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

  • 暂无资料

国企改革或提速 概念股砸出买点

更新日期: 2015年07月16日 来源: 金融投资报 【字体:

    ===本文导读===

  【板块分析】下半年国企改革有望提速 概念股值得关注

  【个股研报】中国重工:公司军船龙头地位未变 | 葛洲坝:混改加速环保扩张

  ===全文阅读===

  国企改革或提速 概念股砸出买点

  自2014年10月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国企改革推进顺利。从近期政策动向看,总体方案有望在下半年出台。在业内人士看来,国企改革已进入制度制定阶段,随着一系列制度公布,便进入纵深推进阶段。二级市场上,国企改革概念股在本轮大跌中普遍出现大幅下挫,在中场利好支撑下,股价大打折扣给投资者提供了更佳的买点。

  关键方案或将发布

  作为中长期A股中重要的主题投资机会,国企改革被市场一致看好。随着国企改革的稳步推进,关键性的方案渐行渐近。有业内人士表示,从当前的政策和市场面来看,国企改革总体方案出台时机已成熟,预计下半年国资委将下发一揽子的国企改革方案文件,下半年国企改革有望进一步提速,而央企改革作为国企改革的领头军,改革落地值得期待。

  从今年以来的政策动向来看,今年3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继续加大国企国资改革力度,加快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试点,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强强联合,优化资源配置,有效解决重复建设、过度竞争等问题。

  5月15日至16日召开的2015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将深化国企国资、重点行业、非公经济等改革议题放在突出位置。18日,国务院转发发改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细化了今年国企国资改革重点任务,首次明确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1+15”个方案。25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2015年度指导监督地方国资工作计划》提出四大方面25项措施指导推动地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随着国企改革的提速,A股上市的央企也是动作频频。截至目前,6家试点央企旗下23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5家因筹划重大事项处于停牌状态。有分析人士指出,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后,以减少央企数量、突出央企主业和增强央企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央企曾经历过一轮兼并重组高潮。央企改革是2015年国企改革的重点方向,央企试点快速推进。预测央企改革将沿着“竞争性行业-非竞争性行业”以及“具有一定改革经验-不具备改革经验”两条路径展开。

  紧抓地方国企

  近段时间A股出现大幅调整,国企改革概念股也未能幸免。但作为未来重要的长期主题,大幅调整正好给了投资者捡便宜的机会。有券商指出,如果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可以在近期发布,国企改革无疑将会成为市场迷茫期唯一闪亮的灯塔,在接下来的行情中,国企改革可能会一枝独秀,成为贯穿整个下半年的龙头主题。

  就市场机会来看,券商偏向于从地方国资改革下手。可以看到,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地方国资国企改革竞相展开。目前,多数省区市已出台当地的国资国企改革方案,部分地方政府和国企已有实质性动作。而作为改革先锋的上海,国企改革破冰案例频出,值得重点关注。

  安信证券分析师徐彪表示,国企改革1+N的顶层设计渐行渐近,未来关注第二批试点,7月重点关注上海国资改革。因为随着中央层面国企改革顶层规划“1+N”中的更多方案逐步落地,以及浦东新区国资委率先发布国企改革指导意见的细则,上海市国资委将大概率加快国企改革的推进速度并发布相关规划的细节。市场对于以员工持股、股权激励、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进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预期比较低。而上海38%的国有资产证券化率,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建议以国资证券化为主线,从两大国资流动平台、集团单一上市公司、加快上海金融中心建设三条线索出发,把握上海国企改革的投资机会。(来源:金融投资报)

  下半年国企改革有望提速 概念股值得关注

  自去年7月15日,国资委宣布六家央企启动“四项改革”试点以来已整一年。虽然具体改革方案尚未正式公布,但在先行先试方针下,相关试点企业上市公司已跃跃欲试。截至7月14日6家试点央企旗下23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5家因筹划重大事项处于停牌状态。

  据中证报报道,业内人士表示,从当前的政策和市场面来看,国企改革总体方案出台时机已成熟,预计下半年国资委将下发一揽子的国企改革方案文件,下半年国企改革有望进一步提速,而央企改革作为国企改革的领头军,改革落地值得期待。

  太平洋证券对于国企改革的投资线索建议挖掘:第一批试点央企和第二批潜在试点集团(第一批中的中粮系、国投系,第二批可能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中国轻工集团);2)有人事变动的央企和资源整合平台龙头:钢铁、汽车、煤炭(如宝钢系、东风汽车系)等国企资产的整合;3)央企唯一上市平台中存在整合预期的公司:市值不大,又是集团唯一上市平台的公司,在一季度自身经营面临转型要求,推荐关注哈尔滨电气集团的佳电股份和武钢集团的武钢股份

  国泰君安认为,央企改革将是下一阶段主题热点的重点配置方向,存在三大投资机会:①央企改革试点,特别是国资管理体制和混改的试点(中粮/国投/中建材/国药/新兴际华和中节能六大集团),推荐:国投新集中国巨石启源装备国药股份北新建材国药一致,另外中粮屯河也将受益;②央企国资证券化,重点在传统上证券化程度不高的行业,大集团小公司通过资产注入实现证券化进程加快,推荐:国电电力风神股份葛洲坝,另外一拖股份受益;③以行业性的国资运营和投资公司为核心,央企会进行大规模整合、重组和合并,资源类和高端装备是重点方向,推荐:中国重工中煤能源国电南瑞。(来源:证券时报)

  中国重工:集团资产整合蓄势待发 公司军船龙头地位未变

  事件: 中国重工公告称,日前接到控股股东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重工”)通知,中船重工拟对其自身相关业务进行调整,部分业务涉及到本公司。其中,本公司拟以持有的动力相关资产进行对外投资,参与中船重工拟打造的动力业务平台公司。公司上述对外投资的方案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也不涉及本公司发行股份。目前方案还需进一步论证,存在不确定性。为保证公平信息披露,维护投资者利益,避免造成公司股价异常波动,经公司申请,自2015 年6 月12 日下午开市起,公司股票停牌。

  点评:从公告可以看出本次停牌主要是因为控股股东中船重工集团(北船)拟打造动力业务平台公司,对集团内部相关业务进行调整,未来中船重工集团的资产整合思路有待进一步观察,我们预计公司作为集团主营业务的上市平台地位不变。公司主营业务为舰船制造及修理改装、能源交通装备及其他、海洋工程业务和舰船配套四大板块,按照2014 年年报显示,四大板块收入占比分别为50%、21%、16%和13%,本次公告的动力相关资产主要包括在舰船配套板块中。

  在没有进一步明确消息的前提下,我们推荐中国重工的核心逻辑没有变:(1)“一带一路”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必将带动海军装备业的快速发展,而中国重工作为纯正的海军装备龙头股,将充分享受“一带一路”对基本面和估值的双重积极影响;(2)在国企改革背景下,公司依托强大的集团(北船),存在集团科研院所、军工资产、非船资产等资产注入的预期。公司仍旧是中船重工集团旗下主营业务特别是军船业务的重要上市平台。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我们暂时不调整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5-2017 年营业收入588、650、766亿元,同比增长-3.57%、10.53%、17.8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3.60、38.66、49.86 亿元,同比增长4%、5.9%、6.5%,对应EPS 为0.13、0.21、0.27 元。目标价格21.65~26.90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民船业务持续低迷、科研院所改制进展缓慢、军工股高估值风险。(齐鲁证券)

  葛洲坝:混改加速环保扩张,迈向再生资源领域

  混改成功经验再复制,战略布局环保迎加速:公司公告旗下全资子公司绿园科技拟以5.5 亿现金与环嘉集团董事长合作成立葛洲坝环嘉再生资源公司(占55%),加速公司向环保端转型升级。我们预计,公司以成功混改经验,迈向大环保领域(再生资源、能源重工),有望复制水泥、民爆端经营传奇,推动业绩快速增长,维持2015/16 年EPS 0.67/0.82 元盈利预测不变。另参照建筑央企市场平均估值以及公司向环保加速转型预期,给予公司15 年27 倍PE,维持目标价18 元不变,增持评级。

  环嘉集团再生资源翘楚,合资打造业务唯一平台:合作方环嘉集团承诺在3 年之内将葛洲坝环嘉再生资源合资公司打造成为环嘉集团再生资源业务唯一平台,而期间增量业务均由葛洲坝环嘉公司参与。环嘉集团现主营建筑材料、废旧物资与金属回收等业务,从事再生资源领域30 余年,全国拥有25 个生产基地,14 年实现营收52.5 亿,其经营效益在行业中勘称翘楚(规模第5 名)。未来,环嘉将借助葛洲坝在施工端的丰富资源在建筑物拆除、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等环保领域做大做强,成为细分领域龙头。

  绿园科技运作崭露头角,环保扩张势不可挡:公司初次出资1.5 亿设立绿园科技,计划将其打造成国际环保企业,此次投资环嘉集团迈开环保布局一小步,介于其在战略上的重要性,不排除未来存在对外加速扩张的可能性。公司计划15 年对外投资400 亿,大环保领域将是其重点投资领域。风险提示:国际工程遭受损失风险,国企改革进度低于预期。(国泰君安)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