节水改造,矿井水等非常规水利用设施,中央和国家机关节水改造等项目。

5.其他。

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交办重大事项需安排支持的项目建设,包括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项目建设等。

(五)支持比例

以上支持范围中,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和重点行业节水改造项目支持资金按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15%控制,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项目支持资金按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20%控制,其他建设项目按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分别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40%、60%、70%、70%控制,单个项目支持资金原则上不超过1亿元(全额补助的地区除外)。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项目原则上全额安排。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特殊政策地区的建设项目,安排标准根据相关规定执行。申请享受特殊政策的地区在申报时应明确提出,并附政策依据及证明材料。其中,西藏及四省涉藏州县、南疆四地州、甘肃临夏州、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等地区项目原则上全额补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项目支持比例按西部地区标准执行,兵团服务南疆高质量发展项目按南疆四地州标准执行。

四、项目申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及相关中央部门、计划单列企业集团(以下简称中央单位)是本专项的项目汇总申报单位,要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的安排原则、支持范围和申报要求等,及时组织开展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申报。

申请投资资金的项目,由项目单位按程序向项目汇总申报单位报送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应当组织对资金申请报告进行审核,包括开展现场审核并对审核结果和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合规性负责。

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中央单位将审核通过的项目汇总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时组织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绩效申报工作,填报专项投资计划绩效目标,随资金申请报告和投资计划请示一并上报。申请享受特殊政策的地区,项目汇总申报单位在申报时应明确提出,并附政策依据及证明材料。

(董诗婕 中国水泥协会政策研究中心主管

来源链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规范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安排方式及项目管理的通知》(发改投资规〔2020〕518号)

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ghxwj/202004/t20200407_1225270.html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的通知

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ghxwj/202404/t20240408_1365534.html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污染治理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的通知

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ghxwj/202404/t20240408_1365533.html

往期回顾:

遏制盲目投资 能效矿山升级——中央环保督察对水泥行业发展的启示

政策聚焦|《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能效提升 低碳转型 负面清单

新质生产力 产业体系 化解过剩 专精特新|学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看水泥行业发展动向

污染防治 鼓励导向 标准规范 脱硝技术|超低排放要从全生命周期角度统筹考虑节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碳市场 CCER 碳资产管理|碳排放权交易将如何影响水泥行业?

政策聚焦|美丽中国 双碳制度 控煤战略 严把准入

双碳制度 绿色低碳 新能源|新征程上坚定不移推进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 数智技术 商用密码 协同处置 安全生产|5G赋能 密码护航 推动传统制造业安全高质量发展

金融政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 碳减排支持工具 绿色债券

税收优惠|设备更新

优惠政策 西部大开发

优惠政策 海南自由贸易港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文章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