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解码中国经济:来之不易的7%
开栏的话
中国经济航船又到了中流击水的时刻。
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我们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强和创新宏观调控,全面深化改革,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经济运行总体是好的,经济增长与预期目标相符,主要经济指标有所回升,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农业形势持续向好,发展活力有所增强,交出了一份“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半年报。
如何正确解读这份半年报中的关键数字?怎样全面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和运行态势?从今天起,本报推出一组述评,为广大读者解码中国经济半年报。
当中国经济半年考的分数——“7%”出炉时,国际舆论有惊叹,也有议论。
惊叹者众多。权威财经媒体英国《金融时报》说,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保持稳定,关键产出指标反弹,表明去年末推出的一系列政策已成功缓解了一次长期的结构性下降。至于议论,主要源于7%超出了许多国际机构和大牌专家的预测,以及对中国统计数据真实性的习惯性怀疑。惊叹与议论的交织,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在矛盾交织的道路上,中国经济以7%的速度前行,实属来之不易!
放眼全球经济,7%来之不易。
上半年,世界经济复苏的道路仍然阴晴不定、坎坷不断。如果把观察的时间轴拉长,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姚枝仲认为,目前的世界经济增长率处于二战以来最低的水平,而且还在不断下降。在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中国经济发展早就不能独善其身。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东琪表示,7%的增速虽然略逊于处于规模小、基数低发展阶段的印度(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均为中国的1/5)的增速,但远超世界平均增速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增速。“在世界市场需求低迷的大环境下,我国经济实现7%的增长确实不易。”
聚焦“三期叠加”,7%来之不易。
上半年,在投资、出口等内需外需不振的情况下,企业继续承受着产能过剩的巨大压力,开工不足、利润下滑,在钢铁、煤炭、有色等行业,企业经营尤为困难。在传统行业和产业承受着结构调整阵痛的同时,服务业逆势而上。据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昌林介绍,上半年,第一、第二产业增速分别为3.5%和6.1%,比去年同期下降0.4和1.3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增长8.4%,比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比重提高到49.5%,对GDP的贡献率达到81.2%,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则成为推动工业增长的新动力,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明显快于工业整体水平。对负重前行的中国经济而言,正是这些新动力、新亮点,对冲了下行压力,支撑着中国经济取得了7%的亮丽成绩。
回眸改革调控,7%来之不易。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对“7%”有个精辟的分析:“在‘三期叠加’挑战下取得这样的发展速度,并且实现了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更加合理,经济增长中的可持续因素增强,说明这个速度不是简单地靠宏观经济政策刺激出来的,而是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初步成效的体现。”也就是说,改革举措+宏观调控,是新常态下经济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关键。
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再取消、下放再下放,企业融资、个人创业门槛降低再降低……上半年,向改革要动力的举措不断推出,向市场要活力的决心不断释放,企业负担不断减轻,创业创新方兴未艾。剑指稳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亦可圈可点:上半年,针对需求不足,相关部门相继推出重大投资工程包,取消房地产“双限”、降低住房首付比例和住房交易环节税;针对货币政策传导不畅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过高,央行数次降息降准,并利用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利率下降;针对地方政府负债率高和财政政策有效性下降的问题,开展了存量债务置换,出台融资平台在建项目的续贷政策,积极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等。“改革举措和宏观调控政策的组合实施,初步遏制了经济持续下行的趋势。”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说。
7%,为中国经济实现全年预期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当然,发展的困难还在,下行的压力还在,但中国经济的利好也还在。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这些,正是我们今后持续健康发展的信心所在。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排行
- 谢亚轩:外资怎么理解“扩大内需”?
-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去年业绩靓丽 降…
- 一周年之际雄安新区概念重燃 最新…
- 雄安一岁了!新区规划呼之欲出 打…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点在于实体经济
- 2018年国企混改从“怎么混”到“怎…
- 重锤落地 “2+26”城市3月1日起执…
- 雄安概念股再次雄起每次都有“会议…
- 任泽平: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框架(全…
- IRM高峰论坛专题】王珠林:新时代…
- 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同比增21% …
-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强化能源管理 降…
- 受益供给侧改革 传统产业喜迎业绩…
- 国金策略:春季行情延续 聚焦“施…
- 这四大行业要特别关注!既是去产能…
- 行政去产能或将弱化 水泥产能缩减…
- 低估值周期白马重现布局价值 有望…
- 央媒:谨防新经济“虚火”引燃新产…
- 水泥等行业去产能要理顺政府与市场…
- 供给侧改革效应显现 1-9月份水泥等…
- 国君策略:拥抱周期消费第五波 战…
- 十九大中蕴含港股投资机会
- 雄安新区建设原则决定选股方向
- 任泽平:货币的贬值是惊人的 现金…
- 海通证券姜超:环保政策密集出台 …
- 任泽平:新周期必将经历看不起看不…
- 华泰策略:关注雄安特色小镇建设概…
- 博弈“新周期”:产品涨价主导传统…
- 三季报业绩分化 周期股王者难归?
- 沪指宽幅震荡 水泥行业迎双轮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