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投资
  • 暂无资料

国内第三大水电站10月投产 移交长江电力

更新日期: 2012年08月23日 来源: 和讯网 【字体:
摘要:今年10月,排名全国第三的大型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首批2台机组将正式投产,按三峡集团在重组时的“承诺”,这一资产将经过约一年的试运行后,正式“移交”给其下属上市公司长江电力。

  长江电力的庞大资产注入计划,正在进入倒计时。

  今年10月,排名全国第三的大型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首批2台机组将正式投产,按三峡集团在重组时的“承诺”,这一资产将经过约一年的试运行后,正式“移交”给其下属上市公司长江电力。

  而后者已经做好了接收的准备。8月21日,记者从三峡集团内部人士获悉,早从机组安装时开始,长江电力就已派专人进入向家坝电站,目前已有500-600名长电职工驻扎在项目现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将来向家坝注入长江电力时,实现无缝对接。”

  这块优质的资产如何注入?目前还在讨论中。“集团的打算是,分批建设分批注入。”三峡集团一内部人士透露,向家坝电站的首批机组预计将在投产运行稳定后,即一年左右的时候注入到长电中。

  10月投产

  2004年3月,向家坝电站正式筹建。电站位于云南和四川两省交界的金沙江下游河段,属于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中最末级梯级电站。

  按照规划,其将修建8台机组,每台75万KW,装机总容量600万千瓦,正常蓄水位达到380米时,能保证出电200.9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307.47亿度,而远期,待金沙江上游干支流规划的虎跳峡、两河口、白鹤滩等梯级大型调蓄水库相继建成后,该电站出力将增加到350万千瓦以上。

  历时8年的建设,目前,其首批机组右岸电站8号机已完成机组总装,正在进行无水调试阶段,7号机也完成机组总装60%,满足按期投产目标要求。

  在当前中国水电发电版图中,三峡电站已位列世界第一。“向家坝电站建成后,加上金沙江流域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水电站一起,新电站的装机容量相当于2个三峡电站。”上述三峡集团内部人士介绍。

  如此规模的电站,总投资额相对不算大。根据测算,向家坝电站的静态总投资434亿元,动态总投资542亿元。“建设向家坝电站,水库移民只有10万人,相当于三峡工程移民总数的10%左右,在当前国内大型水电站中,向家坝电站建设的性价比,都是较高的。”

  未来,向家坝电站也将被三峡集团注入到长江电力中,“集团的打算是,各电站分批建设,经过试运行稳定后,再依次分批交给长江电力。”三峡集团内部人士透露,试运行时间一般是一年左右,估计明年下半年,向家坝水电站的首批机组会被长江电力“收揽旗下”。“不过,注入方式和价格目前还在讨论阶段。”

  停滞的扩张步伐

  不管怎样,向家坝电站的接收预期,对已止步于并购扩张的长江电力来说,无异于“甘露”。

  2004到2009年间,每隔一年半载,长电都会收购新机组,壮大公司资产规模。但最近3年,长电基本停止外部收购。各类券商对其点评,也都被评为“成长性不佳”。

  “长电一直在等待这块资产的注入。”上述三峡集团内部人士指出,长电的盈利模式比较单一,基本完全依赖发电,但水电又十分依赖气候,“靠天吃饭”,若是碰上枯水期,其盈利能力就很受限。

  正是为了弥补这种不足,长电一直尝试在主业外的市场试水。其先后持有湖北能源、广州控股、上海电力三家公司股权,还曾与俄罗斯第二大水电公司EuroSibEnergo多次合作等,也是弥补枯水期给业绩带来的损失。

  “这几年,长电对外扩张的步伐基本止步。”上述券商分析师指出,其难以找到优质的收购资源,而金沙江流域的电站资源丰富,稳定性佳,这对于弥补长电业绩不稳定和扩大规模方面将有极大的利好。

  巩固“霸主”地位

  若资产成功注入长江电力。长江电力的“霸主”地位将被进一步稳固。

  钧策管理咨询合伙人冉如学介绍,目前长电的总装机容量约为2300万千万时,占中国水电总装机容量10%左右,向家坝电站建成加入后,这一数据会被更新至约1/8。

  “这种规模下的长电,有利于加大与南方电网和国家电网的谈判筹码。”另一业内人士解释,目前,电价的定价体系基本由发改委决定,但电网公司的电量分配,还是需要经过一定的市场竞争。

  记者也了解到,目前,虽然各省份经常出现电荒,但在发电产能上,事实上是供过于求。目前,我国的供电系统供电模式是:两电网公司根据用量先估算需要的电量,再根据需求,选择与发电公司提前签订合同,后者根据订单确定机组后发电。

  不过,这一被寄予众多利好的收购计划,却还存在诸多猜测。

  “此前,长电有高溢价收购三峡地下电站的先例。”另一证券公司分析师指出,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方式,有可能再度上演,届时,其对长电的盈利性提升是否是好事很难说。

  冉如学也觉得,从母公司手中接手优质资源,能降低并购其他公司的风险,但这种同一体制下的合并,有可能让新企业缺乏一些合并企业中本有的新元素,今后,新公司在未来的管理上要获得一定创新性的提升,难度会较大。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