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水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山东水泥>背景资料
  • 暂无资料

山东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

更新日期: 2007年08月28日 作者: 薛占胜 来源: 山东省发改委 【字体:

    开发沿海经济带,推动山东省沿海经济区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沿海地区经济结构高度化的重要步骤,同时也将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空间。

    山东省濒临黄海、渤海,海岸线全长3121公里,约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1/6。山东半岛位居中国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最大的半岛,也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海上交通非常便利,是通向韩国、日本、东南亚及世界各大洲的重要门户。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对主要海洋资源进行丰度评价,山东省位于沿海各省之首。山东省的沿海城市南起日照,北至滨州七城市,发展沿海经济带的理论基础应该为点轴开发理论。

    点轴开发理论是在吸收增长极理论、梯度理论、区域技术传播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点是指在一定地域的各级中心城市,“轴”是指连接各点的交通运输线路或网络为主的基础设施。所谓的点轴开发,是指开发重点放在由点轴在一定地域内有机组合而成的核心区位上,确定若干具有发展条件的大区间、城市间基础设施轴线,对轴线地带的若干个点予以重点发展。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经济开发的重心会转移至其他较低级的发展轴和发展中心上;与此同时,发展轴线逐步向不发达地区伸展。山东省沿海地区符合点轴开发体系中点、轴的相应特点,应当作为重点发展区域,带动山东甚至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一、山东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

    海洋产业总量连年扩大,呈现新的竞争态势。到2005年,全省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2490.3亿元,与“九五”末相比,年均增长18.5%;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1145亿元,年均增长19%,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5年的4.5%提高到了6.2%。海洋产业已成为山东经济新的增长点。

    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结构升级初见成效。

    海洋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32:29:39,调整为2005年的20:37:43。第一产业总体水平稳居全国首位;第二产业实力不断发展壮大;第三产业迅速飞跃提升。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海陆联运能力提高。

    全省港口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通航贸易关系。建成9条沿海高速公路,沿海港口群的后方公路集疏运条件明显改善。

    “科技兴海”成效显著,支撑作用明显。

    组建了山东海洋工程研究院,建立一批海洋高技术基地及高级别海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海洋法制体系不断完善,海洋综合管理进一步强化。

    制定了一系列涉海管理规章条例,积极推行海洋功能区划、海域确权审批和海域有偿使用三项基本制度,实行了海洋、海岸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制度,初步建立了海洋环境监测和海洋防灾减灾网络,加强了海监、渔政、海事、边防海上联合执法,海洋管理步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轨道。

    二、山东沿海经济带发展存在的问题

    1.山东沿海经济带区位面临边缘化问题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迅猛,尤其是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的经济地位不可动摇,山东的沿海经济带向南融入长三角困难极大。从北方看,首都北京经济中心移至天津,必将带动整个天津周边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联手天津滨海新区的建设又受地域限制,山东省沿海经济带区位面临边缘化的境地。

    2.山东沿海经济带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部分海洋产业开发深度不够

    新兴产业比例不高,产业升级模式仍有待优化调整。部分沿海城市港口主要是依托市区建设,缺乏发展物流、商贸空间,导致港口功能单一,港口产业延伸面窄。此外,港口开发较为分散,相邻港口货种相似,相互制约,资源利用率不高。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足,未充分发挥海洋旅游资源的组合优势。对海洋旅游业的重视尚未落实到具体的产业政策上。产业组织化程度较低,缺乏起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中小旅游企业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海洋生物制药业等新兴海洋产业规模小,发展缓慢。

    3.科技经济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一是体制问题。体制问题表现在:一个城市中多家独立海洋科研机构并存,部门归口、条条管理,游离于大学和企业之外,与地方政府实质性联系较少,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相近,重复研究现象严重,造成了一定的资源和人才浪费。各海洋科研单位之间平起平坐,横向协作较少,难以形成合力。二是产业化问题。产业化问题表现在:海洋科技优势还没有转化为海洋产业优势。海洋科技成果、先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过长,成果外流严重。

    4.海洋开发与保护矛盾日益突出,污染严重,海洋生态环境面临压力增大

    掠夺式的海洋开发,使近海渔业资源量持续减少,近海渔业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过度的捕捞能力与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同时由于工农业生产发展,陆源排污总量不断增加,导致海洋生物资源持续衰退,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5.海洋综合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政府管理职能和政策引导作用不够,对发展海洋产业缺乏强有力的财政、税收、工商、外贸以及科技等优惠政策的倾斜。

    科技开发投入不足。一是海洋研究经费投入偏少。二是海洋科技产业多元化投资和风险投资机制还不完善。

    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配套服务业发展滞后。山东沿海经济带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的相关配套服务业发展滞后,影响了沿海经济带的发展。

    涉海部门多,协调发展的机制不够健全,同时,涉海法律法规不够健全,而且多头执法,还没有形成合力。

    三、融入全球产业链发展的原则体系与战略方针

    1.原则体系

    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的原则。积极调整海洋渔业结构,大力发展海洋高科技产业、海洋交通运输业、临港工业、临港物流、海洋化工、海洋旅游等海洋产业,特别要抓住国际产业大转移机遇,积极承接国外产业转移和技术转让,推动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和升级。

    坚持统筹协调的原则。把海洋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全局统筹考虑,与半岛城市群、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生态省建设和黄河三角洲开发相结合,做到海陆统筹,相互促进,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与和谐统一。

    坚持科技兴海的原则。充分发挥山东省海洋科技力量雄厚和科技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探索海洋科技、海洋教育与海洋经济有效结合的体制与机制,加快人才培养、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依靠科技和人才,促进海洋开发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海洋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水平。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贯彻科学发展观,实行开发与保护并重,合理开发海洋资源,积极保护海洋环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努力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增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依法治海的原则。健全海洋法规体系,提高海洋法制意识,优化执法环境,积极推进海洋综合执法,强化执法监督,把海洋开发和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2.战略方针

    要坚持整体规划的原则,坚持全面发展、重点发展制造业的思路,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目标。

    统筹兼顾,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海洋经济发展全局,在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统筹各海洋产业的发展,努力实现资源利用科学化、海洋环境生态化,增强海洋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

    科技先导,集约高效。实施“科技兴海”战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优化海洋科教资源配置,引导海洋科技力量形成合力,面向海洋经济龙头强市建设的主战场,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加快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促进海洋开发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全面提高海洋经济发展水平。

    快速发展,重点突破。迅速增加海洋经济总量,进一步提升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高海洋经济增长质量,调整优化海洋经济结构,构建高素质海洋产业体系,提升海洋经济核心竞争力。

    优势互补,陆海联动。把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纳入全省国民经济统筹考虑,坚持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并举,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市场主导,政府推进。进一步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各方面投资开发海洋经济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健全海洋综合管理法规体系,强化执法监督,把海洋开发和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