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能过剩而非经济过热
中国的问题是由于过度的投资导致多个产业产能过剩。面对这个问题,中国企业选择减少进口,同时增加出口,接受较低价格而并非减少生产量。房地产市场的逐渐降温、国外需求的减弱、贸易保护主义声浪的再次崛起,都有可能使中国产能过剩的状况更加严重
中国经济常被形容为“过热”,也就是需求大过供给。不过,我们认为,目前中国的问题在于过度的投资使多个产业产能过剩,而本地需求无法消化供应量。面对这个问题,中国企业选择减少进口,同时增加出口,接受较低价格而并非减少生产量。我们把中国于2005年之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增长值从之前预测的3.5%调降至2.2%,并预测央行今年将不会调升利率。我们预计今年中国经常账户盈余将会从2004年的690亿美元扩大至100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5%。这将无法平息全球贸易保护的声浪。我们对中国2005年GDP成长预测维持先前的8.8%,但认为实际增长有可能会低于预测。事实上,我们已将中国2006年经济成长预测从8.5%调降至8.0%。
中国的工业产品产能大大提升,但其中最主要的需求来源——房地产市场,却在同一时间逐渐降温,在某些沿海城市房价下降很快。这个特别的组合将会使中国产能过剩的状况更严重。
中国的投资风潮于2002年开始。虽然中国政府对一些产业如钢铁业、铝业、水泥业、汽车业及房地产业提出过度投资的警告,但政府的应对政策却因2003年SARS的爆发而延迟。2004年1-4月期间,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在矿业、电子业、化工业、运输业及工业器材业大量投资的带领下,年成长率达到43%。中国政府于去年实行一系列紧缩政策,如:银行借贷额度管制、提高利率及银行储备金比率。这些政策使得2005年1-4月间,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年成长率减缓至26%。不过我们认为,一切似乎来的太迟。中国目前产能过剩,投资相对于GDP的比例已高达44%,而且还在成长。
去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蓬勃,使得投资过剩的问题更加难以被控制。这不只使得房地产投资过热,许多上游制造业持续建盖更多的工厂、添置设备,忽视政府的紧缩政策。至2005年3月前的3年期间,上海的房地产价格飙涨了71%;全国上涨了24%。2005年1-4月间,中国房地产投资年成长率已减缓至28%。然而国家统计局的官员近期表示:“目前的官方统计数字并无法真实反映房地产市场现状。”从我们最近到中国观察到的实际情况似乎与官方数字有别。
中国政府最近打击房地产炒作的多项动作并不让人意外,政府3月份提高了房屋贷款利率;4月份上海市公布房屋拥有人必须在付清房贷后才可以销售房地产。并从6月1号开始,全国的房屋拥有人如在两年内卖掉房产,必须加付5.5%资本增值税。这些严格的政策似乎颇为有效。1-4月,上海住宅区的房地产市场年成长率趋缓至7%。据媒体报导,上海与北京5月份房屋交易量下降超过40%。
房地产市场降温很有可能会使中国产能过剩问题更严重,尤其当消费需求并无显著成长。今年1-4月,中国零售销售量年成长率达12.0%,只比去年同期的10.5%高一点。事实上,中国生产过剩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工业材料及用来生产资本密集产品的机械设备上,而并非消费性商品。奇怪的是中国工业生产并未减少,4月份年成长率上扬16%。我们认为,原因是中国采用减少进口,增加出口并同时削价的方式来解决供给过剩的问题,而并非减少生产量。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的库存/出口比例并未上升(库存4月份年成长率达到20%,不过销售成长却因为海外出货而成长更快)。
中国的贸易收支由2004年1-4月110亿美元的赤字转为2005年1-4月210亿美元的盈余,主要是产能过剩的产业带动所造成的。中国5月份的贸易盈余达到90亿美元,也是历史上第三高单月贸易盈余。另外,生产者物价指数回稳,使得消费者物价指数成长于4月份减至1.8%。在钢铁业方面,出口价值于今年的1-4月成长了259%(年增率) ,使得钢铁业成为中国贸易盈余成长的第二大动能。但同时,中国的热轧钢卷进口价格于本月下跌了27 %。
实际上,中国藉由出口处理生产过剩的产品,加上其在电子产业逐渐升级的趋势,都造成广义机械及运输设备的贸易收支由2004年1-4月11亿美元的赤字转为今年1-4月148亿美元的盈余。这也显示,中国已转为资本密集产品的净出口国。
中国的GDP增长似乎有下降的趋势。房地产市场方面,薪资的提高与快速的人口都市化,应该能确保软着陆,但也不能完全排除经济增长迅速减慢的可能性。另外,国外需求的减弱或保护贸易主义声浪的再次崛起,都有可能局限中国出口生产过剩货物的能力,这将迫使中国生产者采取大幅度的削价或减少生产数量。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作者罗伯特·休伯罗曼、范文仲分别为雷曼兄弟公司亚洲高级经济学家和宏观经济学家。)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 暂无资料
热门排行
- 谢亚轩:外资怎么理解“扩大内需”?
-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去年业绩靓丽 降…
- 一周年之际雄安新区概念重燃 最新…
- 雄安一岁了!新区规划呼之欲出 打…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点在于实体经济
- 2018年国企混改从“怎么混”到“怎…
- 重锤落地 “2+26”城市3月1日起执…
- 雄安概念股再次雄起每次都有“会议…
- 任泽平: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框架(全…
- IRM高峰论坛专题】王珠林:新时代…
- 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同比增21% …
-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强化能源管理 降…
- 受益供给侧改革 传统产业喜迎业绩…
- 国金策略:春季行情延续 聚焦“施…
- 这四大行业要特别关注!既是去产能…
- 行政去产能或将弱化 水泥产能缩减…
- 低估值周期白马重现布局价值 有望…
- 央媒:谨防新经济“虚火”引燃新产…
- 水泥等行业去产能要理顺政府与市场…
- 供给侧改革效应显现 1-9月份水泥等…
- 国君策略:拥抱周期消费第五波 战…
- 十九大中蕴含港股投资机会
- 雄安新区建设原则决定选股方向
- 任泽平:货币的贬值是惊人的 现金…
- 海通证券姜超:环保政策密集出台 …
- 任泽平:新周期必将经历看不起看不…
- 华泰策略:关注雄安特色小镇建设概…
- 博弈“新周期”:产品涨价主导传统…
- 三季报业绩分化 周期股王者难归?
- 沪指宽幅震荡 水泥行业迎双轮驱动