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

  • 暂无资料

未来水泥行业:洗净铅华方显风华(3)

更新日期: 2005年06月25日 【字体:
     3、外资并购:大兵压境无烽烟

   从海外购并的特点来看,购并往往会发生在市场前景较为广阔的行业中,而水泥行业受到投资需求的推动,其业绩的增长已为市场所共识,以致于海螺水泥能够以8.2港元的高价格增发H股,由此可看出海外资本对国内水泥行业的重视。外资看似兵临城下,实则早已悄然入城安营扎寨。

   实际上,虎视眈眈的国际水泥企业对我国广阔的市场觊觎已久。水泥行业属于传统建材行业,具有生产能耗高、资源耗费大、环境污染严重、运输半径小等特点。20世纪80年代起,国外发达国家就开始将国内水泥工业压缩,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由于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亚洲成为国际水泥企业的主要竞争市场。除日本本身水泥企业实力很强以外,在印尼、菲律宾、泰国、印度、韩国、土耳其这些亚洲主要水泥生产大国,其水泥企业已被国外水泥公司大量收购兼并,只有中国还处于国内企业群雄割据的局面。在世界水泥行业陷入低增长的情况下,中国的水泥业却迅猛成长,统计显示1990年~1998年世界水泥产量年均仅增长3.4%,而我国在1990~1998年水泥产量年均增长12.7%,遗憾的是我国水泥企业数量的增长远远超过了水泥产量增长,巨大的利润被分割后也就微不足道了。据统计,到上个世纪末,全世界共有技术处于先进水平的水泥厂约1470个,粉磨站150多个,整个生产能力约17.5亿吨。这一统计数字中仅包含了150家较先进的中国水泥厂,生产能力约2亿吨。实际上,我国到2000年底约有水泥生产企业7000多家(其中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4529家),生产能力7.15亿吨,但落后的立窑生产工艺产能占77%。我国水泥企业平均生产规模10万吨,仅为国际水泥企业的1/10。这些数字表明,我国水泥行业急需进行结构调整。国际水泥行业在上个世纪基本完成了产业调整,2000年世界新型干法水泥产量约占16亿吨总产量的60%(落后产能主要分布在我国以及其他少数不发达国家)。在产业集中度方面,不断的联合以及兼并收购是国外水泥企业整合水泥产业的成功秘诀,这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尤其显著,许多世界著名历史悠久的水泥企业都消失不见,融合到其他企业中去了。到2000年末,世界前十大水泥集团的生产能力已达5.3亿吨,占当时整个世界水泥生产能力的1/3。

   我国水泥行业从"八五"期间引进外资,建成了一批先进的大型水泥生产线,如大连华能-小野田水泥公司年产150万吨的水泥生产线、山东大宇水泥的年产250万吨水泥生产线、烟台三菱水泥的年产100万吨的水泥生产线等。当时这些外资水泥企业产品主要用于出口,由于水泥产品运输成本对销售影响较大,因此主要是韩国和日本水泥企业较为积极。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我国加入WTO,国内三资企业产品放开了内销的限制,国际水泥企业对进入中国的兴趣大增。通过,我国水泥业以及世界水泥业的现状的对比表明,上个世纪中国以外的水泥产业的整合也将在我国发生,随着我国加入WTO,未来我国水泥业必将有一轮大的产业调整。因此,我们有必要先看看目前已经有哪些国际水泥企业已经来到了中国,他们已经在中国具有怎样的实力。

   日资:春江水暖鸭先知

   日本小野田水泥公司(太平洋水泥公司,Taiheiyo)最早到中国投资水泥行业的,是我们的近邻日本的水泥公司。早在1989年,日本小野田水泥公司在大连设立合资企业华能-小野田水泥公司,并于1992年竣工投产,员工500人,具有150万吨/年水泥生产能力,年产水泥平均达127万吨(我国水泥类上市公司祁连山(600720)2001年生产水泥92.12万吨,员工1877人)。1998年10月1日,由秩父小野田和日本水泥两公司合并为太平洋公司,合并后水泥生产能力达4300万吨,产量约占日本市场39%左右,成为日本最大的水泥公司。太平洋水泥公司及其前身的小野田公司还先后在秦皇岛设立合资企业浅野水泥有限公司、在南京设立合资企业江南小野田水泥有限公司,都具有同大连的华能-小野田水泥公司相类似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除了设立合资水泥企业之外,小野田水泥公司还积极向中国出口水泥生产线以及制造技术,在上海、山东、陕西、云南都有小野田水泥公司的影子。可以说,日本在中国水泥行业的投资走在了世界前面。但由于日本封闭的经济环境,太平洋公司以及它的前身的水泥都主要以日本为产品销售对象,在国外合资企业主要建于中、韩两国。由于日本最近几年低迷的经济状况,太平洋公司在中国水泥业的投资反而慢慢落后于其他国家以及地区的水泥公司。

   台资:近水楼台先得月

   相比台湾境内的亚洲水泥公司和台湾水泥公司,嘉新水泥(简称嘉泥)在台湾属于小弟弟的级别,其在台湾市场销售份额仅4%。虽然台湾嘉新水泥公司董事长张永平的亲兄弟张安平,是台湾水泥公司董事长辜振甫的三女婿,但嘉泥在台湾岛内仍受制与台泥和亚泥,不得早早到岛外另谋发展。事实上,嘉泥是台湾最早到内地投资的水泥企业之一。1995年12月,嘉泥在江苏省句容市桥头镇投资投资2.8亿美元,设立京阳水泥厂,并于1997年建成一条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到2001年,京阳水泥厂水泥已达256万吨,获利8000万元人民币。若加上海嘉新港辉与京阳深圳分公司经销的水泥,去年嘉新大陆水泥总销量达到386万吨,居台湾水泥企业在大陆销量之冠。嘉泥称,预计京阳水泥2002年产量将持续大增,该公司在大陆水泥总销量有望达到达到476.5万吨,京阳水泥厂可获利达人民币1亿元以上。

   在近来台湾水泥企业兴起的大陆投资热中,嘉泥也不甘落后。嘉泥向中央申请扩建京阳水泥厂第二套窑,批文已去年底正式取得,计划今年将投资1.4亿美元建设,建成后京阳水泥厂的产量可望增至每年近600万吨。

   另外,嘉泥和镇江石灰石矿公司合资成立的江苏联合水泥厂,也已经取得中央批文,目前正和中方协调投资建厂时间,估计明年可投资动工,预计总投资额也将超过2亿美元。

   目前,嘉泥台湾水泥厂几乎已关掉闲置,公司已将生产重心移转至大陆,台湾的闲置土地将作为开发用。未来嘉泥的目标市场将锁定国内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如江苏、浙江、福建及广东等地,采用部署营业点,由点成线进而成为面状经销网。目前,嘉泥已成立了上海、华东、深圳、南京四个营业区。

   120亿元的西进计划--台湾亚洲水泥公司

   台湾亚洲水泥公司(简称亚泥)是台湾岛内仅次于台湾水泥公司的第二大水泥生产商,市场占有率达31%。亚泥早在1993年就开始考察在内地设厂,但直到1997年底才在江西瑞昌成立江西亚东水泥厂。亚泥投资的江西亚东水泥厂,亚泥控股95%,其余为中资持股。江西亚东水泥厂的第一套窑于2000年9月正式投产,年产量为150万吨,当年已有获利。2001年江西亚东水泥营业收入和利润大幅增长,共获得人民币1000多万元的税后净利。亚泥称看好内地水泥市场的潜力,将继续增加在对岸的投资。去年底亚泥已取得江西亚东水泥第二套窑的扩建批文,亚泥预计今年中将投资1.6亿美元,动工兴建江西亚东水泥厂第二套窑,该窑完工后预计江西亚东水泥厂可以达到360万吨的产能。

   另外,亚泥今年将增资1770万美元投资武汉亚东水泥厂,增设一座年产120万吨的水泥研磨厂。武汉亚东水泥公司是亚东集团100%投资企业,产能为120万吨左右,主要利用江西亚东水泥厂提供的水泥熟料生产水泥,还可利用武汉钢铁厂提炼的煤渣作配料研磨成炉渣水泥。除此之外,亚泥还在上海设立了上海亚力水泥制品公司,从事预拌水泥生产及储运业务。由于濒临长江,亚东的水泥成品出口以河运为主,为了畅通运输,亚泥旗下的裕民航运与武汉轮船公司合资两千万美元成立武汉长亚航运公司,专门负责江西亚东水泥的运输。

   据悉,台泥于今年初已制定了10年大陆投资计划,其基本架构是在10年内完成建设5座水泥厂、10座粉磨厂,总计在天陆投资新台币500亿元(约合人民币120亿元),达成扩建1575万吨产能的目标。届时,亚泥的水泥总产量一年将达2500万吨。

   在亚东水泥以南,江西省境内还有上市公司江西水泥(000789),该公司位于上饶地区的万年县,距离长江比瑞昌要远得多,运输上优势不大。江西水泥2001年共销售水泥177.58万吨,获净利润3034万元。去年江西水泥也提出在江西省玉山县投资1.99亿元人民币,建设日产2000吨的新型预分解窑水泥生产线,估计该生产线建成后,江西水泥也将拥有300万吨水泥生产能力。在亚东水泥以北的湖北黄石,还有华新水泥(600801),2001年销售水泥350万吨,目前主要是供给三峡工程使用。未来这一地区的水泥企业之间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谁可能胜出目前还说不一定。

   从"暗渡陈仓"到"登陆福建"-台湾水泥公司

   台湾水泥公司(简称台泥)拥有1000万吨的产能,其水泥销量占整个台湾的36%,被称为台湾"水泥巨霸"。中国内地对台湾水泥公司可能不熟悉,但台泥的创始人辜振甫,在中国内地却可谓声名赫赫。辜振甫和他的家族拥有的总资产超过30亿美元。辜振甫作为台湾工商界的代表人物,同时担任多项政界职务。1990年11月,台湾成立出面同大陆打交道的海基会时,他被推举的担任基会董事长,承担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担,也因此为内地所熟知。

   实际上,台泥在一直企盼到内地投资设厂,由于辜振甫的特殊身份,在同业纷纷到内地布局的时候,台泥只能在台湾前领导人李登辉的"戒急用忍"的两岸经贸政策阻碍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1997年,我国目前最大的水泥企业海螺水泥在香港发行H股,台湾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其注册于英属处女群岛的全资附属公司TCCInternationalLtd.,做为战略投资者认购了9736.4万股H股。截止2001年底,台湾水泥尚通过TCCInternationalLtd.持有海螺水泥5961万股H股。

   由于近年台湾西部矿权采矿"大限"已陆续到期,多家台湾岛内水泥公司已陆续从水泥制造商,转型为水泥经销商。另一方面,台湾每年水泥市场规模仅有1700万吨左右,并且台湾岛内经济萎靡不振,水泥需求量还在不断缩小;同时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大量向台湾倾销水泥,台湾岛内水泥价格持续下滑。反观内地近6亿吨需求量的水泥市场,较稳定的水泥价格,令台湾岛内水泥公司的羡慕不已。因此,去年台湾当局刚提出开始松绑"戒急用忍"政策,台泥马上就开始谋划到内地拓展。

   2001年5月,台泥总经理、辜振甫之子辜成允通过台泥在香港的上市公司台泥国际(原香港水泥公司)的安排,与台湾前"行政院长"萧万长到安徽考察,随后制定了该公司在内地的整体发展规划,提出以台泥国际为投资主体,在未来三年内在大陆每年销售500万吨水泥。

   2002年5月,台泥宣布将投资2.4亿元人民币,在福州动工兴建年产水泥150万吨的福州台泥水泥研磨厂,并在长乐洋屿港区兴建一座配套的熟料专用码头。台泥计划从台湾运熟料到福州台泥水泥研磨站生产水泥并就地销售,同时用空船将福州的砂石运回台湾销售,充分利用航运,降低投资、经营成本。以台泥的市场调查,仅福州的市场需求,每年可达400万吨。辜成允表示,该项目可于2003年第三季度建成投产,可年产高标水泥一百五十万吨,是台泥公司目前在大陆投资的最大而且是唯一的独资项目。

   福州当地的上市公司福建水泥(600802)于2001年共销售水泥215.58万吨,2001年12月该公司还建成投产了一条日产2000吨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目前具备年产300万吨水泥的生产能力。仅台泥与福建水泥两家在福州当地的生产能力已经过剩,未来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据悉,台泥计划还将在内地设立3~5家水泥厂,届时该公司在两岸的总产能将超过2000万吨/年。

   兼并收购、快速发展――香港瑞安建业

   香港经济虽发达,但却是弹丸之地,因此本地水泥公司寥寥无几,在内地水泥行业的投资以香港瑞安集团下属的瑞安建业规模最大。瑞安集团成立于1971年,该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罗康瑞乃是从香港建筑业白手起家的创业者。瑞安集团1997年将其旗下的建筑建材业务重组成瑞安建业,并于同年2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目前专门在中国内地及香港从事建筑、建筑材料及房地产发展等业务。

   1995年起,瑞安建业参与投资重庆腾辉水泥控股公司,拥有该公司的50%股权。重庆腾辉水泥下属的第一座旋窑在1998年初开始投产,并于1999年动工兴建第二座旋窑,总年产量跃升至100万吨,成为重庆的三大水泥生产商之一。

   2001年6月,重庆腾辉水泥完成了对重庆地维水泥80%股权的收购。地维水泥是重庆市最大的水泥生产商,年产量达180万吨。至此,腾辉水泥成为重庆最大的水泥优质水泥生产商,市场占有率达70%。2002年2月,重庆腾辉地维水泥有限公司新建的两座新旋窑正式投产,可年产70万吨优质水泥。这样,瑞安在重庆的水泥年产量增至350万吨,其在重庆优质水泥市场的领导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2000年底,瑞安开始在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遵义市习水县、黔西南州兴义市及黔东南州凯里市收购当地水泥业务,并以总投资额近6亿元人民币进行生产扩建和技术改造,使瑞安在贵州的水泥产量达到70万吨。2001年起,瑞安在红花岗区、习水县和兴义市动工兴建三条年产量各40万吨的新型干法生产线,预计工程将于2002至2003年内完成,届时加上瑞安在重庆的水泥厂,其在中西部的优质水泥年产量将可达540万吨。另外,该集团还拟进一步在贵州收购及扩充水泥厂,目标是于2003年实现在贵州年产水泥300万吨,这一目标如能实现,瑞安在中西部的优质水泥产能将达到650万吨。(准确捕捉股票上涨的第一天!进入…)

   瑞安建业董事总经蔡玉强先生表示:"中西部正大量兴建大型基础设施及楼房,对优质水泥的需求势必持续增长,但大部分当地的水泥厂只能生产低标号、质素较差的水泥,难以用来筑路架桥或营造高楼,而从外面输入优质水泥的运输成本又会太高,因此水泥市场大有发展空间。瑞安收购的均为质量较高、较专业的水泥厂,并引入先进的工艺及国际水平的管理,提升了水泥的质量和产量,以及整体效益。我们对当地水泥市场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并会继续在重庆和贵州的策略据点积极扩充业务。"

   除了在中西部拓展水泥业务以外,瑞安1998年还在南京设立了策略性基地,其拥有60%股份的南京江南水泥有限公司可年产水泥50万吨,主要提供瑞安建业在上海的建筑以及房地产业务所需的水泥。据悉,瑞安有意整合在内地的水泥业务,准备待外商投资企业上市政策进一步明朗后,在内地上市。

   法国Lafarge(拉法基):迟来的世界霸主

   2001年1月,法国Lafarge集团宣布购并世界第六大水泥公司英国的BlueCircle。当时Lafarge原本已经拥有BlueCircle的22.6%股份,当其公布了将以38亿欧元(约合24亿英镑)的价格收购BlueCircle其余77.4%股权的合并计划时,一度引起欧元汇率的波动。购并完成后,Lafarge产能增加了近5500万吨/年,目前该公司产能接近1.5亿吨/年,其中在亚洲地区产能估计超过2260万吨/年。2001年7月,这家法国企业成功地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2001年年报显示,原本排名世界第一的瑞士Holderbank集团(已改名为Holcim),2001年实际生产水泥8430万吨,而Lafarge则生产水泥8800万吨。这样,Lafarge就将在世界水泥第一位置上坐了20余年的Holderbank赶下宝座,成为世界水泥行业的新霸主。

   成立于1833年的法国Lafarge集团,是在建材行业实行多元化发展的跨国企业集团,除了水泥以外,其在混凝土、骨料、石膏、屋顶材料和特种建材等六大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Lafarge集团旗下这些建材企业逐渐纷纷进入中国。据统计,从1994年至今,Lafarge集团与其合作伙伴在中国的总投资额已达到4亿美元,其中集团所占份额2.2亿美元,在中国共计拥有联营公司12家。其在水泥产业方面的主要项目有:年产优质低碱水泥45万吨的北京兴发水泥有限公司;年产20万立方商品混凝土的北京易成拉法基混凝土有限公司;拉法基铝酸盐(中国)有限公司;设计年产量为140万吨/年的都江堰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等。

   在这12家联营企业中,要数最新投产的都江堰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投资规模最大。据悉,该项目总投资13亿元人民币,是目前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都江堰拉法基水泥公司由Lafarge持有75%的股份,中方持有其余股份,生产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德国洪堡公司烧成工艺,较四川大型水泥生产企业,其热耗低50%,电耗低15%,生产管理人员仅为1/8,年产水泥140万吨,产量是西南地区单条生产线之最。都江堰拉法基水泥厂距离成都55公里,而距离成都市场最近的大型水泥生产企业中,四川金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678)距成都170公里,四川双马水泥股份有限公司(000935)距成都230公里。预计成都市场将成为拉法基水泥主要销售市场。成都市场水泥需求量已从1996年的430万吨,增加到去年的620万吨,以每年7%-10%的用量增幅在上升,但水泥市场中大型水泥厂仅占35%的份额,其余65%的份额被各类小型水泥厂蚕食。

   2002年2月3日,拉法基水泥厂正式点火投料生产,其产品已于4月22日正式上市。都江堰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俞伟景称该公司产品"具有成本优势,但不希望在价格上竞争",产品价格"略高于川内其他大型水泥生产厂的价格"。拉法基在中国水泥行业的属于后来者,从其近几年在水泥业务上的迅猛增长的势头,以及以往对非洲和东南亚的水泥企业的收购兼并行为来看,其在中国水泥行业的作为应该是刚刚起步而已。

   瑞士Holderbank:长袖善舞的投资高手

   瑞士的Holderbank(已更名为Holcim)在中国大陆的水泥业务最早可以可追溯到1983年。1983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开始控股澳门水泥厂,Holderbank虽只有少量参股,但其下属的水泥企业顾问公司HolderbankManagement&ConsultingLtd参与了该厂的生产技术管理,由于澳门水泥厂主要为港、澳及珠江三角洲提供优质水泥,这使得Holderbank从侧面了解了中国市场。

   20世纪90年代,在日本小野田进军中国的时候,Holderbank主要忙于在南美洲收购各国水泥企业的股份。据统计,从1992年至1997年该集团在世界各地新建水泥厂或购买股份总共投资30亿美元,其中拉美地区超过一半,占了16亿美元。

   1995年,由Holderbank控股的新加坡东方茂邦水泥有限公司与江苏金猫工业集团公司组建了苏州金猫水泥有限公司,合资组建的金猫水泥具有生产能力170万吨/年,产品曾用于上海南浦、杨浦大桥、沪宁高速公路、江阴长江大桥等国家重点工程,每年主营收入达5亿元左右(境内水泥上市公司江西水泥(000789)2001年销售水泥以及水泥熟料共约178万吨,获主营收入3.74亿元)。金猫水泥在上海大开发中的成功,使得Holderbank增强了对中国的信心。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到来,Holderbank利用东南亚货币贬值的机会,在东南亚一带大量收购水泥企业。1998年至2000年,Holderbank产能增加4100万吨,其中亚洲增加了2780万吨,较97年底增加了425%。

   1993年,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开工,并于1997年底开始混凝土浇筑。1999年,三峡工程进入了大规模混凝土浇筑的阶段。就在这时,华新水泥(600801)向Holderbank的全资子公司"Holchin"B.V.定向发售了7700万股B股,占华新水泥总股本的23.4%,与第一大股东华新集团公司所占比例仅相差4.5个百分点。实际上,华新水泥与另外一家水泥类上市公司葛洲坝(600068)是三峡工程的最主要的水泥供应商,几乎垄断了三峡工程的全部水泥供应。Holderbank参股华新水泥后,宣布与华新水泥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并在以后的技术改造和项目投资上给予了华新水泥许多帮助。

   从Holderbank的投资策略来看,其对水泥行业投资机会的把握可谓精湛,在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Holderbank在对中国市场一无所知的情况下,选择澳门作为其进军中国的桥头堡确是高招。这可以从四个方面分析:一是因为当时港澳经济以及中国大陆沿海在改革开放中首先受益,经济发展最快,水泥需求量猛增;二是地处国际化程度很高的澳门,企业规则较符合国际惯例;三是市场由当时尚属葡萄牙殖民地的澳门辐射内地,进可攻、退可守;四是参股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控股企业,与中国官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随后,在上海浦东大开发的背景下,Holderbank又不失时机地在苏州设立合资企业,在上海迅猛发展中受益非浅。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人弃我取,成功地利用了东南亚货币贬值的机会,实现了低成本扩张。中国三峡工程刚刚进入大规模混凝土浇筑阶段,Holderbank就通过参股方式获得向这个庞大的工程项目提供水泥的机会。Holderbank在世界水泥行业中的投资行为,是一个长袖善舞的操盘大家,善于把握波段机遇,而总是能有效把握最关键的主升浪,令人拍案叹服。

   水泥行业在选择投资地点方面一般注意两点:一是要有丰富的生产水泥所需的原料石灰石资源;二是距离销售地点近,便于运输和储存。目前,我国除上海外,各省均有水泥石灰岩产出。根据水泥行业协会2003年三季度统计,我国共有水泥石灰岩矿区1260多个,保有储量580多亿吨,其中,长江中游和西部地区资源量最大,水泥利用长江船舶进行水路运输也较为方便,长江流域的上海和江苏经济发达,因此沿长江一线是较为理想的投资地之一。另外,虽然目前我国水泥面临着生产能力过剩,但优质水泥缺口仍然很大。因此,在最新颁布的《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仍将新建日产2000吨及以上水泥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列为鼓励项目,但仅限于中西部地区鼓励发展。西南、西北地区是在控制总量前提下进行技术改造、产品结构调整的重点地区,在西部大开发和三峡工程的带动下,该地区的优质水泥销售量有较大的增长预期,因此也是较为理想的投资地。所以,外资投资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应主要集中于这部分地区。

   就水泥业整合调整的模式而言,除了新建新型水泥熟料生产线以外,应以收购兼并为主。台泥在沿海靠近设立粉磨站,利用台湾岛内生产的水泥熟料生产水泥的互补模式虽好,但其应用范围毕竟有限。《我国水泥行业"十五"规划》中认为,我国拥有的727家大中型水泥企业,大部分具备技改发展条件,有利于达标生产,可实现投资省、见效快。另一方面,据2003年5月27日的《中国证券报》报道,国家经贸委已经拟订跨国公司并购我国国有企业的政策草案,正式文件即将形成。一旦此政策出台,根据上个世纪末世界水泥业整合的情况来看,中国水泥产业将以收购兼并和技术改造为主要手段进行调整。目前已经进入中国的境外水泥企业都具有较强的实力,其中尤其以法国Lafarge和瑞士Holderbank最强,相信这些境外水泥企业将在我国水泥业未来的调整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可以预见,外资并购浪潮席卷中国水泥产业的时候,水泥行业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将更为耀眼。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文章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