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

  • 暂无资料

生产活动减少 水泥价格节前将止跌趋稳

更新日期: 2015年02月11日 来源: 中国水泥研究院 【字体:

    上周(2月2日-2月6日,下同)五,中国水泥价格环比下跌0.36%,近三周来,周环比跌幅一直处于0.3%~0.4%之间,较为稳定。周内,北部地区水泥价格稳定,南方地区工程基本也即将进入停工状态,部分企业已经开始放假,下游商混站等采购方基本也已停止采购,预计下一阶段,全国水泥价格将止跌趋稳,节前价格以稳为主。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国水泥价格下跌了15.3%。上周,长江流域水泥价格环比下跌0.47%,跌幅高于全国水平。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下跌超过25%。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国水泥价格下跌了15.3%。

  分区域来看,上周,三北地区水泥价格期持平,西南、华东水泥价格双双下跌0.94%和0.6%,中南也小幅下探0.06%,较上期明显缩小。

  上周,东北地区熟料生产企业处于错峰停窑阶段,而下游搅拌站、水泥制品等生产活动也已经基本停止,各企业停产放假,市场全面冬休,价格运行平稳。

  华北地区春运启动,水泥出货量环比继续下滑,区域企业基本已执行错峰生产,仅少数双线或多线企业执行停一条窑开一条,停产的熟料线时间延长了一倍,水泥价格延续平稳走势。内蒙古市场处于传统淡季,企业停窑检修,行情运行平稳。

  华东地区江西省自进入2月份以来,需求继续下滑,上周南昌、九江、新余、宜春及上饶地区主要厂家相继下调水泥价格25~35元/吨,临近周末赣东北上饶、景德镇、鹰潭等地低标水泥价格也走低了20元/吨左右,省内企业积极出货以降低库存;浙江省受天气趋于严寒及临近春节影响,需求及价格继续双双走低,金华地区企业下调水泥价格20元/吨,粉磨企业跟调低标出厂20元/吨,企业库存压力较上期明显上升;江苏省上周雨雪天气影响,企业出货进一步减少,据市场反馈,一季度区域计划每条生产线停产45天左右,目前大厂已开始执行,价格方面,淮安、镇江一带部分袋装水泥价格走低15~25元/吨左右;安徽沿江铜陵一带上周熟料价格下调20元/吨,价格已至底部运行,厂家为提升水泥销量,对销入外部市场的价格有所下调,六安地区散装出厂价格走低10~15元/吨左右;山东、福建、上海各地临近春节,施工即将结束,价格以稳定为主,福建地区龙岩、三明等地库存压力较大,部分企业开始停窑,山东错峰生产陆续执行,仅聊城地区水泥价格有零星走低,总体稳定,上海水泥市场需求继续走弱,企业销量下滑,价格暂稳。

  中南地区广东省阳江一带P.O42.5R散装水泥价格走低25~30元/吨,茂名地区低标价格走低25~30元/吨,此轮价格调整未涉及到P.O42.5散装水泥价格,不过经过调整后预计价格年前以走稳为主;湖南地区衡阳一带继前期下调后,上周价格运行平稳;其余省份水泥价格基本持平,市场处于淡季,湖北一带库存压力较大,河南、湖北企业已经开始停窑,海南市场持续平稳运行。

  西南地区云南省市场需求低迷,低温及局部阴雨影响,水泥销售不佳,昆明一带多个品牌价格出现下调,幅度在10~30元/吨不等;贵州、重庆水泥价格小幅下跌,贵州主要是受阴雨影响,黔西南地区企业为提升销量及向北开拓市场,因而对价格进行下调;重庆一带因个别大厂价格下调影响,使得全市水泥价格小幅走低,目前价格低位走稳;四川、西藏两地水泥价格与前期持平,市场处于传统淡季,销量继续下滑为主。

  西北地区五个省份均处于传统淡季,仅极少量水泥在市场销售,价格以平稳为主。

  上周,全国无一省份水泥价格出现上涨;价格出现下跌的省份有9个,其中江西、浙江两省领跌,跌幅分别为1.39%和1.03%,云南省也下跌了0.82%,其余价格下跌省份跌幅不足0.5%。

  从价格出现变动的主要省份具体情况上看,江西省南昌地区海螺、万年青、南方等多个大厂家下调水泥价格25~30元/吨,价格下调后,南昌地区P.O42.5散装主流挂牌出厂290-310元/吨左右,搅拌站实际出厂价仅255~275元/吨,此外上饶、景德镇、鹰潭等低标水泥价格也走低了20元/吨;浙江省金华、衢州、宁波、温州等多地水泥价格出现下滑,红狮、金圆、南方等大厂均有降价行动,临近春节加之天气严寒,需求下滑导致竞争进一步加剧,部分企业销量环比下滑近四成,企业库存压力明显;云南省昆明、思茅地区部分品牌水泥价格下跌10~30元/吨不等,区域市场低迷,水泥销量继续缓慢下滑。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