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

  • 暂无资料

供大于求 水泥业盈利能力恶化

更新日期: 2005年06月25日 【字体:
    产销增长急速放缓
 
  进入2005年以来,受需求减少的影响,水泥产销量增长明显放缓。一季度全国累计生产水泥17968万吨,同比增长1.4%;销售水泥17575万吨,同比增幅为2.5%,是 
 
2002 年以来最低水平。
 
  虽然4、5 月份情况有所好转,水泥产量同比分别增长9.6%和13.5%,但1-5 月的累计产量增幅只有6.1%,远低于去年同期20.1%的增长率。
 
  同时水泥价格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低迷状况。3月份全国按地区计算的算术平均出厂价格为228元/吨,处于2003年前9个月218元/吨的均价和2004年上半年235元/吨的均价之间。
 
  3月份的数据显示,华北、东北、西南、西北地区平均出厂价格同比小幅上升,而其余地区均下降,其中作为主产区的华东地区降幅达23%。
 
  近两个月,情况并未改观,5月进入水泥生产旺季,但总体上价格依然没有改善的迹象,华东地区主要城市P.O 32.5 和P.O 42.5 水泥的平均市场成交价环比分别下跌0.8%和0.7%,同比下跌18.7%和18.5%。
 
  产能过剩是主因
 
  水泥行业今年一季度完成销售收入448亿元,同比增长4.4%,而煤电价格上涨使得产品成本增幅为23.9%,远高于销售收入增幅。产销量停滞不前、价格大幅下跌、成本上升导致行业一季度亏损3.48 亿元,相对于去年同期盈利30.45亿元的状况简直是天壤之别。
 
  我们认为,全行业亏损的最主要原因是目前产能已经超出了正常的需求量。国内最近一轮的水泥产量快速扩张期从2001年开始,2000-2004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13%,远高于同期8.5%的GDP复合增长率,去年产量达到9.7亿吨,而产能为11.7 亿吨。
 
  近年来水泥产量的迅速增长主要是由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以及房地产热导致的需求大增。例如去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高达47.8%,拉动同期水泥销量增加2977万吨,为2000年以来之最,而水泥价格也处于高点。但当宏观调控使得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降温,需求向合理水平回归后,水泥供过于求的局面便凸现出来。
 
  产能过剩直接导致价格下滑。各企业竞相降价,少数企业甚至采用低于成本抛销和大量铺底赊销的恶性竞争行为抢占市场份额。价格战导致企业无法转移成本上升的压力,经营业绩一落千丈,整个行业没有胜利者。
 
  下半年水泥行业难以复苏
 
  目前经济增长已有放缓的迹象,尤其是和水泥密切相关的房地产业,受国家近期调控措施的影响,投资增长率下降明显,5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101.83,与4 月份基本持平,比去年同月下降3.28 点。新房销售量下降(例如5月7日至14 日的一周内,上海新建商品房的成交面积锐减至25.9 万平方米,日均交易量不及去年的1/3)、部分开发商为了维持房价而推迟新楼盘上市时间、房地产开发贷款门槛提高等因素将影响开发商的资金周转,加上对后势预期的不明朗,预计下半年房地产投资增长率将继续下降。
 
  房地产业消费了25%的水泥,因此该行业的投资降温将使水泥的需求雪上加霜。另一方面,需求不旺导致水泥价格很难回升,而夏季的来临将使煤电供应再度处于紧张状态,水泥成本居高不下。预计全年水泥产销同比增长在5-6%以内,下半年价格有可能继续小幅下跌,企业盈利能力难以改善。
 
  由于水泥行业上市公司股价前期都有较大跌幅,市场对行业不景气已有比较明确的预期,我们维持行业和公司的“中性”评级。
 
    来源:联合证券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文章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